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里的「七」,到底有何玄機

中醫里的「七」,到底有何玄機


說說中醫藥里的「七」


中醫藥里,「七」字頻頻登場亮相,屢屢充當角色。不乏其例,不同凡響。


中草藥里,藥名末尾是「七」的有:

三七、長春七、寸節七、豆葉七、五轉七、蒿枝七、雞心七、雷公七、菜子七、麥穗七、高粱七、人頭七、桃兒七、扇子七、銅鑼七、拐棗七、偏頭七、馬牙七、南瓜七、茴香七、盤龍七、硃砂七、鳳尾七、鐵牛七、金牛七、雲霧七、蕎葉七、象牙七、虎尾七、馬蜂七、螃蟹七、鴛鴦七、白窩兒七、松打七、竹根七、豬毛七、蠍子七、秤桿七、飛天蜈蚣七……



中藥方劑里,用「七」冠名的有:

七寶美髯丹、七厘散、七味地黃丸、七味羌活膏、七生湯、七珍丸、七汁飲、七子散、七聖丸、七制香附丸……


在孫思邈《千金方》和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收錄的中草藥有幾千種。其中末尾為「七」的藥物,僅有「三七」這一棵獨苗。到後來,藥名末尾為「七」的中草藥逐漸增多,達到上百種,繁衍成為一個小家族——「七葯」。


人們認為,「七葯」的「七」是「奇」之演變。

「七葯」,特指那些具有奇特療效的草藥,它既可單味也可組方。組方時以君葯起主導作用治療疾病。


上溯遠古,神農與「七」密切關聯。神農嘗百草,歷經七七四十九天,口嘗365種葯,並寫就《神農本草經》,惠及天下。


「七」, 在中醫藥里有何玄機、蘊含著什麼樣的信息?


「七」,再現中醫藥的原本狀態和方劑組成。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七葯」中的「龍頭老大」——「三七」做了這樣的描述,「彼人言其葉左三右四,故名三七,蓋恐不然。或雲本名山漆,謂其能合金瘡,如漆粘物也,此說近之」。


此處,李時珍既講明了「三七」的葉片形態,又道出了「三七」的藥名來歷和藥用功效。「七」,亦指方劑中藥物的種類,如:七寶美髯丹是由何首烏、茯苓、牛膝、當歸、枸杞子、菟絲子和補骨脂七味藥物所組成。



「七」,彰顯傳統文化及獨特的中醫理論



先哲認為,「七者,天地四時人之始也」;「七」是陰陽與五行之和。《黃帝內經》載,女子的身心節律、生長階段、生命密碼均與「七」密不可分。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中醫認為,人有七情:

喜怒憂思悲恐驚。人有七竅:鼻為肺竅、目為肝竅、口唇為脾竅、舌為心竅、耳為腎竅。

致病有七因:

風寒暑濕郁損衰。


治療有七法:

補瀉宣通理散收。傷害身心有七舉:大飽傷脾;大怒氣逆傷肝;房勞過度、久坐濕地傷腎;過食冷飲傷肺;憂愁思慮傷心;風雨寒暑傷形;恐懼不節傷志。


藥物方劑組成配伍禁忌中有七情:

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惡、相殺、相反。


「七」,昭示中醫藥的神奇功效。

李時珍稱「三七」為「金不換」。清代《本草綱目拾遺》載:「人蔘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蔘三七,為中藥中之最珍貴者」。以「七」命名的藥物,皆為中藥之珍品,具有像「三七」那樣的神奇功效。另外,此類藥物還主治「五勞七傷」,且有奇效。


「七」,銘記岐伯之千秋功業

。「七」與「岐」同音,「七葯」是由「岐黃之術」而來,一脈相承。以「七」命名的中醫藥,似乎特意紀念中醫之祖——岐伯奠定我國中醫藥學基礎,鑄就中醫藥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並造福人類之功業。


「七」,一字多說

「七」, 在中醫藥里既有自然質功能,也有結構質功能。「七」,是一種物質,是一種功效,是五千年來由神農、岐伯、黃帝、扁鵲、張仲景、華佗、孫思邈、李時珍……直至現代千千萬萬個醫師的心血凝聚而成的智慧結晶。






<END>



轉載自《中國中醫藥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由中國中藥雜誌微信(CJCMMYC)平台編校發布,請尊重他人的勞動果實,公眾號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及微信號。


本微信平台長期徵稿,徵稿郵箱cjcmmxinmeiti@126.com,稿酬豐厚,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繼續給大家推薦《

醫學衷中參西錄(全三冊)

》,點擊

閱讀原文

可直接購買




《醫學衷中參西錄》,又名《衷中參西錄》,近代醫學家張錫純著。原書自1918年至1931年分六期陸續刊行,一經出版,便獲得了社會上的廣泛讚譽。各期出版後曾多次印行,每次再版時,張氏均於「原書增補若干,又間有刪改之處」。1933年,張錫純因病逝世,其子應社會各界之邀,將其遺著《傷寒論講義》作為第七期刊行。1957年,張氏傳人又將遺稿獻出,以成《醫學衷中參西錄》第八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中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揭秘!清朝宮廷代茶飲為何備受推崇?
將中藥飲片投入工業生產的洪流中,你們準備好了么?

TAG:中國中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