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臨西「細胞工廠」精準遏制因病致貧

臨西「細胞工廠」精準遏制因病致貧

本報訊(記者邢雲)「只要得空兒,我就縫縫箱包,累了就歇歇,家裡啥事兒都不耽誤。」日前,臨西縣臨西鎮陳庄村村民陳維春,坐在縫紉機前樂呵呵地說,他的左腿殘疾多年,行動不便,83歲的老母親患有股骨頭壞死,也要他來照料,有了這台縫紉機,今年就可以脫貧了。

對陳維春來說,外出打工顯然不現實。去年6月,有人利用村裡閑棄多年的校舍開了一家小廠子,這是臨西鎮從保定引來的一個小廠子,呂夢是廠子的老闆。她說,根據村民意願,可以集中上班,也可以把縫紉機搬回家,「時間自由,按件計酬。」經鎮包村幹部呂繼常和縣供電公司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田建國協調,陳維春家有了第一台縫紉機。

「每個月能掙五六百塊錢,加上鎮里發的補貼,一個月至少能落1000元。」陳維春說,這個活兒最大的好處,就是掙錢的同時還不耽誤照顧老人。

臨西鎮副鎮長高建強說,開在村裡的這些小廠子因其小,被人形象地譽為「細胞工廠」。鎮里目前還有269人未脫貧,主要是因病、因殘致貧,佔比近七成。很多農戶家裡有勞動力,但因為需要照料家人,脫不開身,「細胞工廠」讓他們守著家人也能掙錢,「剛開始操作不熟練,掙得少,鎮里會補貼激勵,保證貧困戶一個月能掙到1000元。」

和陳維春境遇類似,西馬鳴堂村的孫秀霞,愛人患有小腦萎縮,孩子年幼,家裡只能靠她支撐,債台高築。但因愛人病重,床前無法離人,她干著急沒辦法。村裡開了一家生產帽子的小廠後,家裡就添了一台縫紉機。她只要得空,就開機加工,每月能掙五六百元。同村的楊桂玲也是這種情況。她的老伴得了腦血栓,生活不能自理,她無法出門打工,自從在村裡的小廠幹上活兒,日子總算有了盼頭。

東倪庄村有家生產箱包的「細胞工廠」,廠方負責把布料送到貧困戶家中。56歲、患有心臟病的李蘭玉負責裁邊,一天下來能掙二三十元,鎮里再給點補貼,加上「五保金」,老兩口今年也將脫貧。

目前,僅在臨西鎮就有8個村建起了扶貧「細胞工廠」。高建強說,「細胞工廠」的核心在於將扶貧觸角延伸到家,給貧困戶送原料、送設備、送技術,然後回收成品,貧困戶不投錢、無風險,足不出戶就可以把錢賺。

為了吸引更多客商進駐,縣裡在水電、場地、招工、貸款等方面全力扶持。呂夢說,她準備在另一個村再開一家「細胞工廠」,自己掙錢的同時還能幫助貧困戶,一舉兩得。

目前,已有來自北京、浙江、保定等地的40多家省內外企業落戶臨西。

(邢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