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也是美醉了,原來你是這樣的華山

也是美醉了,原來你是這樣的華山

很早就打算去華山了,可是一直沒去成。現在,看到這畫面,我強烈決定,我要去華山!說走就走!

是何海霞筆下的華山太壯美太震撼了嗎?

的確,古往今來,說到畫華山,沒誰能忽略國畫大師何海霞筆下的華山。

陝西國畫院院刊《陝西國畫院》2015年第4期,在《大美華山》一文中,這樣寫道:「何海霞筆下的華山系列作品,無論水墨、青綠、潑彩或金碧,總是變幻莫測,氣象萬千,巍然屹立,雄姿英發。從思想境界和審美情趣以及繪畫語言上都體現了何海霞的膽略和力量。

何海霞用大青綠山水表現華山,這是他的首創。他在繼承展子虔為代表的工筆勾染青綠山水和以王希孟為代表的工筆勾皴染點青綠山水,以及以張大千為代表的潑彩加青綠山水的基礎上,強調線質和結構,以自家之法,放筆於性情之中,奇險之峰,懸崖立壁,將華山大美之境推向當代,具有重要意義。」

何海霞一生八上華山,對華山甚為賞愛,稱其以「險峻、挺拔、雄奇而著稱於世,是祖國西部一朵永開不敗的奇花,是我們華夏民族的驕傲」。

如此讚譽如此喜愛,自然其筆下亦多見華山。 有人評價說:「在描繪華山的畫史上,難以有人與他爭鋒。何海霞筆下的華山,筆墨與山勢融為一體,最能得華山之氣勢。」

話不多說,先隨著何海霞的畫筆,游游華山!

也是美醉了,原來你是這樣的華山

華山青柯坪

款識:「初入華山,夜宿青柯坪。晨起繞道回心石,攀登而上,途中得稿。」

此為何海霞初次登臨華山所畫。其曾在一篇文章中如此記述:「赴華山寫生,這裡又是一番世界。但見華山一峰突兀直插天際,縷縷嵐氣鎖其腰間,其威武壯觀氣象絕非蜀中諸峰可比,難怪李白有『西嶽崢嶸何壯哉』之句。當我拾階而攀至韓退之投書處時就已體驗到何為『天下險』了。」 款識中所提及的「青柯坪」為華山峪道的盡處,此處三面環山,地勢平坦,林草茂盛,廟宇古樸,浮蒼點黛,綺麗壯觀。古人有詩云:「窈窕青柯坪,正在西峰罅;二十八潭懸,飛瀑從天下。」

過青柯坪,轉彎、過橋,上陡坡之後,便可見一大石壁上篆刻「回心石」三個大字,這便是款識中所說的回心石了。回心石之名由來,據說是因,入華山山門,至此有數公里,一路道路險峻,但至此方為真正開始上山;遊人可抵此處已然不易,而由此向上則是越行、山勢越險,意志薄弱或體力不濟者往往不敢再前進,回心轉意,視險而歸。但,生活如登山,要勇於邁進。故回心石附近的懸崖上,又常見古人刻寫的「心開路平」、「英雄進步」、「腳踏實地,步步留神」等激勵語句。

也是美醉了,原來你是這樣的華山

華山引鳳台

款識:此乃華山引鳳台俯瞰該峰盡在眼底,文遠同志自行來西安持此留贈之。一九七七年六月何海霞正。

款識中「文遠同志」系陝西涇陽縣人張文遠,其兄張聚才為當時西安知名醫師。

十年浩劫期間,居於西安香米園的何海霞先生因與張大千的師徒關係也未能幸免於難,生活一度窘迫,難以維計。張聚才醫師經常為何海霞先生診治疾病,調養身體,並在生活上接濟何海霞先生。患難見真情,兩人建立了深厚友誼。

1977年初夏,張文遠從涇陽縣來西安看望其兄張聚才,有幸得識何海霞先生。海霞先生有感於張文遠的淳樸厚道,臨別時,特意以《華山引鳳台》饋贈留念。

由此足見,何海霞先生是一位念情念物的藝術家,而這位藝術家與普通老百姓之間的深情厚誼一時傳為佳話。

也是美醉了,原來你是這樣的華山

雄心壯太華

何海霞筆下的華山最能得華山之氣勢。

的確,在西北近20年的生活體驗中,華山的雄偉、秦川的壯闊、黃土的樸厚,都對何海霞的山水靈感產生了深遠影響,他以深厚的傳統功力和獨特的觀察角度,深深體悟出北方山水特別是西嶽華山的精神氣象。何海霞畫過很多的華山圖,對於華山的奇、險、雄、崛堪稱是得心應手。

《雄心壯太華》便是這樣的作品。畫面構圖雄偉,山體偉然卓立,用筆用墨縱橫飛揚,力感極強,濃墨重彩下,風光愈顯朴茂雄秀,雲蒸霞蔚,氣勢非凡,有長槍大戟、錯彩鏤金之美,充分表現了華山所特有的氣象魅力,折射出一種積極向上、氣勢磅礴、大氣凜然的精神內涵。

也是美醉了,原來你是這樣的華山

華山蒼龍嶺

款識:華山。從蒼龍嶺遠眺,嶺底一廟即藥王洞,洞東崖刻「天開前眼」,廟後即蒼龍嶺。由北峰上絕頂惟此一線羊腸小路,雖奇險,猶可階而升也。其餘鳥獸絕跡矣。己未春日再登太華,舊地重遊,何海霞並記於西京。

蒼龍嶺是華山著名險道之一,其位於救苦台南、五雲峰下,以其蒼黑色的外部和其似懸龍般的地勢而得名。嶺西臨青柯坪深澗,東臨飛魚嶺峽谷,長約百餘米,寬不足三尺,中突旁收,遊人在上面行走,心旌神搖,如置雲端,驚險非常。相傳唐朝韓愈登華山覽勝,游罷三峰下至蒼龍嶺時見蒼龍嶺道路如履薄刃,兩邊絕壑千尺,不由得兩腿發軟,寸步難移,坐在嶺上大哭,給家裡人寫信訣別並投書求救。華陰縣令聞訊便派人把韓愈抬下山。該處因此留下了「韓退之投書處」的勝跡。

也是美醉了,原來你是這樣的華山

華山下棋亭

款識:華山有下棋亭。相傳宋太祖趙匡胤與陳摶對弈於亭下。今亭已廢,有基尚存焉。六十年代游後並記作圖。八十四歲何海霞。

相傳,趙匡胤在當皇帝前來此尋道解惑,遇道士陳摶,便與他打賭下棋。三盤下來,趙匡胤不但輸了所有盤纏,還把華山也給輸了。所以有「自古華山不納糧,皇帝老子管不住」的說法。後人為示紀念,在此建一鐵亭,亭中有一石桌,桌上顯示當年趙匡胤與陳摶留下的殘局,桌旁還有四個石凳。

觀此畫作,大可遙想當年,治世者匡胤,養心者陳摶,一個天之驕子,一個世外高人。一個金戈鐵馬,志在千秋社稷;一個閑雲野鶴,心連百丈煙霞。兩人對弈華山,逐鹿棋枰。戰馬在山谷嘶鳴,童子在洞中面壁。且喜岩隙有二三古松,既可掛英雄的鎧甲,亦可掛儒士的詩囊。萬山肅立,聽落子之動靜;一鳥悠然,探勝負之消息。棋者奇也,紙上談兵,智勇兼收。一局棋罷,兩人大笑。英雄輸棋不輸志,好一個大家風範;神仙贏棋不贏氣,真正是悟透玄機。

也是美醉了,原來你是這樣的華山

潑彩雲山

該畫為何海霞晚年之作。

此幅潑彩雲山,可見何海霞潑彩山水之法。談及潑彩技法,何海霞如是說:「潑墨、潑彩法,古人有潑墨未見有潑彩,唯見張大千先生開創之。色墨繽飛疑似偶然,但可貴者墨飛色濺而不失法度,即不臟,不胡亂塗抹,膽大而細心,觀賞時使人眼界一新而奇。」

何海霞的華山為何能畫得如此令人讚嘆不已,且來看何海霞怎麼說: 華山風骨筆墨間 文│何海霞 五嶽之一的西嶽華山,以其險峻、挺拔、雄奇而著稱於世,是祖國西部一朵永開不敗的奇花,是我們華夏民族的驕傲。 古往今來,詩人們用優美雄壯的詩篇歌頌她,書畫家寄情於筆墨描述她。 我於1956年加入陝西省美術家協會,同年即隨協會赴華山寫生,這裡又是一番世界。但見華山一峰突兀直插天際,縷縷嵐氣鎖其腰間,其威武壯觀氣象絕非蜀中諸峰可比,難怪李白有「西嶽崢嶸何壯哉」之句。當我拾階而攀至韓退之投書處時,就已體驗到何為「天下險」了。為觀華山日出,夜宿玉井院,第二天我早早就來到東峰等候。當一輪紅日從東方群山之岫冉冉升起時,我的心也隨之澎湃起來,突然,我想起清代革新派大畫家石濤的話:「此道見地透脫,只需放筆直掃,千岩萬壑,縱目一覽,望之若驚雷奔電,屯屯自起,荊關耶?董巨耶?倪黃耶?沈趙耶?誰與安名?」我亦由此悟得一種畫訣:「與自然為伍,用我家法。」 我畫華山,最初用水墨,後畫淡色小景局部,但總覺不夠,於是我就在顏色上琢磨了新的表現方式——用大青綠金碧山水來表現華山的精神氣質。 當今,塑造華山的畫家很多,但有些人一到華山就被其外表的東西迷住了,吃不透華山,他們只能看到哪畫到哪,根本沒有概括勾勒出華山的精神,其所繪華山軟綿綿的,沒有骨力、性格和氣魄。說到底,是他們沒理解到華山其實代表著陝西人的性格,亦代表著炎黃子孫的性格。畫華山,定要去理解她,要能感受到秦腔的味道,要領悟華山的精神,畫出來就大不一樣了。 我畫華山,意在畫出她挺拔雄秀、高聳峻險的性格特徵,畫出她的率真。此外,我畫的都是華山的早晨,因為此時的華山最真實,亦最生動。日出的光彩,灑在華山之上,華山光輝燦爛,金壁輝煌,神聖而偉大。 「藝術家簡介」 何海霞(1908—1998),名瀛,字海霞,以字行。滿族,北京人。早年從師 張大千 學畫,1946年隨張氏入川寫生。1956年調入陝西美協從事專業創作,為「長安畫派」代表畫家之一。擅山水,亦長於花卉。其創作將青綠工筆與水墨筆意融為一體,立意雄奇,骨體堅凝,筆力雄健,墨色渾厚華滋,蔚為大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