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無間道,間諜分別是哪幾位
讀三國英雄,品三國史詩,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餘生看世界,我會為大家持續更新優質的佳作。
要講三國,繞不開的是赤壁之戰,赤壁之戰是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基礎,接下來就來講一下奠定三國格局的赤壁之戰《三國》。他們都承認,把赤壁之戰說完了,覺整個三國的這股精氣神都下去不少,因為它前面三顧茅廬,馬躍檀溪、火燒新野、舌戰群儒勾連上,後邊一直到戰長沙,最終到諸葛亮柴桑弔孝,等於整個《三國》最精彩的一部大戲落幕了。因為在赤壁之戰當中,用書面話來形容是柁梁扣結,充滿了各種計謀詭詐之術,而且多種矛盾並存。所以,這一段應該說是整個《三國》這裡邊最吸引人的一大戲。
三分天下之後,所有的鬥爭都是單邊對單邊鬥爭,沒什麼意思了。赤壁之戰是難得的三方都參與的大戰,往往在這種能夠影響天下的大事件當中,總有一個人能起到決定性作用,或者說是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個人當然非周瑜莫屬了。周瑜在這裡頭當然是一個編劇、導演、製片,連主要角色都是他自己。此外,他還客串過演員,打人,當然他沒親自打,讓手下打人了。有一個人的表演更加出色,就是在其中執行最關鍵任務的黃蓋。為啥?周瑜再能策劃,再能導演,再能把握全局,找不著這麼一個人,周瑜總不能自己打自己吧?打完了自己,然後去到曹操那邊投降去,所以非得有個好的執行者。
選黃蓋一個最主要的因素就在於年輕人跟老同志之間的矛盾,可信度高。比 方說不選這個黃蓋,選別的人,選一個跟周瑜 一起打天下上來的那些人,比方說什麼太史慈啊、甘寧這些人,不可信。平常他們就跟著周瑜,周瑜說什麼是什麼,突然鬧翻了,沒有道理啊。實際上,黃蓋是三朝元老,從孫堅、孫策到孫權這兒,憑什麼要聽周瑜的指揮?周瑜算幹嗎的呀,來指揮自己。黃盞當時已經是一一個六七十歲的老頭子了,按照常理來說,他們倆之間肯定是有矛盾的,這屬於青年幹部跟老年幹部的不和。
如果沒有蔣乾的話,不能想像後面的情節怎麼進行。蔣干早在曹操那邊誇下海口了,跟周瑜是同學,一塊兒 長大的,怎麼怎麼地,到這兒沒有問題,憑自己三寸不爛之舌、兩行伶俐之齒,肯定能夠打探到真實情況。結果來了丟人了。知識分子有的時候特好面子,就在這兒。他想建功立業。所以晚上跟周瑜一個寢室住著,他琢磨在這裡弄點情報。周瑜就利用他這心理,釣他上當了,把那封詐降書擱在那兒了。
《三國演義》里,有那麼幾位很有意思。這個有事前明白的,有事情來了才明白的,有事後才明白的,有事後還不明白的。事前明白的是誰?諸葛亮。早就知道東風刮起來,草船借箭,都明白。事情來了才明白的,周瑜,剛要用火攻,風一吹,哎呀,不對,沒有風,這時候才有借東風這事,這是事情來了才明白的。事後才明白的,曹操。剛殺完,壞了,上當了,馬上就明白了。還有呢?事後還不明白 的,就是蔣干這大傻子。
關於蔣干是個大傻子這事兒,蔣干緊接著還要犯一回傻,否則最後怎麼讓曹操的兵都完蛋呢?龐統想出了連環計,可是連環計怎麼使呢?要自己跑那兒去說,曹先生,我給你想出一連環計來,把你這船都拴上,這也不合適啊。 正是這時候你看,蔣干來了,人家自己跟那個江邊正唱著呢。你說這船怎麼怎麼樣,這一誼染,他把人家龐統給引薦到曹操那兒去了。這二百五有一項特殊的技能,總是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在合適的地點。照這麼一說,有朋友說了,最傻的人是曹操啊。那別人再怎麼整,曹操明白的話,就不會有失誤。
小編覺得曹操還真是情有可原,因為在赤壁之戰當中,曹操這一仗,雄兵百萬來到江南,其實就地利來說一點便宜都不佔,他其實主要是輸在水土不服上。另外一點,天時他也不合適。開始曹操完全想到了,把船連在一起,要是對方用火攻,這還了得?曹操說,沒事兒,這個天時它不刮東風。風向不對,孫劉聯軍要火攻燒肯定會燒到他們自己,沒問題。結果,最後的時候風向轉了,諸葛亮借來東風了。有人說諸葛亮借東風,實際上應該是諸葛亮對氣候學研究的比曹操精。
咀嚼三國,頓悟人生智慧!本文是餘生看世界對三國的一些個人見解,感謝大家的觀看。
聲明: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本文由余生看世界原創,歡迎關注,咀嚼三國,頓悟人生智慧!
TAG:玩遊戲的思嬡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