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龍海數總經理蔣路曦:怎樣讓數據資源變成數據資產?

華龍海數總經理蔣路曦:怎樣讓數據資源變成數據資產?

編者按:媒界大咖,山城「論劍」。6月29日,以「新時代,主流再出發」為主題的第四屆觀媒峰會在重慶拉開帷幕。本屆峰會由觀媒、觀媒研究院主辦,華龍網聯合主辦,重慶大學新聞學院為峰會提供學術指導支持。

在「媒體數據運營之問」環節,多彩貴州網副總編輯胡濤、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運營中心主任張宇宜、九派新聞總編輯諶達軍、重慶華龍網海數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蔣路曦進行圓桌對話,對話主題為「媒體的數據觀與數據價值」,重慶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董天策主持對話。以下是觀媒君整理的蔣路曦的發言內容:

我坐在這兒其實內心挺忐忑的,準確來說我還算不上媒體人。我們是一家大數據公司,我大多數時候是在做數據分析,給運營商做數據參考項目。在兩年前,我們成立了重慶華龍網海數科技有限公司,專註於互聯網大數據應用領域的研發、管理及運營。

從IT角度或者大數據角度來看,現在對新聞內容數據首先要做結構化處理,數據資產如何變現?如何與其他部門的數據相結合?如果要做好這兩件事情,我覺得有一個前提條件是要管好自己的數據,管好別人的數據。

現在言必談數據是資產,數據資源怎樣變成數據資產?其實應該有一個數據治理的過程。我們現在各個部門、各個報社、各個產業集團手中握著的大多數的數據,只能說是數據資源,還不能說是數據資產。前面嘉賓提到了與其他委辦局合作,做數據交換共享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數據擁有方不清楚你拿它的數據去做什麼、怎麼做,作為數據提供方他能得到什麼。如果我們能算清楚數據的這個賬,我相信,未來數據融合或者交換、數據商業化才會成為真正的可能。

通過這幾年的接觸,我們服務的對象從原來的運營商變成了編輯、記者這樣的文字工作者,這給我的感觸還是挺深的。我過去接觸程序員挺多,我覺得編輯記者與程序員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他們都是一個人孤獨地面對屏幕,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可能還拿著不是很高的薪水,而且都有很強的自我表達能力,都是行走的段子手。

但是我在思考一個問題,應該怎樣去幫助前端記者、編輯朋友,減輕或者說降低他們的勞動強度。因此,我們在他們做內容生產的過程中也引進一些新的技術,我知道以前有的編輯審稿是挺繁瑣的事情,我們用語義解析的辦法,把一篇幾千字的稿子摘成幾十個關鍵詞,把時間、地理、人名這些關鍵詞找出來,方便他們在審稿過程中節省時間。我覺得IT本質上是管理的延伸,最核心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效率,同時減輕大家的勞動強度,我覺得這是IT公司或者大數據公司應該盡的本分,首先幫大家工把作強度給降下來。

從我們海數公司的定位來說,我們以前叫業務主導,從IT公司來講它應該什麼都做。但現在的主要定位是基於數據做文章,與凡聞科技有點類似,但是我們側重點不一樣,海數公司作為未來數據賦能平台,要給政府和各行各業提供數據服務,我們自己首先得具備數據治理能力,因此,數據治理和數據分析是我們最主要的能力和優勢。

另外,基於媒體的戰略背景,我們在AI領域上選擇了自然語義分析方向,包括基於神經網路做的文本自動分類,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廣大編輯、記者省很多的力氣。成千上萬篇文章,可能兩分鐘就能分辨出各自是什麼類型的,然後記者再分門別類地去尋找所需要的內容,而不再需要一篇一篇地去看。我們希望通過人工智慧、數據管理這些先進的技術,給新聞行業的內容生產帶來一些新的變化。

從運營層面來講,就像系統建設一樣,我更傾向於生產平台和數據平台分離,因為各有所長,就像我沒有辦法回答主持人關於如何做數據運營的問題,因為這不是我的專長。

關於數據變現的問題,我認為數據變現不要嘗試自己的數據自己去變現,要多找人合作,我們儘可能做數據產業的產業鏈,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各自承擔好自己的角色。大家的權利、利益能得到充分保障,這樣數據才有變現的可能,單純賣數據是沒有價值的,甚至是違法的。

關於媒體數據使用過程中涉及公眾的隱私問題,我想舉個例子。首先,現在重慶市新聞信息數據是我們在做管理,數據管理內外網分離,新聞信息數據是在內網;二是數據操作有詳細流程和數據處理的技術手段;三是我們給第三方提供的數據服務全部都是有中間過程,我們可以通過數據應用或者數據介面方式,而不是直接提供數據給他們,儘可能在技術手段或者實現上面多層次做數據安全保護;最後是所有參與的人都簽有保密協議,泄漏數據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更多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大觀察 的精彩文章:

北京時間陳朝華:不能靠自身能力生存下去的都是耍流氓
華龍網執行總編周秋含:盲目突圍只會淪為炮灰

TAG:傳媒大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