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亮劍中的義大利炮,當時有能力自主研發,沒能普及原因令人唏噓!

亮劍中的義大利炮,當時有能力自主研發,沒能普及原因令人唏噓!

原標題:亮劍中的義大利炮,當時有能力自主研發,沒能普及原因令人唏噓!



電視劇《亮劍》相信不會沒有人會沒聽說過,很多不是很關心軍事的朋友也都聽說過"義大利炮"這個詞語。"義大利炮"來源於《亮劍》中男主角李雲龍的口中。當電視劇直播喊起"二營長,你他娘的義大利炮呢,給我拉上來"時往往會導致直播間彈幕爆炸,滿屏的"義大利炮""開炮"。讓人心生豪情,感慨萬千。


而觀眾們大多也是抱著看電視劇的心態在看亮劍,不會深究關於義大利炮的真實來歷。


觀眾們看到的是開炮的瞬間,炮樓灰飛煙滅,看到的是抗日人民軍隊的敢愛敢恨,有仇必報的豪情,觀眾們才不管到底是不是義大利炮呢!然而。實際上這個義大利炮還真的不是義大利炮,而且這個義大利炮在當時中國是有能力製造的,如果加以重視,人民軍隊可能都用上了這種炮,抗日戰爭也就因此而早些勝利!


一:"義大利炮"不是義大利炮

這門"義大利炮"並不是真正的義大利貨,而是法國製造的1897式75mm野戰炮。


1897式顧名思義就是法國在1897年研製成功的火炮,這種火炮也算是一個經典的類型,這是世界第一款裝有反后座裝置的火炮,之前的火炮射速太慢,經過改裝後能力大大提升,火炮射速竟然高達15發每分鐘,遠遠超過同時代其他火炮,它也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放異彩,飽受戰爭雙方的好評!產銷量也高達20000門以上,這是普通火炮無法企及的。


根據史料記載,一戰時期義大利就是從法國進口了一批這樣的法制野戰炮,而炮身上也因此刻的是義大利文,之後戰爭結束這些火炮就成為了淘汰下來的舊貨,輾轉又被賣到了中國用在了中國的戰場上。



在抗戰戰場上算是出盡了風頭。人們在使用過程中也不在意火炮的出身,只要好用,威力夠大就行,有些人說炮身上是義大利文所以便有了"義大利炮"的稱呼。

二:火炮稀缺、一軍難敵大隊


小說《亮劍》一直被業內和觀眾評價為較為真實地還原了八路軍敵後抗戰的歷史。《亮劍》中的各種戰鬥場景,人物性格,故事線路的刻畫都遠強於現在市場上幾乎所有的抗日劇。


"開炮"李雲龍一聲令下,炮樓瞬間被打下,戰爭也被迅速的結束,可見其威力之大。但亮劍中二營長也提到義大利炮的炮彈太少,只有7發,用完就沒了,炮也就沒用了。



火炮是當時戰爭中不可缺少的武器,二戰中歐洲戰場一次出動數千甚至上萬門以上的火炮的戰役司空見慣,雙方誰沒火炮就等於已經輸了。然而在中國戰場上,不僅僅是敵後抗戰的八路軍沒有這種炮,整個中國軍隊所擁有的火炮數量也缺少到令人無法想像的程度。1935年,國民政府統計,發現全國可用的火炮僅有456門,而實際上,在抗日過程中派上用場的只有200門左右。曾有國民黨將領因道路和日軍襲擊原因而丟失12門火炮而被軍事法庭判刑,可見火炮的重要性和稀缺程度。


美國記者白修德在戰地記錄寫道,"當發起進攻時,他們(中國軍隊)得到了2門大炮負責支援,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法國生產的75毫米炮。只有200發炮彈,所以用起炮彈來好像一個守財奴數金幣一樣。中國士兵步行上山,死在太陽里,他們沒有掩護,沒有空軍,大炮。8月底,日軍發動進攻,5天後,這支中國軍隊完全消失了"。


從白修德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當時中國軍隊的裝備的稀缺。甚至可以這樣評價當時的裝備情況—1個戰區的火炮能力不如日軍1個師團,1個軍的炮火能力壓制不住日軍1個大隊。


三:自主研發、破於政府

"義大利炮"是法國在1897年研製的火炮,到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的時候,已經問世40年了,設計落伍,科技含量低,實際上,當時的中國完全有能力自主研發像"義大利炮"的火炮。



從洋務運動開始,中國就已經建立起了一批鍊鋼廠、機械廠、化工廠甚至兵工廠,在20世紀初,上海的江南製造局炮廠的生產技術水平,就已經能夠生產和"義大利炮"同口徑同技術水平的火炮了。1905年仿製成功的克虜伯式14倍75毫米山炮,基本已經實現零件全國產,甚至一些有遠見的地方軍閥主導的兵工廠製造出了更大口徑更先進的火炮。如奉系軍閥張作霖的瀋陽兵工廠,生產過100毫米、105毫米甚至240毫米重型榴彈炮,山西軍閥閻錫山的太原兵工廠,也生產過75毫米、88毫米山炮野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晚驚奇筆記 的精彩文章:

TAG:閱晚驚奇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