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0個星系!NASA公布迄今面積最大波段最全深場圖
「哈勃」太空望遠鏡紫外相機為我們呈現了迄今最廣闊的一幅年輕宇宙的美麗畫卷。
整合了紅外光、可見光、紫外光的深場圖片(來源:NASA, ESA, P. Oesch (University of Geneva), and M. Montes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看到那些星星點點了嗎?他們都是宇宙中迷人的眼睛,是宇宙中遙遠的精靈。它們不是恆星,而是大約15000個與我們銀河系相似的星系。看著這張照片,你就彷彿坐上了時光機,回到了宇宙大爆炸後僅30億年的時候。
那時候,宇宙還很年輕,非常活躍,一副熱鬧場景。在眼前的15000個星系中,大約12000個裡正在形成大量的新生恆星,劇烈的核反應產生很高的溫度,向外釋放出紫外線。然而,由於它們生長在距今100億年以前的遠古時期,伴隨著宇宙的膨脹,這些星光的波長已經被大大地拉長了,以至於原本紫外線如今已經變成了可見光甚至紅外線。這種情況一方面需要「哈勃」望遠鏡具有寬廣的探測範圍,另一方面反過來也給了「哈勃」一個機會,可以了解不同時期不同距離的各種星系有何不同表現。天文學家將各種波段或者說是各種顏色組合在一起,從近紅外光一直到紫外光,繪製出了一副完美的星系集合。發射出紫外線的星系距離較近,呈現紅外輻射的則是古老而年輕的星系。
「哈勃超深場圖」HUDF(NASA, ESA, H. Teplitz and M. Rafelski (IPAC/Caltech), A. Koekemoer (STScI), R. Windhors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and Z. Levay (STScI))
「哈勃」拍攝過多次宇宙深場照片,如「哈勃超深場圖」(HUDF,Hubble Ultra Deep Field),更多的是利用其超凡的近紅外觀測能力,研究了遙遠星系中恆星誕生的情況。然而令天文學家感覺頗為尷尬的是,紫外信息一直是個缺口,如今終於彌補了這一遺憾。天體的紫外線被地球大氣所阻擋,要想看到這部分的光,必須在太空中進行。「哈勃」太空望遠鏡為了拍攝這張照片可是費了一番心思。
GOODS-N(來源:NASA, ESA, G. Illingwort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P. Oesc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Yale University), R. Bouwens and I. Labbé (Leiden University), and the Science Team)
GOOD-S(來源:NASA, ESA, the GOODS Team, and M. Giavalisco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這次任務被稱為「哈勃深空紫外遺珍巡天」(Hubble Deep UV legacy Survey),目的在原本哈勃「宇宙合成近紅外深空河外星系遺珍巡天」(CANDELS-Deep,Cosmic Assembly Near-infrared Deep Extragalactic Legacy Survey)的圖像中增加紫外信息,而這些圖片是 「大天文台起源深場巡天」項目(GOODS,Great Observatories Origins Deep Survey)覆蓋天區的一部分。這片天區位於大熊座,面積達到了約100平方度,足足可以整整齊齊地排布400個月亮,達到「哈勃超深場圖」的14倍。「哈勃」太空望遠鏡在2014年11月25日至2015年11月16日期間,使用廣角相機WFC3加上紫外濾鏡(波長250-350 nm),經歷了132條軌道數據,拍攝了許多照片,每張照片曝光時間長達2600~2800秒。隨後天文學家們又經歷了長時間非常巧妙和細緻的拼接,才終於完成了這幅作品。
打 賞 通 道
訂 閱 通 道
※木衛一上可能又發現一座火山
※木星:一覺醒來多了12顆衛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NASA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