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強盛時期的明朝和鼎盛時期的清朝打仗,到底誰會贏?
作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申向洋
雖然歷史沒有假設,但要想知道鼎盛時期的明朝與鼎盛時期的清朝孰強孰弱,我們也可以通過幾個方面的對比來簡單分析一下。下面,我將從人口、經濟、軍隊人數三方面簡要做一下對比。
明清以來,人口大量增長。這並非由於清朝的經濟不斷上升,主要原因有三:1、清朝有170多年的相對和平環境,這在歷史上是不多的;2、康熙五十年時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不存在像前朝那樣隱漏戶口的情況;3、國內少數民族人口的加大。而在總的人口中,約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構成全國人口主體,他們是當時社會財富的主要創造者。
永樂元年(1403)中國冊載人口已達到6600餘萬,其後就始終在6000萬上下波動。到1600年即明末戰亂爆發以前,中國人口可能有15000萬左右,較明初增加了一倍或者稍多。乾隆6年(1741)以後,清朝有了逐年調查的人口數據,是年發現中國人口已有14000萬人以上,而不是過去以為的幾千萬丁。以後逐年上升,至乾隆27年(1762)增至2億;40年(1775)增至26456萬,這年人口突增出數千萬,表示其後統計更為嚴密認真。至乾隆55年(1790),突破3億。後因白蓮教事件一度下降,至嘉慶初回復如故。此後中國人口直線上升,到咸豐元年(1851)已達到43000萬之眾。
1600-1840中國人口變化
明清是中國歷史上最後的封建王朝,統一了各個邊疆地區,實行了就封建社會來說最為成功的民族政策。國家政權統一的加強,促進了社會經濟的進步。這個時期的社會經濟也獲得了重大的發展,諸如糧食生產、農業、租佃制度等方面的發展變化均大大超越前代。清代社會經濟是中國封建經濟發展的高峰。在1600-1840年期間,中國的經濟總量的發展成倍顯著增長。
1600-1840中國經濟發展變化
在軍隊人數上,據《明太祖實錄》卷記載,洪武三年,「天下守鎮之兵及京師護衛之士不下百萬」,洪武二十五年,有關方面又作明確統計,是時,「討內外武軍及兵馬總數,在京武官二千七百四十七員,軍二十萬六千二百八十八人……在外武官萬三千七百四十二員,軍九十九萬二千一百五十四人」。由此可以推算,洪武朝,全國兵力約一百二十萬人。洪武二十六年時定天下都司衛所,共計都司十七個,行都司三個,內外衛三百二十九個,守御千戶所六十五個。成祖以後,多有增改,都司增為二十一個,留守司二,內外衛增至四百九十三,守御屯田群牧千戶所三百五十九個。洪武二十六年以後的軍數,按衛所軍添設的數量估計,應該在一百五十萬以上。明成祖以後的軍數,約在二百六十萬左右,與弘治十四年年兵部侍郎李孟喝在請實軍伍疏中所奏「天下衛所官軍原額二百七十餘萬」基本相符。清初時,所動用的兵力最多時為八旗,分滿八旗和蒙八旗,總計20餘萬。至乾隆、嘉慶時期漢軍綠營兵接近70萬,1900年前後,清朝總兵力為達到120萬以上。從軍隊人數角度分析,鼎盛時期的明朝軍隊人數遠大於清朝軍隊人數,但是別忘了,科技的發展也為清朝軍隊提供了多樣化的武器裝備。
清八旗軍
如果強盛時期的明朝和鼎盛時期的清朝打仗誰會贏?雖然就這個問題談了許多,但總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明太祖實錄》
2、張松梅:《明代軍隊餉銀供給演變探析》
3、高王凌:《明清時期的中國人口》
4、劉盼盼:《明清時期人口和耕地的變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基於1600-1840年數據分析》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桂強
※是「無意發生」,還是「蓄意挑釁」?「長崎事件」究竟因何而起?
※民國時期廣東街頭的風景:英國礦業工程師喬治所攝的珍貴照片 不容錯過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