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七夕民俗 養生有道

七夕民俗 養生有道

法制晚報訊(記者 蔡衛衛)8月17日是立秋之後的頭一個重大節日——七夕節。七夕節又名乞巧節,其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情況下,人們會吃餃子、麵條、油果子、餛飩等「巧食」。其中,又以巧果最為出名。

另外,根據中醫理論,五臟養生應順應四時的說法,七夕佳節配藥的習俗正迎合了這一理論。那麼,七夕佳節的這些民俗中,暗含著哪些養生的道理呢?

吃巧果益氣除熱

浙江各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巧果的主要成分是小麥面。小麥味甘,性涼,有養心安神,益氣除熱,除煩止渴,和五臟,調經絡,利小便之功效。

五子藥用價值高

以前七夕「拜織女」可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是絕對少不了。

五子的藥用價值很高。桂圓有開胃益氣、養血健脾、補心安神、補虛長智之功效;紅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榛子有「堅果之王」的美稱,《開寶本草》說它「主益氣力,寬腸胃,令人不飢,健行」;花生滋養補益,有助於延年益壽,所以民間又稱之為「長生果」;瓜子據《本草綱目》及各大中藥辭典記載,具有清肺化痰、潤腸通便等功效。

食松子滋潤皮膚

七夕佳節有配藥的習俗,人們常用松柏等入葯配方,甚至還主張吃松實、服柏子、折荷葉等,甚至將它們視為長生不老的「仙藥」。

中醫認為,久食松子健身心,滋潤皮膚,延年益壽;《玉楸葯解》謂其「潤肺止咳,滑腸通便,開關逐痹,澤膚榮毛」,《海葯本草》說它「久服輕身,延年不老」;清宮還將松子列為御膳食品。

藥方治病很實用

七夕時還常選用一些比較實用的藥方治病。如曬槐汁治痔,將槐樹枝切成小段,煎煮至藥液呈綠色,先熏後洗痔瘡處,有清熱涼血、清肝瀉火的作用,療效很好;煎苦瓜治眼,苦瓜能清暑滌熱,可治赤眼疼痛,《生生編》載其「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摘瓜蒂治下痢,瓜蒂被《本經》列為上品,《別錄》雲,「生嵩高平澤,七月七日采」,「治瘧,無問新久」。

仙人草煮冬瓜塊治發熱

七夕,閩西客家人習慣用仙人草冬瓜塊和水熬煮,再用潔凈的瓦壇密封貯存,以治療發熱、頭痛、中暑、驚風。

這裡面也有醫學根據,《本草求原》說仙人草能「清暑熱,解臟腑結熱毒,治酒風」,《本草再新》說冬瓜「除心火,瀉脾火,利濕祛風,消腫止渴,解暑化熱」。

石榴驅蟲效果好

相傳北宋景佑元年,閩南一帶瘟疫流行,人們因患蟲病面黃肌瘦,名醫吳夲七夕那天倡導大家購食使君子、石榴驅蟲,很多人吃後效果顯著。

這也形成了一種節俗,並沿傳至今。使君子是著名的驅蟲葯,《本草綱目》說它「味甘氣溫,既能殺蟲,又益脾胃,所以能斂虛熱而止瀉痢,為小兒諸病要葯」。石榴果皮中含有鹼性物質,有驅蟲功效;果實營養豐富,能健胃提神、增強食慾、益壽延年;石榴花則有止血功能,用石榴花泡水洗眼,還有明目的作用。

製圖/廖元

(蔡衛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