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物質的多少能不能決定一個人的精神呢?
物質決定意識這是唯物主義所肯定的。是唯物世界觀。但不能說就是辯證唯物世界觀。
而更重要的是由此推出的唯物辯證法,意識對物質的能動反作用。這是方法論。
上面的這個問題問,「一個人的物質多少能不能決定一個人的精神」,這問法就特錯亂!歪曲靜止的看問題的。大概意思是呀,物質決定意識?涵蓋這樣的深層哲學問法。這是斷章取義的,只是屬於唯物的世界觀,沒了後半句「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反作用」,就構不成辯證的唯物世界觀,顯然此問透漏著世界觀、方法論不分,世界觀取代了方法論的錯誤。
可見,很多經典很多真理本沒什毛病,往往一翻譯或別的等從中國人的口中一說出呢毛病就來了。斷章取義望文生義牽強附會生搬硬套的念歪了經。
物質與精神,這就如人,是物質與精神的共同體。一個人的物質包括一個人本身,再者,這個物質是狹義與廣義之分的,有人曲解所謂的個人的物質。你個人就是肉體物質與精神共存的,試問你這個肉體物質是誰擁有,是你的精神擁有你的身體,還是你的身體擁有你的精神?咋樣算是問題中的「一個人的物質的多少?」
廣義說大自然的一切切那都是物質,這些物質決定了什麼精神?狹義的說說,往往反而是一個人擁有社會性的物質越多反而擁有真正精神性越少,但不絕對,所謂,嗜欲深者天機淺嘛,一則,因為那不是真正擁有物質。譬如,吸空氣與呼空氣是同時客觀存在的,一個人想更多的擁有空氣這個物質,只想吸氣不呼氣行嘛?再則,哲學所說的世界觀只是世界觀,說的是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並沒有說擁有物質的,加上個人的主觀的擁有關係啊。難道擁有世界觀就是擁有嘛?難道擁有所謂的物質就是辯證的唯物觀嗎?顯然,這內里繆差極大矣。這是其一。
其二,縱然,世界觀弄成方法論,那麼還要意識、精神、思想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這個方法論幹什麼?物質有精神嘛?你是單獨的物質還是單獨的精神?人是物質的奴隸了嘛?因為所謂狹義的物質決定你哎,吾有錢,給你二百元,你喊我兩天爹你願意嘛?我有吃的喝的,能決定你學狗叫嘛?說願意、能的人,大概就是這些人所謂靜止的物質決定精神吧?顯然這不是運動的辯證物質決定精神。
其三、不是說有一個例子,一個老爹兩個兒,這老爹家道中落落荒乞討。倆兒子,一個說因為我爹是乞丐,所以呀,我就破罐子破摔吧,結果他也淪為乞丐,另一位呢,他說呀,因為,我爹是乞丐,所以,沒傘的孩子得努力奔跑,得奮鬥,結果後來成了一大國總統。朱元璋乞丐出身,後來是大明朝開國太祖;毛澤東一屆地地道道的農民子弟出身,做過教書匠,但他是思想的巨匠,新中國的開創者。此二者,所謂的精神與物質若何?唐後主、三國蜀漢劉嬋這都是相噹噹的所謂的物質富裕之人物的典型,但是二者卻貪淫奢侈,揮霍昏庸。此二人精神、物質又若何?
綜上,物質與精神是辯證一體的。運動辯證唯物觀與靜止片面唯物觀,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是以,此問題問法就有問題。物質與意識之關係的世界觀並不能套到個人身上作方法論用。
※你認為在中國最有智慧的一本書是什麼書?
※有哪些站樁形式呢?
TAG:太極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