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洋宮殿——珊瑚礁科普展」展品簡介

「海洋宮殿——珊瑚礁科普展」展品簡介

珊瑚礁,海洋中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的生態系統,被譽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藍色沙漠中的綠洲」。它僅占不到0.1%的海域面積,卻孕育了全球30%以上的海洋生物物種。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亞大堡礁,已紀錄到造礁珊瑚350多種,魚類2000多種,軟體動物4000多種,尚大量有待命名和調查的物種。

深圳博物館正在舉辦的《海洋宮殿——珊瑚礁科普展》,彙集了101種133件海洋生物標本。展示標本主要分為兩大類:珊瑚礁標本和礁生生物標本。其中珊瑚礁標本有42種,既有杯形珊瑚、鹿角珊瑚、石芝珊瑚和蜂巢珊瑚等常見種類,也有蒼珊瑚、笙珊瑚和黑角珊瑚等平時難得一見的珍稀物種,是目前國內已知珊瑚礁種類最多最齊全的科普展覽。礁生生物種類也豐富多樣,既有個體較大的哺乳類和爬行類,也有色彩絢麗、特性鮮明的熱帶魚類和貝類,其中不少種類是海洋主題影視片中的「明星」,具有較佳的觀賞性和極強的科普意義。

一、珊瑚礁

(一)千年老妖——黑角珊瑚

黑角珊瑚,是一類數量稀少的非造礁珊瑚,因其骨骼為黑色而得名。活體珊瑚呈現紅色、黃色、白色等多種顏色。外形像樹木,又稱為海樹、海柳、海鐵樹。骨骼為有機質骨架,質地堅硬,耐腐蝕。生長緩慢,年生長率僅為8-66微米。許多物種已持續生長數百年甚至上千年。2009年科學家在美國發現了壽命已達4265年的黑角珊瑚,被認為是當時全球壽命最長的生物。

(二)海底靈芝——石芝珊瑚

石芝珊瑚,因其幼體有長柄(成熟後才脫落),跟我國古代靈芝仙草相似,故名「石芝」。跟大多數珊瑚營群體生活不同,石芝珊瑚屬於單生珊瑚,整個珊瑚由一單個大水螅體組成,表面呈菌傘的褶襞狀,僅中間有一口。幼小時若反置於海底,會利用水螅體的漲縮慢慢翻轉過來,且能利用四周的觸手做有效的運動。成蟲會在海底緩慢移動,是罕見的「會走路的珊瑚」。

(三)海洋樂器——笙珊瑚

笙珊瑚,骨骼由許多紅色的細管排列成束狀所構成,宛如我國民族樂器笙而得名。每根細管直徑小於3毫米,即為一隻珊瑚蟲單體的外骨骼。細管開口端伸出羽毛狀的柔軟觸手,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會收縮。觸手因其共生藻的顏色而呈綠、藍或綠褐等不同顏色。

(四)海中藍寶石——蒼珊瑚

蒼珊瑚,因其骨骼呈藍色,故又稱為藍珊瑚。因骨骼組成成份和生活環境的差異性,不同個體呈現出來的藍色色調也有所差別,有的呈淺藍,有的呈蔚藍,有的呈湛藍,在絢麗的珊瑚礁中顯得異常神秘而唯美,被譽為海中藍寶石。繁殖後代也獨樹一幟,選擇獨特的幼生孵育,即成功授精的卵細胞繼續保留在母體內,直至發育為成熟的幼蟲才會被釋放到海水中,確保較高的成活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旅遊網 的精彩文章:

TAG:深圳旅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