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俄土伊「抱團取暖」:美俄地緣博弈加劇 | 新京報專欄

俄土伊「抱團取暖」:美俄地緣博弈加劇 | 新京報專欄

原標題:俄土伊「抱團取暖」:美俄地緣博弈加劇 | 新京報專欄


美國的單方面制裁正在讓俄土伊三國的戰術組團越來越堅固,並正在充分發揮徹底阻礙美國在中東政策議程的關鍵作用。


▲當地時間2018年8月18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柏林以北的梅澤爾格宮國賓館會晤到訪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刁大明


8月1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柏林,與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會晤。雖然默克爾特別解釋「這只是一次工作會面」,但外界還是普遍認為,此次聚焦在能源合作與中東事務的會晤堪稱俄羅斯的一次「外交突圍」。當然,最終促成這次德俄走近的最大推手,卻是並不願看到這一幕的美國。


8月份以來,美俄博弈持續加深,足見赫爾辛基會晤的餘溫很快退去。其中原因除了美俄兩國,特別是美國國內的反對聲浪加劇之外,兩國領導人希望湊足籌碼、為未來可能的會晤再做準備的意味也較為明顯。

8月8日,美國國務院宣布將因英國所謂「前特工中毒事件」向俄羅斯施加新一輪制裁。這一意外決定發生在國會參議院拋出對俄更加嚴厲制裁的立法之際,大有希冀將對俄政策主導權掌握在白宮手中的政治盤算。


就目前仍不清晰的制裁內容而言,美新增的兩輪制裁在尺度上可謂大相徑庭:預計將在8月22日實施的第一輪制裁主要涉及原本規模不大的美俄經貿領域,對美俄關係相對影響有限;而預計將在90天之後決定是否追加的第二輪制裁,則會給兩國關係帶來巨大的本質性傷害。這種懸劍式的制裁明顯旨在繼續主動對俄極限施壓,換取俄在某些議題上的配合。


頗為令人玩味的是,當全世界都在關心俄羅斯將如何見招拆招之時,作為始作俑者的美國卻又主動給俄羅斯奉送上了「解決方案」。



▲德國總理府當天表示,雙方就烏克蘭衝突、敘利亞問題、伊核協議、俄羅斯問題向歐盟供應天然氣等熱點議題進行了討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8月10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布美國將對從土耳其進口的鋼鋁徵收雙倍關稅,連同此前美國對土耳其政府兩位部長的制裁決定,原本就岌岌可危的美土關係似乎瞬間走到了爆燃點。面對國內市場的強烈震蕩,土耳其政府快速選擇了強化所謂「東進」步伐,「聯俄抗美」之意愈加凸顯。


事實上,面對8月6日開始的新一輪制裁以及11月5日計劃開啟的「石油制裁」,伊朗早已著手向莫斯科尋求解套的鑰匙。就在8月12日,裏海五國簽署了關於裏海法律地位的公約,結束了長達22年的地區資源爭奪。其中,俄伊兩國實現了各自關切,彰顯了同仇敵愾的決心。


不可否認,俄、土、伊三國的「抱團取暖」一定是戰術合作,而非戰略同盟。數百年以來的齟齬經歷、由於不同國際舞台站位而難以實現的高質量安全合作、在敘利亞等地區事務上看似合作但卻存在迥異目標的微妙狀態、在經濟上存在一定互補性但卻又無法徹底滿足各自長遠訴求的尷尬現實……這些無法逾越的短板都決定著三國「抱團」能實現的「溫暖度」一定不會太高。


更為重要的是,俄、土、伊聯手下的各自目標都是通向華盛頓的:施壓美國停止制裁、希望與美國展開對話、或者在美國的對話中增加更多話語權。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的單方面制裁正在讓俄土伊三國的戰術組團越來越堅固,並正在充分發揮徹底阻礙美國在中東政策議程的關鍵作用。


最近不到一個月來的美俄博弈,充分顯現了美國政府「制裁成癮」的困境。美國自身違反國際規則,卻以別國違反規則為由隨心所欲地發起制裁。雖然這些制裁積累出了壓力,但一定要以最終和平對話解決問題為前提才有意義,欲壑難平的極限施壓絕不是解決問題之道,反而會適得其反。

□刁大明(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編輯:李冰冰 實習生:錢璐 校對:郭利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評論 的精彩文章:

納吉布「隕落」,不是沒原因的
特朗普與金正恩這一「握手」,歷史等了65年

TAG:新京報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