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國關青年說】丁莉莎 丘山:美國媒體叫板特朗普,集體發聲捍衛新聞自由

【國關青年說】丁莉莎 丘山:美國媒體叫板特朗普,集體發聲捍衛新聞自由

原標題:【國關青年說】丁莉莎 丘山:美國媒體叫板特朗普,集體發聲捍衛新聞自由


作者分系駐京某部數字新聞主任編輯;駐京某部軍事學碩士、軍事愛好者,人民網、中華網設有談兵專欄。


關鍵詞:美國媒體;集體發聲;新聞自由

內容提要


文章導語:當地時間8月16日,美國《紐約時報》《費城詢問報》《芝加哥太陽報》等約350家報刊舉行「網路版內容集會」,以協調發表社論的方式,公開叫板美國政府,集體發聲「我們不是人民公敵」,反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攻擊媒體是「假新聞」「人民公敵」的言論,以此捍衛新聞自由。媒體報道說,特朗普任美國總統、入主白宮以來,一直與媒體關係處於緊張狀態,批評媒體有「愛寫什麼就寫什麼的自由,但大部分都是假新聞」,指責媒體推動政治議題、傷害人,形容是「美國人民的公敵」。在公開政治集會上,特朗普曾多次指責媒體說:媒體是 「危險且病態」 的,譴責媒體可能 「導致戰爭」。特朗普在社交網站「推特」上發文指出,期望美國能有「真正的新聞自由」。


新聞自由,是指通過憲法或相關法律法規保障本國媒體和公民採訪、寫作、報道、發布及接受新聞,創辦媒體,出版、發行媒介產品等的新聞自由權利。新聞自由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民主制度發展進步的重要標誌,作為公民的一項重要的民主政治權利,在近代民主制度中得到普遍的確認。時至今日,凡事在國際上公開承認並宣稱自己是民主制度的國家,都把公民享有新聞自由的條文寫入憲法,以法律法規的「硬杠杠」,讓所有公民能通過各種合法途徑來自由表達自己觀點和意見。


新聞自由起源於歐美等國對於出版自由的爭取,經歷了漫長的演進過程。 1775年獨立戰爭爆發前,美國報紙就已經有「效忠」和「愛國」的觀念分歧。戰爭爆發後,美國報刊基本形成了立場分明的兩派:要麼支持獨立戰爭;要麼效忠於英國統治者。從此,美國進入政黨報刊時期,決策者們將新聞自由作為他們致力於爭取的權利之一。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正式確定新聞自由制度,並規定國會永遠不許制定妨害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法律。《1917年反SPY法》和《1918年反煽動法》規定,美國政府可以在戰爭時期對媒體進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對於「以背叛、褻瀆、侮辱、詆毀的語言攻擊美國政府或美國憲法或美國軍隊」的言行,可以被處以至多20年的徒刑和1萬美金的罰款。1921年,國會廢除了這兩部法案。此後,美國新聞媒體逐漸突破來自政府的壓力,加之新媒體尤其是自媒體的迅速崛起,使得美國對新聞自由的界定顯得更加困難。


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發動局部戰爭,均已以強權政治為目的,戰爭非正義性表現得特別明顯。基於此,美國不得不使用大眾傳媒這一工具,來糾正戰爭的「正義性」,謀求政治上主動,贏得世界和本國民眾的理解和支持。在動用各種宣傳機器中,最重要的兩個部門是美國新聞處和中央情報局。美國雖然標榜自己國家有新聞自由,但美國政府正是通過這兩個機構影響美國新聞界,從而影響全世界的新聞輿論。戰爭剛爆發,通常發出的有關戰況最新新聞是來自美國新聞處主管的美國之音廣播電台,常常以報道獨家新聞而著名。美國政府歷來十分重視美國之音廣播電台 ,從尼克松任總統開始,就特彆強調發揮美國之音廣播電台的戰爭宣傳作用,主張在這方面不要節省,強調「美國不能赤手空拳進入思想戰場」「美國從事的最有效的對外政策計劃之一,一直是支持美國之音」。1990年,美國之音因經費不足而裁減了6種語言的對外廣播,這一做法受到美國政府的嚴厲指責, 很快恢復了播音。


越戰中,為了贏得國內輿論對美國入侵的支持,美國充分發揮美國之音的作用,放手讓其進行大膽宣傳報道,有力地吸引了美國聽眾。然而,由於美國之音戰時比較任性,受到國內民眾的輿論壓力,將有些戰況真相公佈於眾,對美軍軍事行動產生了消極作用。越戰之後,美軍開始注重加大了戰時新聞管制的力度,嚴格實施信息封鎖,使戰況報道情況虛實難辨,唇槍舌戰,爭取國際輿論支持。同時,要求新聞媒體必須與政府口徑保持一致,不得妄加評論戰事。對美國之音管理原則是,既要讓公眾了解一些情況,又不能讓公眾了解的情況產生負面影響。


美軍入侵格瑞那達、入侵巴拿馬、科索沃戰爭、空襲利比亞,都採取了新聞管制措施,有力地配合了軍事行動。1983年10月25日,美國入侵格瑞那達,有關戰事報道均由軍方單獨發布之後,美國之音才可重複廣播,受到了軍方的嚴格限制。


1989年12月,美國入侵巴拿馬,美國當時的國防部長切尼直至入侵開始後才向美國之音發出報道通知,並提出具體要求,強調圍繞正面進行報道。科索沃戰爭中,美國之音為加大心理戰宣傳的力度,向世界發出有利於美國政府的聲音:向人們解釋南聯盟國家為什麼被北約轟炸,並說南聯盟軍隊的某些高級指揮官發生了衝突,並要以戰爭罪審判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播放風格類似於南聯盟廣播電台的新聞和塞族流行音樂,吸引南聯盟收聽美國之音廣播電台;製造謠言,欺騙迷惑對方,先是說科索沃阿族領導人魯戈瓦下落不明,可能已被塞爾維亞軍方殺害,接著又播報魯已經被米氏「軟禁」,失去人身自由,隨後又說米洛舍維奇的妻子已攜子女逃往希臘,並在那裡購置了大量房產準備定居,這些謊言顛倒黑白,很具有誘惑性。

海灣戰爭中,美國抓住伊拉克吞併科威特,激起全球譴責的良機,開動宣傳機器,利用美國之音廣播電台,極力渲染美軍的高技術武器裝備優勢,宣傳國際社會對伊拉克佔領科威特的強烈譴責,指責伊拉克踐踏國際法準則;利用阿拉伯民族遇事多疑的心理特點,揭露和攻擊薩達姆對伊拉克的家族統治,離間其與伊軍高中級將領和伊民眾的關係。當時,美國之音廣播電台由所謂「副手委員會」的機構來組織實施,籌劃每日新聞宣傳內容。採取泄露情報、散布謠言等手段,通過美國之音廣播電台向伊拉克播送反伊政府節目,說薩達姆總統已被打死,其家屬已逃出伊拉克,又說已到了茅利塔尼亞;又說薩達姆總統已在瑞士為其家屬購置了房產,其妻子及9名家庭成員已住進了尚比亞總統的國賓館。通過這些報道無非是要說明薩達姆政權不穩,削弱伊拉克人的士氣。


阿富汗戰爭中,一方面白宮、國務院、五角大樓等部門頻頻組織新聞發布會,引導美國之音等新聞媒體按政府的口徑報道;另一方面政府施加各種影響,限制媒體發出不同的聲音。就在各家媒體一致對外的時候,美國之音代理台長僅上任兩個月的麥爾娜·惠特沃頂住政府的壓力,不顧副國務卿阿米蒂奇等政府官員的極力勸阻,支持電台工作人員按計劃於2001年9月25日通過短波向全世界播放了對塔利班領導人的專訪,其講話時間長達4分鐘,並將其講話內容刊登在網站上,這使美國國務院感到十分惱火。美國各地本來是一片討伐阿富汗塔利班的聲音,突然間冒出了塔利班領導人奧馬爾的講話,而且又被其他媒體炒作了一下。這一消息也就傳遍了美國和全世界。沒過一周,美國之音電台台長以及主管的國際廣播局局長便遭到撤職處理,美國之音在歐洲分支機構的200多萬美元的經費預算也泡了湯。2001年10月1日,美國總統布希任命羅伯特·賴利出任美國之音台長,並強化美國之音在反恐怖行動中的角色。美國五角大樓官員一再強調作戰計劃保密的重要性,美國政府還決定,在開始作戰階段,即使是一些例行性的公開信息,也不會向公眾或媒體透露,以防止被對方所利用。對此,美國之音廣播電台開始換嗓子,按照政府的意願,先是說塔利班領導人及家人外逃,內部發生政變,後又揭露塔利班政權的男女不平等行徑。


伊拉克戰爭中,美國政府在媒體內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要求各新聞媒體配合美軍軍事行動,使有的戰況新聞虛虛假假,欺騙民眾,使媒體成為心理宣傳戰的工具。美軍給新聞媒體制定守則:有關正在進行戰鬥的消息,要得到戰地指揮官批准後才能發布;戰鬥時間、地點及戰果,只有在用籠統的語言描述的情況下才能發布;不得在戰鬥中報道有關友軍的作戰行動、調動和部署消息;禁止發布有關未來作戰的信息;不得發布有關推遲或取消作戰的信息,等等。伊拉克戰爭爆發前,隨著美國和英國在海灣大兵壓境,伊拉克國內的氣氛也一天天緊張起來,絕大多數老百姓都時刻注視著局勢的發展,特別是對美國總統布希的講話更是倍加關注。由於當時伊拉克國內14個電台和電視台都是在國家控制之下,而且新聞檢查很嚴,根本不可能直播布希的國情咨文講話,人們只好利用收音機收聽美國之音的廣播或收看外國衛星電視台,美國之音就自然成了伊拉克人每天必聽的電台。2003年4月8日,美軍在巴格達同時向新聞界開火,各國記者聚集的巴勒斯坦飯店遭到美軍炮火襲擊,及時向阿拉伯地區乃至全世界直播巴格達真實戰況的卡達半島電視台和阿聯酋阿布扎比電視台遭到了「精確誤炸」,伊拉克國家電視台和廣播電台也中斷了正常的播出。此時此刻,美國之音等新聞媒體微妙地發揮起道義指向器的作用,發出與戰爭實際不符、與美國政府合拍的聲音。整個戰爭中,由於美國國防部把新聞媒體列入心理宣傳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之音廣播電台記者可以隨士兵一起行動,親自體驗一線戰爭,而且發出了一些鮮為人知的「獨家新聞」。但事與願違,美國媒體沒有贏得預料中的喝彩,反而失去了世界對他們原有的尊重,因為那些猛料新聞有一多部分是假的,成了失實新聞,而大部分則是替美國軍隊當「傳聲筒」。美國之音報道的信息多數虛實結合,撲朔迷離,令人真假難辨。在2003年3月20日美軍第一天空襲後,美國之音等新聞媒體就頻繁報道薩達姆總統及其長子烏代已經受傷,美軍正在與伊拉克軍隊高級將領舉行投降談判等,隨後又傳出了伊51師整建制向美軍投降的消息。至於伊軍的傷亡數字,更讓人不知所云。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國關國政外交學人平台觀點

文章來源:學人來稿;國關國政外交學人微信公眾平台首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關國政外交學人 的精彩文章:

【美俄關係】張紅:G8「復活」的可能性
【重磅新著】上海社科院余建華 汪舒明 羅愛玲 傅勇新著《中東變局研究》

TAG:國關國政外交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