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下伏秋期近,品末伏佳句,看末伏養生

下伏秋期近,品末伏佳句,看末伏養生

末伏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後一伏,民間亦俗稱秋老虎。

末伏早晚相對涼爽,但日頭陽光依然熾烈。末伏的白天溫度較高,大家還是需要注意防範秋老虎。

中醫素有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規律,所以處於夏末秋初相交時節的末伏,要進行適量的戶外運動以振奮陽氣。末伏天氣依然炎熱,飲食上以清暑熱、健脾祛濕為主,但要特別注意不宜多吃寒涼食物,免致陽氣損傷。

舊日文人墨客素來對節氣變化情有獨鍾,留下了關於傳神描述末伏時節「暑氣未消、秋涼未至」特點的佳句。就讓我們來一邊品末伏佳句,一邊看末伏養生。

下伏秋期近,還知扇漸疏。驚飆墜鄰果,暴雨落江魚。

貴寺雖同秩,閑曹只管書。朝朝廊下食,相庇在餚菹。

——《酬光祿田卿末伏見寄》唐·姚合

末伏養生1——靜心防暑,安神愉悅:暑熱最易傷心,熱擾心神。末伏的高溫令人容易心煩不寧、坐卧不安、思緒雜亂。除了需加強防暑降溫之外,還應有意識的避開不良情緒干擾,盡量做到做到遇事不煩,處事不躁,保持精神愉快。

火流漸近桑榆上,秋氣新從閶闔來。

每歲長安猶暑熱,內官相屬賜冰回。

——《末伏》唐·劉攽

末伏養生2——適量運動,微汗為宜:保持適量的戶外運動,振發周身陽氣,可以促進脾氣運化,在煩悶的末伏改善胃口。但需要注意的是戶外運動一定是以微汗為宜,忌大汗淋漓,以在夏秋之交的末伏符合「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規律。

幽人短夢不終宵,起步星河望泬寥。

缺月低檐雞一唱,露華秋色滿芭蕉。

——《末伏日五更小涼》宋·張耒

末伏養生3——守時作息,食忌寒涼過飽:末伏正值夏秋之交,天氣正是悶熱變化之時,要做到作息守時,保證睡眠和休息,避免過度疲勞,來提高身體對高溫和「秋老虎」的抵禦能力。因為天氣原因,這個季節人的消化功能較差,吃飯不宜過飽,肉類海鮮等難以消化的蛋白質更要注意不過量攝入,同時要少吃如西瓜之類的寒性食品,以免損傷脾胃。

暑退伏才末,月明秋又中。蛩多喧向夕,蟬寂罷吟風。

留滯周南事,蒼茫阮籍窮。寄書無厚祿,猶喜見詩工。

——《次韻鄭季奕見寄》宋·趙蕃

末伏養生4——末伏清補,健脾祛濕:中醫講「濕氣通於脾」,所以健脾是末伏養生的重要環節。應該適量多吃祛濕熱、健脾的食物,以加強脾胃的功能。如茯苓、芡實、山藥、小米、扁豆、豇豆、紅小豆等,都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

除了注意精心養神,健脾祛濕,末伏也要警惕以下幾種常發疾病:

心血管病:末伏天氣的高溫和悶熱會使人大量出汗,身體水分的流失會使血液黏稠度升高,引發血栓、心梗、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同時,人體交感神經在高溫環境下更容易興奮、引起心率加快、冠狀動脈收縮,增加了冠心病的發病風險。

肺炎:數據表明在末伏這種悶熱天氣中,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發病要高於全年平均水平,尤其老年朋友要特別小心。夏秋之交,高溫多雨的天氣加上空調導致室內外溫差較大,身體免疫力和適應力的下降,都是容易誘發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

腸炎:末伏這段時間的氣候會令人體消化功能變弱,悶熱潮濕的氣候環境適宜細菌的繁殖,從而引發腹瀉、腸炎等消化道系統疾病。

面癱:末伏早晚天氣變涼,秋風容易導致風寒之邪侵犯面部,是面癱病症的高發期。如果貪涼過度吹風,易導致面部神經麻痹,嚴重時甚至出現嘴歪眼斜的病症。

風燥感冒:由夏入秋,秋老虎容易引發風噪感冒,除一般感冒的癥狀,即頭疼、咽喉腫痛、鼻塞不通氣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干」,咽喉干嗓子緊,連咳嗽都是乾咳。

秋痱子:俗話說「立秋洗肚子,不長痱子拉肚子」。末伏期間,天氣時涼時熱容易穿衣不當捂住,而雨水增多細菌繁殖,很容易不小心長出「秋痱子」,尤其小孩兒。秋痱子比夏天的熱痱子更難治,大家需要注意。

立秋雖然代表著初秋的到來,但仍然還在「三伏」的範圍之內。末伏天氣依舊燥熱,稍加不注意更容易引發疾病,大家一定要嚴防秋老虎拒絕疾病。度過了末伏這十天,就正式進入秋天,秋涼了我們也不要忘記 「春捂秋凍」的俗話,時刻保持健康快樂!

喜歡就點贊轉發讓更多小夥伴看到

一個專屬長輩的優質訂閱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雜念太空艙 的精彩文章:

因為生的憂患,所以選擇死得安樂

TAG:雜念太空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