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吃掉種子糧
來源:八一評論微信公眾號 作者:劉國成、劉晶
人們吃的小麥、水稻,其本質都是植物的種子。但是,有些種子不是用來食用的,而是用來播種的,它們是種子糧,可謂「種子的種子」。
西諺有云:「不能靠吃種子過活。」千百年來,農人視「種地留種」為天經地義的事,那些個頭大、質量佳的種子,被選出來、儲存好,其餘的才作為食物。如果靠吃種子過活,來年就無糧可種、無糧可收,從而導致無糧可吃的結果。
吃不吃種子,在糧食充足的條件下,不難作出判斷;但在糧食不足的情況下,卻是必須面對的抉擇。
1947年底,陝甘寧邊區糧食供給困難,老百姓實在沒有辦法,最後將種子糧也吃了。彭德懷感到問題嚴重,和其他幹部商議之後,迅速通知部隊和地方不要吃種子糧,同時要求部隊每人每天節約一兩糧,幫助缺糧的老百姓度荒。
為了做好表率,彭老總在開飯前總是先問一句:「我今天的一兩糧食省下來了沒有?」在得到肯定答覆之後,他才舉筷進餐。在彭老總的帶動下,大家堅定信念、共克時艱,度過了困難時期。
彭德懷的做法,體現了一種顧大局、謀長遠的眼光。當時,吃種子糧的情況如果不制止,就會給春耕生產造成很大困難。因此,寧可眼前緊一點、苦一點,也要為將來多作打算。
中國也有句俗話:「寧肯餓死,不吃種子。」話雖如此,倘若真的瀕臨餓死的境地,能做到「不吃種子」絕非易事。現實中,這樣的事真實發生過——
長征中,一位女幹部帶著炊事班長和幾個戰士落在隊伍後面,3天時間粒米未進。炊事班長好不容易從當地百姓家中買來幾斤糧食。但當女幹部得知這是種子糧時,堅持讓炊事班長把糧食送回去。結果,這位女幹部活活餓死在草地上。
無獨有偶。二戰時期,列寧格勒遭德軍圍困,糧食極度緊缺。市郊有個種子研究所,儲存著10多噸麥子良種。「種子是戰後生產的源泉,是人民的希望,一粒都不許動。」研究所的數十名科學家抱定這樣的信念,寧肯活活餓死,也沒吃掉種子。他們用生命守護的良種,在戰後恢復生產中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為了紀念這些科學家,列寧格勒市民把這座研究所命名為「希望的種子」。
可見,吃不吃種子糧的問題,絕不僅僅限於農業生產的範疇,而是關乎生死、關乎道義,體現個人與集體、當代與後代的關係,是一個大命題。當「寧肯餓死,不吃種子」成為一些人的現實選擇,體現出的是家國大義、為民情懷,也是「我們能打贏」的信念、「明天會更好」的希望。
反觀現實,「吃種子」的現象卻一定程度存在。一些單位的領導幹部,只圖眼前、不顧長遠,只為個人、不顧集體,在工作中急功近利,搞出一些竭澤而漁、殺雞取卵、寅吃卯糧的事情來,讓單位建設受到損害,給後續發展留下隱患。
對於這種「只要自己吃飽,哪管他人死活」的人,應當嚴格追究、嚴肅問責,使「急功」最終不能得功,「近利」最終難以得利。當「吃種子」的人付出代價、得不償失,這樣的人就會越來越少。
不能吃掉種子糧——這個問題想明白了,就能以更超脫的心態、更長遠的眼光、更理智的思維,來認識和把握現實中的種種問題。做著現在的、想著未來的,干著此任的、想著來任的,就一定能穩住陣腳、定住心神,做好眼前事、盡好自身責,讓強軍興軍的夢想種子開出繁花、結出碩果。
※涉軍騙局:一些「軍」字頭非法社會組織打著「軍民融合」旗號欺騙公眾
※沿著父親的足跡追尋,這位山城漢子再次踏上征程!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