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三個學生插班芬蘭、韓國、波蘭學校,暴露美國教育的短板

美國三個學生插班芬蘭、韓國、波蘭學校,暴露美國教育的短板

每個國家都面臨教育難題,作為教育大國的美國也不例外。

《時代》周刊的記者阿曼達·里普利跟隨三個美國學生,插班進入芬蘭、韓國和波蘭的課堂。

她發現,這三個PISA成績遙遙領先的國家,教出了「世界上最聰明的學生」,它們對教師的扶持,執行「嚴格教育」,而這些恰恰是美國基礎教育所欠缺的……

作者:蠍子號

........................................

美國的教育,一般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教育之一,中國留學生赴美讀高中、大學呈增長趨勢。但每三年一次的PISA測試中,美國學生表現中庸。出人意料的是,芬蘭教育猶如一匹黑馬,短短十幾年裡逆勢翻盤,多次高居榜首,韓國、波蘭等國家的學生表現也顛覆認知,成績突出。

阿曼達·里普利是美國《時代》雜誌的撰稿人。在這個背景下,她跟蹤三位美國高中生,他們分別前往PISA測試的「教育強國」——芬蘭、韓國和波蘭,深入實地調查這三國的教育,並與當地的老師、家長、學生和教育政策制定者交流——

為什麼這些國家改變了教育平庸的歷史?究竟怎樣的教育是優秀的?美國的基礎教育出了什麼問題?她試圖去解開這些謎題。

美國教育的短板:缺乏嚴格教育導致基礎薄弱

《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這並不是一本解讀全世界好教育的書,或者讓你的孩子能變聰明的操作手冊(書名略有標題黨之嫌),就像作者在後記中所寫:「同時寫3個國家就幾乎等同於徘徊在欺詐的邊緣。只能接觸到表面的東西,無法真正接觸到事物的本質。」

這其實是一本發現美國教育問題的書,美國學生的PISA表現暴露出超級大國的超級短板——基礎教育薄弱。

芬蘭、波蘭、韓國,這三個PISA成績出色的國家,他們的教育依然有很多問題,但它們有一一個共通點,恰恰是作者認為,美國基礎教育普遍所缺乏的——就是嚴格教育。

什麼是嚴格教育?作者先是以各種事實證明美國的教育有多寬鬆。

1、沒有統一的高中結業考試,即便有的州有也不嚴格,造成了美國高中文憑含金量不足。

2、教師門檻低,教育學基本上就是美國大學裡最好申請的專業了。教師普遍對學生比較寬容,盲目鼓勵的問題也很突出。

3、美國大部分公立學校,比起學習成績,更注重學生的體育成績、課外活動,更看重人際溝通能力。

4、教育經費投入到了硬體設施,籃球場、iPad等,華而不實。

那些採用「嚴格教育」國家,是如何做的?

在芬蘭當老師,可能比考MIT還難

先讓我們來看看芬蘭,它的教育從世界墊底的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第一,甚至不需要任何喘息。

在美國當教師或許沒有那麼高的門檻,但在芬蘭,能成為教師可就非常不容易了,難度可比肩錄取美國的MIT。所有教師(包括幼兒園老師)必須都是研究生學歷,學制六年,在一年的講課實習期間會有三位老師做導師。

芬蘭的教師未必有全世界最高的行業收入,但社會地位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因此很多年輕人都把教師作為自己的理想職業。全國最優秀的青年都想來當教師,你說教育能不好嗎?

芬蘭的教育公平也真正做到讓學校教育兼顧到每一個學生,無論是首都赫爾辛基還是北極圈的羅凡涅米,資優的學生和那些不夠「聰明」的學生,每一個都能得到教師的關注。芬蘭小朋友都是下課後自己回家,沒有各種補習班。

再說說芬蘭的考試。你以為芬蘭的考試很寬鬆那可就大錯特錯了。芬蘭的大考要持續三周,長達50個小時,其中兩天的芬蘭語部分考試是這樣的:第一天六小時寫多篇議論文,第二天六小時從14個題目中選一個寫篇長篇的,題目類似《為什麼中東的和平實現這麼難?》等等。

教師素質高、教育公平、寬嚴並濟。芬蘭的教育可說是現代「完美教育」典範。

補習班撐起的韓國的高PISA成績,隱患顯現

剛到釜山的Eric第一天就被教室里三分之一的學生在課堂上呼呼大睡而驚呆了,這樣的教育怎麼能讓他們的PISA成績遙遙領先呢?

其實補習班才是韓國教育的主力軍,補習班發展到了國家要立法禁止補習班超過11點,還有警察巡檢,後來發展到了需要線人舉報獎勵這樣措施來給孩子多一點的睡眠。

對於一次考試成績不好,美國學生會說這次考試太不公平了,或者好吧,不是每個人的數學都很好,但是對於韓國學生來說就意味著我沒有足夠努力,下次我要加倍努力。

韓國TOP3大學是所有學生和他們父母的夢想,所以韓國和我們一樣,在高考期間採用了各種措施來保證考生的考試不受影響,為了避免考生在聽力考試階段受到干擾,飛機甚至都是要禁止起飛降落的。

韓國的輔導班已經形成一個大的產業,包括了各種明星老師,上市公司,形成了一整套的嚴格考評體系,競爭也十分激烈,真正的自由市場。

這種「壓力鍋」的模式讓韓國的教育成績極速提升,但造成的隱患,比如年輕人的心理問題,厭世傾向等近幾年逐漸顯露。

波蘭學生成績提升,取決於一項成功的教育改革

波蘭能上榜想必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是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給世界證明了教育和投入,環境關係不大。

波蘭的教育騰飛來自其教育制度的改革,形成了一本225頁的橘皮書發給所有學校。

第一:搞了一個統一的教學大綱,這個教學大綱不是事無巨細,而是列出了基本目標,把具體細節留給了老師,同時要求其四分之一的老師回爐接受重新教育;

第二,搞全國統考;

第三,延長學制一年,到16歲後才可以考取職業學校或者大學,這樣不可避免的引起了在校生的增加;

第四,增加學校的自主性,由學校自主選教材。

不過後來這位教育部長辭職了,作者問其如果他能回去繼續這項改革,他還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麼,他這麼回答的「The teachers. Everything is based on the teachers. We need goodteachers—well-prepared, well-chosen. I wouldn』t change anything else.」

可見,教師素質的提升對教育水平提升的重要性,與芬蘭的觀點如出一轍。

階層固化的美國,為什麼也要「嚴格教育」?

我們在回過頭來看看作者眼中的美國教育的問題。

阿曼達·里普利認為,「反智文化」充斥著美國的學校,從家長、學生到老師、政客,絕大部分美國人認為,不管學生的學業水平如何,他們最終都能找到工作,因此教育體系沒必要那麼嚴格。

比起對知識、技能掌握的無所謂,美國人對體育的要求反倒是極其嚴格——8分鐘內必須跑完1600米,60秒內完成44個仰卧起坐,男生完成13個引體向上,女生完成25個俯卧撐。這跟我們一貫認為「美國教育,贏在體育」的感覺非常吻合。

不過,作者描繪的美國高中,只是美國教育的一類。那些每年申請進入常青藤名校的美國學生和家長,真的不知道嚴格教育的重要性嗎?那些教育官員,政策制定者真的不知道嚴格教育能提升PISA成績嗎?在美國的精英私校、高質量的公立學校,學生拼搏的程度,是完全不亞於(或者更甚於)韓國、芬蘭、波蘭,這些教育大國的學生。

美國的公立教育,是美國社會現狀的一種反應。美國社會「倒金字塔」式的社會結構,決定了整個社會並不需要那麼多精英。即便沒有成為精英,占社會大多數的美國群眾依然可以過著不錯的日子。所以公立教育很難,也不可能讓所有學生都成為金字塔頂尖最精英的人群,大部分學生不必面對「必須成為精英」的期待。

長期以來,美國的教育分工非常明確:底層寬鬆教育、中層素質教育、上層精英教育。這種輕鬆的公立教育與整個社會有比較完備的福利制度分不開的,三個層級之間雖有流動,但屈指可數;雖有摩擦,卻也相安無事。因此,是否要實行嚴格教育,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想不想」的問題。

即便如此阿曼達·里普利認為,美國還是有必要實行全面的「嚴格教育」,因為這關乎:

1、教育公平。「如果沒有公平性——向所有人,而不是只有精英階層,提供機會——這個體系就是扭曲的而且不可靠的。」

2、居安思危。首先美國是否能保持現有的經濟地位,有足夠的財力支撐社會福利?其次,現有的勞動力水平是否能匹配即將到來的AI時代對人才的要求?

扯開一點說,底層人民受教育問題在中國也相當迫切,千萬農村兒童營養不良,受教育程度不高。從前他們長大一些後可以到城市來謀求一份流水線的工作,但將來即便是普通的泥瓦工也需要看得懂設計圖紙,而他們又無法回去務農。這將是社會不穩定因素。

發現問題其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難,要不要解決問題,有沒有力量抗衡圍牆後力量,這與各方利益相關。

給中國家庭擇校的一些思考

整本書都沒出現中國教育,但其實中國(上海)學生在PISA測試中的表現是相當不錯的,原因可以參考韓國教育吧。不過也有傳聞說,美國、芬蘭、英國等國將不會再參加PISA測試了,這些國家認為PISA已經不能體現出科學的教育成果了。

撇除一場考試成績不說,整本書看完還是讓人有不少收穫。比較客觀得了解了美國教育優劣勢,作者對芬蘭、波蘭和韓國的教育的描繪,也讓人大開眼界。

看完這本書後,對國內嚴格的公立教育,我會多一份理解。功利地說,未來我給孩子選擇學校時,我也會多嘴問一句學校老師的薪酬體系,而不是被學校華麗的硬體設施所迷惑。能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提高教師生活水平上的學校,我認為才是抓住了教育提升的根本。而那些熱衷宣傳自己豪華的大樓,先進的設備的學校,你我都要多留一個心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資訊嘗鮮 的精彩文章:

梅奧權威發布:全身和局部麻醉對孩子短時間內沒有顯著影響
這些非常容易被誤用的成語 你掉進過它們的陷阱嗎?

TAG:資訊嘗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