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周薦書-胡斌書單

每周薦書-胡斌書單

石皓 / 本報記者 整理

胡斌書單

胡斌(1978 年出生於湖南長沙)本科、碩士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博士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曾在廣東美術館編輯部、三年展辦公室,廣州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工作,現為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藝術管理學系教授。專註的研究方向有中國革命美術史、中國現當代藝術展覽史,長期從事當代藝術的批評與策展。著有《視覺的改造:20 世紀中國美術的切面解讀》《何以代表「中國」:中國在世博會上的展示與國家形象的呈現》等。胡斌目前生活、工作於中國廣州。

藝術與錯覺——圖畫再現的心理學研究

作者:(英)E.H.貢布里希著

出版社:廣西美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5月

被肯尼思·克拉克描述為「我所讀過的最才華橫溢的藝術批評著作之一」的《藝術與錯覺》,是一部有關制像的經典研究。它試圖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何以會有被稱作風格的東西?這個問題也許簡單,卻很難回答。貢布里希教授對圖畫再現的心理學及歷史的探索,充滿睿智而包羅萬象,從而引領他進入許多重要領域。在說明肖像製作遠比它看起來要困難這一問題的過程中,貢布里希對許多新老看法作出了考證、質疑與再評價,那些新老觀點包括模仿自然、傳統的功能、抽象問題、透視的有效性,以及對表現的解釋。

本書雖然出版於40多年前,至今仍不失其活力與重要性。貢布里希為理解藝術和處理複雜的觀點與理論問題提供了縝密的科學發現。他對人類大腦無窮無盡的能力,對人類觀看世界與製作和觀看藝術時的微妙關係始終抱有探究之心。當驗證各種假說時,他以他深厚的學識和與生俱來的清晰的表達能力,提出了符合科學精神的論辯。再現是藝術史最基本的問題,而《藝術與錯覺》是任何對理解藝術有興趣的人的必讀書。《藝術與錯覺》第六版包括最新增加的序言,作者在其中討論了圖像與符號的關鍵差別。

美術史十議

作者:巫鴻(美)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16年1月

「美術史」是一個問題嗎?

隨著現代社會的形成,美術史作為人文科學的一支新軍,也得以在人類的歷史時期上中萌芽並成熟。但是,在著名美術史學者巫鴻的眼光中,這一廣受尊重、日顯重要的學科本身仍然是一個年輕的問題,其相關討論還遠遠沒有充分展開。

在《讀書》雜誌所開的專欄「美術縱橫」,巫鴻發表了十篇文章,就美術史何以成為問題、如何拓展其思考的路徑、這一問題所置身的波瀾壯闊的當代人文場景等等,提綱挈領地闡述了個人的見解。

風格與世變:中國繪畫十論

作者:石守謙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8月

《風格與世變:中國繪畫十論》以世事變遷來詮釋中國文人畫的風格史,以一個個精彩的個案,對「風格」與「世變」之關係進行了探討,如元代李郭風格之發展、浙派畫風、吳派畫風、文徵明畫風之轉變等。大多文章都是從一兩幅作品風格上的新變切入,聯繫世變尋找促成風格轉變的原因,知人論世,文章立論嚴謹,史料翔實,論述有力,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藝術的終結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的界限

作者:(美)托丹著,王春辰譯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年4月

本書就是關於藝術史哲學、敘事結構、藝術終結以及藝術批評原理的。它要問的是像里德那樣的藝術究竟是如何地成為歷史可能性、這樣的藝術如何地具有可批評的思辨性。我的文本始終是關注現代主義的終結,而且它致力於減輕最終已經適應了侮辱的敏感性,現代主義不斷施加給藝術的傳統美學姿態以這種侮辱。本書還力圖講一講在後歷史現實中尋求快樂的意義是什麼。如果作為一種歷史事實,知道它一直朝前走的方向,那麼我們會有一定的滿足的。如果讚美以前各時期的藝術,無論它的確有多麼光榮,都是在展開一種有關藝術的哲學本質的幻覺。當代藝術的世界就是我們付給哲學閘釋的代價,但是當然了,這僅僅是對哲學的貢獻之一,就這種貢獻而言,後者欠了藝術的債。

知覺的懸置

作者:(美)喬納森 克拉里

出版社: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9月

《知覺的懸置》考察了現代注意力的悖論性質,一方面它是個人自由、創造力與經驗的根本條件;另一方面,它又是經濟及規訓體制有效發揮效力的核心因素。克拉里論證了我們有意識地觀看或聆聽事務的方式,來自人類知覺性質的關鍵性演變,這一演變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下半葉。那時繪畫藝術的發展(特別以馬奈、修拉和塞尚的作品為例)深深地卷進了歐洲視覺機制的這場深刻變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報網 的精彩文章:

吳克軍:從小鎮到藝術重鎮,路有多長?
張祖英:對當下重大題材美術創作的反思

TAG:中國美術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