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為什麼英仙座流星雨母天體周期133年但流星雨每年都有?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可以訂閱哦!
空少問答
小課堂
第八十六期
8
月
20
日
周
一
答:什麼英仙座流星雨母天體周期133年但流星雨每年都有?
上周六,空少為大家留了1個問題,來看看空少的解答以及從留言中選出的最佳答案吧!
想要查看原問題背景介紹的朋友們可以點擊《問:為什麼英仙座流星雨母天體周期133年但流星雨每年都有?》~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空少的解答吧!
空少正解
上期我們講到,產生英仙座流星雨的「母天體」被認為是周期為133年的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109P/Swift–Tuttle),不過英仙座流星雨卻是一年一度、總是如約而至,今年也在上周8月13日左右達到最大。為什麼這個時間對不上呢?
8月13日,內蒙古額濟納胡楊林,襲清攝
(來源http://www.whb.cn/zhuzhan/kjwz/20180814/208239.html)
要解釋這個問題,就要講到流星雨產生的原因。
首先要說到,「英仙座」流星雨(Perseids)不是星座「英仙座」(Perseus)上的流星雨,是由母彗星(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所拋撒的顆粒滑過大氣層所形成的。因為形成流星雨的方位從地面看來恰好是「英仙座」星座的方向,看上去就好像流星雨是從「英仙座」上噴射出來,因此被稱為「英仙座」流星雨,如下圖所示(黃字Perseid radiant指示了流星雨「發射」的方向,Perseus即為英仙座星座)。
示意圖:英仙座流星雨來自於英仙座方向
(來源https://phys.org/news/2018-08-great-perseid-meteor-peak-august.html)
我們說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的周期是133年,指的是這顆彗星繞太陽公轉,一圈是133年。在離太陽距離較近的時候(通常是兩倍日地距離左右),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彗星母體上冰物質升華,它開始明顯的揮發和拋撒物質,迸射出無數彗星塵粒或碎片。也就是說,彗星就像一輛洒水車,在它自己的軌道上沿路散下許多小微粒。這些顆粒不會輕易飄散,而是遺留下來形成所謂的「塵埃團」。這些塵埃團在彗星離開後,也一直在繞太陽的軌道上。
這些宇宙塵埃(流星體)進入到地球大氣時,與大氣摩擦、發熱、燃燒,就是我們看到的流星。那麼,地球在運行到這些塵埃團運行所在的軌道時就會比平常有更多的幾率碰到這些星際塵埃,從而產生更多的流星,形成流星雨。
地球在8月12-13日左右(August 12-13)經過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曾飛過的軌跡,也即經過塵埃區(來源:https://phys.org/news/2018-08-great-perseid-meteor-peak-august.html)
地球每年繞太陽轉一圈,每年都會有機會穿過塵埃區,從而在每年固定的時間有固定的流星雨;而鑒於地球穿過塵埃區時相對天區的位置,所以從地面上看流星雨總是出現在「英仙座」星座的方向,故而稱為「英仙座流星雨」。
留言區·精選
@ fishbonec
每年看見的英仙座流星雨是有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塵埃帶產生,是彗星飛得那個圈軌跡上剩下的東西,133年為周期又補充塵埃,具體跟彗星的特性有關。
@ 王鵬
因為彗星在繞軌運行的過程中,自身會不斷產生小的碎屑,這一現象在近日時更為明顯,這樣使得彗星運行軌道上分布著無數碎屑,這些碎屑也可以稱為流星體,當地球運行軌道途經彗星運行軌道時,流星體會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墜入大氣層,由於與大氣的劇烈摩擦發光,形成肉眼可見的流星,但是一般的流星體由於質量體積較小,很快就燃燒殆盡不再發光,體積質量較大的流星體在墜入過程中可能會形成火流星。在大氣層中未燒完的流星墜地之後稱為隕石,一般為石隕星、鐵隕星(玄鐵)、石鐵隕星。
@ 小強
我們看到的流星雨是彗星體留在軌道上的碎片,所以每年我們通過和彗星相交的軌道時就會看到流星雨。
感謝大家的支持,我們下期再見!
※人類能否在太空中測量銀河系的加速度?
※空間中心科研人員在太陽風暴和激波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TAG: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