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希特勒進攻莫斯科是一次致命的戰略失誤?
原標題:為什麼說希特勒進攻莫斯科是一次致命的戰略失誤?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蘇聯在二戰的歐洲戰場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希特勒把大部分兵力都用於對蘇作戰,據統計,從1941年6月到1945年5月將近4年的時間,德軍有九成的傷亡發生在對蘇作戰中。
?(希特勒與斯大林的較量)
戰爭的結果是,蘇聯人用自己龐大的工業和人口、地形氣候優勢、以及戰鬥到底的決心贏得了最終的勝利。但實際上,蘇聯在戰爭初期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但卻因為希特勒的一個致命的戰略失誤而轉危為安,這個失誤就是進攻莫斯科。
1942年春,在希特勒確信英美不會開闢歐洲第二戰場後,他就將戰爭機器全力開往了蘇聯。
二戰爆發時,戰爭已經離不開石油了,而石油也一直都是希特勒的「阿喀琉斯之踵」(致命且唯一的弱點)。
德國是一個包括石油、鐵礦石在內大多數礦產資源都很匱乏的國家,嚴重依靠進口。鐵礦石主要進口自瑞典北部的基魯納鐵礦,那是蘇聯以外整個歐洲最大的鐵礦,而石油德國戰前主要從美國、委內瑞拉和伊朗進口。
?(蘇德鏖戰於莫斯科)
1938年,德國消耗的石油有三分之一來自國內,而到了1941年,德國國內石油資源基本消耗殆盡。而且也不太可能再從美國、委內瑞拉和伊朗進口了,主要來源只剩下羅馬尼亞。迫於形勢,德國不得不大力發展合成汽油工業。
瀕臨裏海的巴庫是蘇聯重要的石油產地,1942年的產量為2400萬噸,佔蘇聯總產量的80%。高加索地區臨近黑海的邁科普和臨近裏海的格羅茲尼也是蘇聯重要石油產地,佔蘇聯總產量的10%。德國若奪取這些油田,既可以滿足德軍的需要,也可以截斷蘇聯的命脈,戰略意義重大。
據蘇軍作戰部長華西列夫斯基中將的回憶,斯大林認為納粹德國可能會把主力放在西南部,首先奪取蘇聯最富饒的工業區、原料產地和農業區,不會把主力放在東普魯士與蘇聯邊界。
?(斯大林)
實際上,希特勒也確實有過這樣的想法,但最後他還是決定兵分三路從北到南全面進攻,並且中路投入兵力最多最強,和拿破崙一樣把奪取莫斯科當作主要目標。戰爭進行到後期,德國的進攻異常艱難,很多情況下都是蘇軍在城內死守,而德軍只能在城郊靠著燃燒昂貴的石油取暖。
希特勒也許犯了一個最重要的錯誤,因為即使德國奪取了莫斯科,蘇聯也有能力繼續抵抗下去。而一旦失去了西南富饒的工業區、原料產地和農業區,尤其是失去巴庫和高加索的石油,那就無異於陷於滅頂之災。對於具有強大工業基礎和雄厚科學技術實力的德國,得到他們就能基本消除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
??(紅場閱兵後直接開往戰場的蘇軍)
優先進攻莫斯科對納粹德國的消極影響還在於,蘇聯經過苦戰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給了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很大的鼓舞。隨後,德國放棄全面進攻,企圖攻佔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但蘇聯人在莫斯科保衛戰中獲得了極大的經驗和信心,兵源也越打越多,德國的優勢消失殆盡。
※俄羅斯人被稱為「戰鬥民族」,為何當初卻請維京人來統治自己?
※一鄰國歸還中國四塊領土,還表示:領土可還, 美女不可流失中國
TAG:歷史白夜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