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LTE 劣化小區優化指導-高PDCP層時延華為設備

LTE 劣化小區優化指導-高PDCP層時延華為設備

1. 時延介紹

用戶面時延也指反應端到端的用戶面時延,涉及到用戶面的所有網元,對於驗證網路性能是一個重要的指標。

PING時延測試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按位元組大小分,通常會測試PING 32 bytes,以及1000/1460/1500位元組;另外也分調度方式:動態調度和預調度。

影響ping時延的關鍵因素:

(1)信道質量:如果測試時UE所處環境的信道質量不好,則會對解調性能造成一定的影響,這樣有可能造成錯包或者丟包,進而影響時延結果。

(2)HARQ重傳:如果數據包在傳輸過程中出現了錯誤或者丟失(觸發原因可能因為瞬時信號質量變化使得較高的MCS無法解調正確),那麼會觸發HARQ重傳,直到數據包接收正確為止。因此,信道質量越差,重傳次數越多,時延也就越大。

(3)調度方式:由於不同調度方式的流程間存在區別,則調度採用預調度還是非預調度會對時延造成影響;

預調度:調度器始終為其分配資源,不需要調度請求(Scheduling Request)。詳見下圖(a)

非預調度:在首包到達之後調度器再為其分配資源。UE要通過調度請求來初始化這一流程。詳見下圖(b)

(4)Ping包大小與調度資源分配(MCS和PRB):MCS和PRB個數不同,則可以承載的數據量不同,如果調度使用MCS10階,RB數5個,根據36.213協議查表(Table7.1.7.2.1-1),那麼本次調度可以發送的數據量為776bit。如果使用MCS28階,RB數41個,那麼本次調度可以發送的數據量為30576bit。

2. 用戶面時延問題定位

定位思路:分段隔離分析,通過信令跟蹤統計,分段抓包等方法,儘可能的找出出現問題的最小網元或者模塊。

Ping時延分段定位

當Ping時延數據結果和預期結果有較大差距的時候,就需要經過分段測試、定位的方法,特別是因為S1口到核心網UGW/伺服器側的波動帶來的PING時延的不穩定問題,下面說明PING時延分段定位方法。

Wireshark用在本地PC端,可以計算出端到端的精確時延。同時在UE的ping界面,也可以看到個精確度在ms級的時延。(Wireshark抓包使用前,需要獲得相應許可)

在 M2000 可以利用用戶面消息跟蹤列印出ENB側L2每一層的時間戳信息,同時也可以使用IFTS個跟蹤,獲取L1日誌,可以幫助推斷空口時延。

Ping的精確時延:在Protocol—Icmp: Echo (ping) reply的seq=894里的 Arrival time —Echo (ping) request的seq=894里的 Arrival time。

在Inter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里 :Sequencen number:確定該Ping包的序列號, Date里確定Ping包的大小。

6. Ping時延eNodeB側L2處理時延獲取

webLMT是eNodeB維測工具,是在eNB側經常使用的工具,下面針對PING包時延分段eNB側的使用作描述。

首先獲取TMSI,可以在UU口的RRC_CONN_REQ看到:

打開用戶面跟蹤,跟蹤模塊中勾選上PDCP,RLC基本項。

如果喜歡,請關注【通信小弟】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通信小弟 的精彩文章:

5G無線關鍵技術之六—先進調製編碼

TAG:通信小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