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天轉涼,還易出汗?趕緊灸這裡吧

天轉涼,還易出汗?趕緊灸這裡吧


夏天那麼熱,出汗多也是正常的(不出汗反而有問題),可是天轉涼後,有些人依舊經常出汗,喝碗粥而已,上個樓而已,汗水就滴答滴答的滿臉滿後背的流淌.......


這種汗出跟正常的不同,中醫稱之為自汗。自汗定義是指全身或局部汗出過多,動則尤甚的現象。

自汗是皮膚的陽氣不足造成的,這個皮膚的陽氣中醫叫衛氣,保衛的衛,就是保衛人體肌膚不受風、寒、暑、濕、燥、火等外邪的入侵。

所以,凡是自汗比較嚴重的病人,一般都容易感冒咳嗽,有些人患有鼻炎,有些人患有其他過敏癥狀,都是衛表不固造成,治當益衛固表。





醒時汗出為自汗;睡夢中汗出,醒後自止則為盜汗。


《素問·陰陽別論》雲,「陽加於陰謂之汗」,意思是汗液是體內陰陽正常的產物。陰陽失調,腠理不固,汗液外泄就會失常。

自汗多屬氣虛衛外不固;盜汗多屬陰虛內熱擾津。


自汗盜汗,都可艾灸,取穴要因人而異,經驗穴也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最好就醫診治,下面的推薦僅供參考~

艾灸取穴:

氣海、關元穴、復溜、陰郄


取穴原理



1、氣海:在下腹部,位於前正中線上,當臍下1.5寸。


「海」有聚會之意,穴居臍下,是為人體元氣聚會之處,為男子生氣之海,主一身之疾,具有利下焦、補元氣、行氣散滯的作用。氣海穴,具有很好的補益作用,治療範圍寬泛,腸俯病、婦科病、氣虛病等等,都可以選用氣海穴陪合其他穴位來治療。



2、關元:

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


關元的功效偏重於補,是補益身體元氣的代表穴,常用元氣虧損的虛勞疾病和泌尿生殖疾病。同樣也是日常保健的常用穴位,長期灸關元,可強身健體,古人有常灸關元可長壽的說法。


但是陰虛內熱、邪實內閉以及熱邪亢盛的人要慎灸關元,以免加重病情。


3、復溜:

在小腿內側,太溪穴直上2寸。


太溪穴在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取穴時先找到太溪穴,復溜穴也就不難找了。復溜可補腎滋陰,利水消腫,多用於治療水腫,盜汗及下肢痿痹。復溜還是治療汗證的特定穴。



4、陰郄:位於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


陰郄為手少陰心經的郄穴。郄,是空隙的含義,郄穴是各經經氣深聚的部位。陰郗穴主治心痛,驚悸,骨蒸盜汗,衄血等疾病。



操作方法:

用艾條溫和灸,每穴10分鐘,每日一次,至汗止為度。




大家還記得我們公眾號之前發的文章嗎?周楣聲大師的《灸繩》一書里有介紹盜汗自汗的施灸方法,周老最常取穴

陰郄穴

常常一穴見效。


周老說:

「心主汗」,把汗症列在心病範疇。陰郄對盜汗者能止,而對無汗者也能發。

案例


例1:汪×全,男,成年,無結核病體征,每夜盜汗已半月。左右陰郄同時熏灸,左側灸感沿手少陰經直達心區,右側於抵腋下後即橫達左胸,左右匯合,集中於心區,當夜汗減大半,未全止,隔一日未灸,汗又再出。又繼灸五天,盜汗被控制。


例2:錢×珍,女,29歲。人工流產後體力削弱,自汗多日,稍有動勞即全身汗出如洗。熏灸陰郄感應與盜汗全同,兩次後,自汗全止。


不過周老也強調,熏灸陰郄也不是萬能的,有時並不能止汗

這時可以採用別的穴位來止汗,

如指尖、背部壓痛穴、三陰交、合谷、復溜等

或者可以改用針刺的方法,具體請就醫診治,也可結合湯藥治療,總之,中醫在治療自汗盜汗上還是有很多方法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艾灸 的精彩文章:

祛 濕 一 碗 湯
明天末伏,脾胃伺候好!一定要這樣,全家少得病!

TAG:學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