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育齡夫婦決不會是這個民族繁衍史上最痛苦的一代
生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喜事,讓這樣的喜事少被種種擔憂干擾,是這個國家應當也有力量承擔起來的責任。
生育問題成為輿論場上的持續熱點,兩名南京大學教授不合時宜地發表奇葩觀點,提出通過從老百姓當中籌錢建立鼓勵生育的基金,遭到輿論猛轟。生育問題涉及千家萬戶,與各種民生問題息息相通,學者就這個問題說話,也需客觀理性,切忌信口開河。
需要指出,互聯網上圍繞生育問題的各種情緒非常複雜,它們有些是對過去的計劃生育有意見,有些是對當前養育孩子艱難的抱怨,還有一些是從別的問題蔓延過來的其他不滿。
客觀說,計劃生育政策在上世紀80年代全面推開時,對抑制中國總人口的急劇膨脹,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正面作用,是當時歷史階段的必然選擇。後來人口形勢發生變化,國家於2013年開始調整,到2016年全面放開二孩,輿論中存在這種調整「做晚了」的爭議。
對中國人口政策今天所做的調整,恐怕要至少十年以後才能做出準確客觀的評價。就今天的中國人口形勢來說,老齡化的趨勢是明顯甚至嚴重的,但說中國的人口問題已經處在「危機」中,需要像當年推行一胎制那樣反過來推動所有家庭生二胎,這不是國家的判斷和政策。
互聯網上有很多「強迫生二胎」的段子,那是互聯網文化逮住一個熱門話題的爆髮式消費。城市的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是當年計劃生育的第一波主戰線,我們從沒有聽說今天那些機構中有哪一家反過來做生二胎動員的。
中國調整人口是一個必然漸進的過程,人口政策的槓桿正在建立起來。二孩的全面放開已經有一定效果,如果這個效果還不足以帶來形勢的扭轉,那麼完全放開生育的政策就勢在必行,鼓勵生育的政策也將跟進。
輿論真正抱怨最多的是養二孩難,在中國大城市裡,這是實情。到了這裡,生育問題成為地地道道的民生問題。過去的中國城市裡,家庭消費圍繞一個孩子進行,市場也針對這樣的家庭消費結構形成社會服務體系。中國小孩子的消費是上升最快的,大城市裡甚至中小學生假期出國夏令營等高消費也在迅速蔓延,孩子教育的攀比成為大量家庭的難以承受之重。
養一個孩子都難,兩個孩子讓年輕家庭望而生畏。我們想說的是,車到山前必有路。而這個路,既有社會整個體系根據多子家庭的需求進行再組織,國家增加相關投入,完善福利體系,平衡工作與家庭的關係,也包括普通人對養育孩子的觀念進行調整。沒有搞過計劃生育的社會,普通人家養兩三個、甚至養更多孩子都能過得去,今後的中國也一定能讓多子家庭有份寬裕程度同經濟發展相協調的正常生活,讓孩子們受到不低於今天的平均教育和福利保障。
話說回來,養育孩子的壯年人,在哪個社會、哪個時代都是社會承重最大的中堅力量,他們在不同時期有著各自的不容易。社會要多支持、鼓勵處在這個階段的人群。同時,處在這個階段的人群自己也要堅強,應更多展現給社會樂觀,而非牢騷滿腹。
今天的育齡夫婦們決不會是中華民族繁衍史上最為痛苦的一代,這個國家也決不能讓他們成為那樣的一代。他們既要創造國家全面進步的各種輝煌,又要實現優生優育,確保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多消除一些他們的煩惱,就是增加整個國家的動力。
生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喜事,讓這樣的喜事少被種種擔憂干擾,是這個國家應當也有力量承擔起來的責任。
(本文為環球時報社評,原標題為「生二孩,段子手沒有說的實話」)
覺得不錯,請點贊
※馬杜羅演講遭無人機暗殺 哥倫比亞是幕後黑手?
※尹韻公:轉化發展切莫陷入誤區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