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深巷老宅打開門窗後,也能成為小清新之家

深巷老宅打開門窗後,也能成為小清新之家








  年輕范的老宅  


城市之森,無界之居






人們說,生活是一場旅程。




那家一定是你在海海人生中的那座孤島,你會把旅途中收穫的紀念品帶回去偷偷珍藏,也會把經歷過的歡笑與眼淚帶回去小心安放,甚至你會帶上那個願意和你一同看海的人回去好好守護。


 


這次,設計師謝英凱受到委託,帶領團隊為廣州一座百年老宅進行改造,企圖

探討家庭生活最溫暖的體驗。




同時希望打開這家人最值得回味的記憶,以一種更鮮活的方式重新講述這個家的故事。








01.


住在一座建了100年的房子里




馮老太太一家的老照片






本次改造的委託家庭常住人口共有4位,分別是委託人馮老太太、她的第四個兒子和兒媳,以及小孫子。逢年過節還會有三五個兄弟姐妹回來短暫居住。



房子建於1919年,馮老太太九歲從馬來西亞回到廣州讀書,便一直住在這裡。老屋充滿了她和愛人,還有五個孩子間的成長回憶。




項目俯瞰圖





老房共有三層,位於廣州中心老城區,是典型的兩兩緊密相鄰舊式臨街洋房。這種

臨街洋房房型結構普遍偏狹長

,加上老房本身

不合理的窗戶

設置,造成自然風和光線都難以進入房屋,存在著嚴重的

陰暗潮濕問題




而由此導致的白蟻泛濫,還有房屋自身因

年久失修出現的結構問題,都困擾著委託人一家的日常起居。




▽項目分析圖





除了房子的物理結構問題,這個家常住成員的變化,也使得以前的房屋格局不再滿足他們現有的生活需求。




幾十年前房子里住著馮老太太、她的愛人和五個孩子,為了滿足七個人的起居生活,房屋被切割成了非常多個獨立的空間。




而今住在裡面的只有四口人,這些空置而隔絕的獨立空間卻成為了這個家的「隔閡」。




零散的功能分區





因為散亂的功能分區,導致這家人平日的時間都被分散在了不同區域。比如,老太太愛在二樓小偏廳喝咖啡,四兒子則呆在頂樓工作間,兒媳卻在卧室上網,這樣一天下來,一家人見面的時間只有午飯和晚餐的時候。




是否應該打破這些「隔閡」?


 


 


02.


打開門,劃破邊界,讓光和人進來




從2015年開始,這已經是設計師謝英凱第三次為普通民居進行改造。在三年的改造中,有一點是設計師一直堅持的,

他希望通過設計,讓這個被稱作「家」的房子能有更多可能相遇、可能相聚的空間,思考如何通過空間改變家人的相處模式,甚至是家庭關係。


 


「 除了基本功能,或許要更考慮一個家的親密性。」


 


針對本項目的結構特點和家庭情況,設計師提出了

「無界之居 」

的設想。




原本的建築分為正間和偏間兩大板塊,而它們之間卻全都被實牆相隔開。所以設計師決定首先要打通屋內的這兩大板塊,通過拆除隔絕正間和偏間的承重牆,重新搭建鋼結構改變整屋空間布局。




▽鋼結構示意圖





第二步是設計出集中家人主要移動線路的核心筒

(樓梯+電梯)

,把原本分散的房子結構進行歸一重置,利用核心筒連接各個功能空間,實現每個房間的相互連通。


 


軸測圖





打破種種無用的空間隔斷,歸整了整個空間布局後,人們可以在房子內更自由無阻地遊走、碰面。同時設計師通過前後院、天窗、開放式空間的利用引入更多陽光,解決通風采光問題。




無論是人還是陽光都能在空間中互動起來。


 


 


03.


城市之森,無界之居











①無間隔多功能客廳




原本的一層是兩個房間間隔開的封閉布局,設計師選擇打破這種矩陣界線,重新融合

創造了一個寬敞通透的新空間。再通過不同傢具的陳設,為這個空間有序地定義了豐富的區域功能。










廚房採用中西廚混合設計,通過移動懸掛擋板,可以任意變換成封閉式的中式廚房,或開放式西廚。







廚房的操作台也延伸至戶外花園,天氣晴朗時,家人可以在這裡喝杯咖啡看看雲,甚至不用走動就可以看到前院植物蔓延的樣子,視線所及之處有時便是所到之處。







②錯層紀念空間




馮老太太的愛人已經過世,但他一直是這個家庭的靈魂人物。他曾在國家陷入戰亂時選擇從海外歸國抗戰,明明是工學院的高材生,在嶺南畫派中卻也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他的許多精神在幾十年來,一直影響著這個家的每個人。




「這個房子更重要是用來紀念我們的爸爸」,這也是委託人兒子告訴設計師的訴求。




於是設計師在房子的二三層之間,打造了一個

專屬於這個家的跨層休閑文化空間

。用以紀念這位父親和他帶給這個家庭珍貴的記憶和傳承。









一家人平日可以聚在這裡,用投影看看過去的家庭影像,或是一同鑒賞老父親的畫作,再互相講講以前的趣事。








③兩兩相望的卧室




各個家人的卧室都被安排在二三層。卧室的設計,在保證各自私密性的前提下,設計師利用中空、相對的窗戶、巧妙的房門位置安排等手法,創造了許多的視線交叉點,試圖讓房子的界限不再那麼嚴密明晰。




家人就算留在房間,也能隨時看見彼此的生活狀態。




▽位於二層電梯旁委託人的卧室

 




對面是兒子的書房 




書房可靈活變換多種使用模式





考慮到老太太的孫子已到適婚年齡,未來組建家庭的空間需求,設計師把他的活動空間獨立安排在了三層。孫子的房間緊連著的是獨立衛生間和一間備用客房。




兩間房的門可以雙向開合,變成一間使用。




三層孫子的卧室




可與客房連通成一間使用





④大中空與小縫隙




可以看到,這個家裡的每個空間都會與一個中空或天窗相連,除了能引入更多陽光,

人們只要把窗帘打開,就可以看到整所房子里不同角落的場景,一家人擁有了更多可能互動的機會。







    


現在承載著樓梯和電梯的核心筒是空間之間的唯一連接,

設計師在各個走道里設計了許多「空隙」,這樣的設計創造了一個生動的場景,讓居住者在室內遊走時增添了許多驚喜或是探尋空間的樂趣。











⑤森林系戶外花園與工作室




頂樓是四兒子的工作室和天台花園。設計師保留了家中原有的花色地磚和民國時期的舊式書櫃及轉椅,重新使用在工作室里,為家人營造了有趣的新舊記憶碰撞。









天台花園裡增設了許多植物擺放的區域,斑駁的老牆和綠意盎然的盆栽相映成趣,在這片匆匆鬧市城區中,這家人擁有了專屬於自己的清新小天地。








04.


舊物之光,爺爺輩的傢具修復




馮老太太一家不僅住的房子是上個世紀的,裡面用的傢具也是非常珍貴的「爺爺輩海歸」。它們在民國時期購置,部分從海外進口,是馮老太太最珍視最常念叨的事物,它們身上記錄了太多關於這個家庭的回憶。


 


設計師精選其中27件,委託有多年修復經驗的傢具師傅進行純手工翻新。希望這些椅子桌子們,能從「新」開始,陪伴這個家走過下一個百年。




老父親的轉椅(酸枝木)




套幾(雞翅木)




馮老太太的單人椅、圓幾(酸枝木)

 




老父親的書櫃(坤甸木)



項目一層平面圖



項目二層平面圖



項目三層平面圖



項目四層平面圖





項目名稱:無界之居


項目地址:廣州市越秀區


項目類型:住宅空間


項目面積:375 ㎡


設計時間:2017


完成時間:2017年11月


設計單位:湯物臣?肯文創意集團(www.gzins.com)


設計總監:謝英凱 


參與設計師:於嬌 / 余江垿 / 葉劍昌 / 丁瑤涵 / 王靖 / 宋玥宸


空間攝影:黃早慧


影像拍攝:吳團江 






本文由湯物臣?肯文創意集團供稿,


歡迎給AssBook設計食堂投稿,


建成項目投稿郵箱:media@assbook.cn


主題備註「投稿」,如果錄用我們將進一步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ssBook設計食堂 的精彩文章:

《延禧攻略》配色真不是莫蘭迪色,而是我們老祖宗的顏色

TAG:AssBook設計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