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知多少!中國繪畫史之元代
中國藝術燦若星河,但厚厚的繪畫史令人望而生畏。我們化繁為簡,從東晉到清末,從顧愷之到郎世寧,精心選出55位大師,和他們的55幅代表作,梳理出一個極極簡版中國繪畫史。
今天要講的是元代的繪畫史。
到了元代,人物畫衰退,山水畫突進,借景抒情是主旋律。"元初丹青誰最豪,南有趙魏北有高",說的就是元初領銜畫壇的趙孟頫和高克恭。
《鵲華秋色圖》描繪的是濟南東北華不注山和鵲山一帶秋景,畫境清曠恬淡,表現出恬靜而悠閑的田園風味。畫中是一片遼闊的澤地和河水,從近景直伸展到遠處的地平線。其時正是秋天,一片寧靜,有的樹葉已脫落了,有的亦赤黃相間。然而村人對這些美景混然不覺,只埋頭於他們日常的生計。
高克恭善畫墨竹,他畫竹以不經意,落筆瀟洒,卻形神兼備為長,自有天然之生趣,《墨竹坡石圖》是其中之一。作者以厚重的筆勢和豐腴的墨彩描寫秋風疏雨、玉立青竿,強調了枝葉的向背紛披、俯仰疏密以及前後虛實的空氣透視關係,特別是石根的幾葉小草,充沛著一種生生不息的活力,顯得清影婆娑、意境蒼茫,令觀者湛懷息機,意冥玄化。
而到了元代中後期,畫壇的領軍人物是"元四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
《富春山居圖》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畫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濕並用,極富於變化。富春山居圖所畫內容約80%在桐廬境內富春江的景色,20%為富陽的景色。富春山居圖被譽為"畫中之蘭亭",國寶級文物。
山水畫不是簡單的描摹自然的風光,而是作者的精神的訴求與流露,是作者人生態度的表達。《富春山居圖》畫的是一個漫長的江水,在一千年的歷史裡,流過淺灘、激流、高峰。前面一段是夏天的感覺,到後面一段,出現了秋天的景,樹葉部分淡掉,全部用垂直的皴法,好像繁華落盡的感覺。
《漁父圖》以"漁隱" 為主題,在一片江南山水之中,畫一位"漁父"坐在小舟上悠然垂釣。"漁隱" 的傳統在中國源遠流長,在中國古代,漁、樵、耕、讀,常常被文人士大夫視為理想化的生活方式,並常被用作文藝作品的主題,以表達作者避世遁隱的願望,其中尤以"漁隱"的素材最為普遍。時至元代,漢族文人仕進無門,社會地位驟降,江南士人遭遇尤甚。於是,"漁隱"就更頻繁地出現在繪畫作品中,其中以吳鎮的《漁父圖》最為典型。
《六君子圖》以樹喻君子,表達了作者對君子"正直特立"高風的崇尚。這正是宋元以來文人繪畫借物寓志的一大特色。倪瓚好畫墨竹,有人指責他畫的竹似麻,似蘆,他自解:"余之竹聊寫胸中逸氣耳,豈復較其似與非?"在《答張藻仲書》中更是明確地闡述:"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這無異宣告了文人繪畫的宗旨:一方面,文人將詩情畫意融入畫中,使繪畫不再是現實的簡單再現,而是寄託了人們希望的理想世界;而另一方面,文人又將繪畫劃定為僅供個人娛樂的筆墨遊戲。
《夏山高隱圖》是王蒙最具代表性的隱居題材的作品 ,代表了他畫風成熟時期的典型風格。圖中重山峻岭,瀑布孤懸。下方房舍兩區,右側屋內高士手持羽扇踞坐榻上,童子捧盤侍奉左右,屋外一童子正在調鶴,庭前草樹叢密,山溪流淌,橫卧溪上的小橋將兩處屋舍連接。左側屋內一婦人正在勞作,庭中小犬靜卧,呈現出一派靜謐清幽的意境。
※炎炎夏日,賞析張大千筆下的荷花
※「現代繪畫之父」保羅.塞尚的霸氣你該懂一點
TAG:色彩斑斕畫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