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是永遠的傳奇!三訪蔡瑜

你是永遠的傳奇!三訪蔡瑜

今年的夏天,93歲的蔡瑜在天津和汕頭兩地畫壇引起轟動,他的中國畫巡迴展震撼了世人,成了這個夏季的紅人。

一、汕頭 · 首訪蔡瑜

筆者在採訪汕頭展現場上看到,入門正廳展示著畫家長達19米,高2.5米的長卷《梅花傳奇》巨作,給人以強大的視覺震撼。花開花謝,疏影斜水、曉風明月,你既可以在裡頭讀到滄桑,也可窺見俠骨和柔情。我觀蔡瑜先生的《梅花傳奇》,如置身於潔凈世界。眼前的觀眾宛如在花海穿梭,教人分不清畫里畫外,只覺倍添精氣神,暑氣頓消。

蔡瑜先生的畫,雅俗共賞。不少觀者連連驚嘆先生的藝術造詣,好多人追問是真的嗎?是真的嗎?現場的保安黃華榮不厭其煩對觀眾說,我們堅守崗位就是為了保護好這些真實的作品。這展覽與其說展示出畫家的高超藝術造旨,倒不如說是如詩如歌展示畫家強大的精神世界。

蔡瑜,何方人氏?蔡瑜,原名陳培玉,1926年出生於澄海北灣鄉,幼時成為程洋岡一蔡氏人家的養子,1948年在廣州市立藝術專科學校求學,曾師從趙少昂。1950年任潮安縣文化教育館館長。1957年被指為「潮汕文藝沙龍四黑旗」之一而錯劃為右派。撥亂反正之後,蔡瑜的藝術生涯得以重啟,其作品追求筆墨詩韻直抵心靈。

早在2006年,筆者父親在觀看杭州G20峰會文藝晚會電視直播中,就見到該晚會節目把蔡瑜作品作為摺扇背景,父親按奈不住激動,大讚蔡瑜工筆之美,並向我說起蔡老的身世和認識蔡老的經過。原來,父親曾在七十年代陪著伯父(泰國華僑)到潮州城向蔡瑜先生求過畫。

蔡瑜,怎有如此神奇?幾經周折,7月1日,我們終於在汕頭巡迴展上採訪到蔡瑜先生。

我們是在貴賓廳見到大畫家蔡瑜先生,他身材瘦小,白髮飄飄,深深的眼窩裡有雙慈祥會說話的眼睛,我驚詫他微笑之下的神態顯得明凈可愛,年輕時定是洒脫的美男子。

我開門見山問起《梅花傳奇》創作由來。

蔡老告訴我們,梅的歷史非常長,很早就進入人們的生活,在《詩經》以前就提到了梅。唐宋以來更是以氣質來看待,像陸遊的《卜運算元·詠梅》裡頭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寫的就是梅的氣質。雖然花謝了,香氣還永遠長存。不在於生命多久,重在生命的遺傳、影響,這就是中國人的生命觀。是梅的品質、梅的精神燃起了他的創作激情,他以「花開時似雪」為開始,「謝時似雪」為結束,用兩年的時間畫完了這幅梅花長卷。

面對這樣的恢宏巨制,您吃得消嗎?

「我的畫畫、寫文章不是單靠體力就能解決的,是在意志力支持下來做的。」採訪中我們得知蔡老的眼睛已不好使,只存三成視力,他寫文章和作畫更多靠的是直覺和定力,一些花瓣的填色要藉助放大鏡進行。而《梅花傳奇》由15幅畫紙組成,這麼大的畫,是必須掛在牆上作畫的。受條件限制,他是放在床上逐張畫,畫時要記得前面畫幅,還要考慮後續畫幅,完成了拼在一起,發現有不滿意的畫頁就作廢補上,增加了作畫的難度,前後畫掉了四五十張畫紙。

蔡瑜先生告訴我,遇到嚴寒或酷熱無法作畫;病了無法作畫;在真正開始又碰上了攔路虎:首先要表現的雪中的梅花是什麼樣子?找來了大量照片觀看,把它融化成畫面就花了月半的心思。再之,發現前人畫雪梅了無章法,面對技法上空白,就必須自已去開山開路,僅前三幅就畫掉了二三十張畫紙。可見蔡老的《梅花傳奇》用時之長和艱辛,其勇於求新的創作意志令人欽佩。

對創作態度怎樣看?

蔡瑜先生笑著對我說:社會上有隻憑手作畫的,有用心作畫,而我,是用生命在作畫啊。

蔡瑜先生的「用生命作畫」深深地觸動著我,正如他在梅花傳奇後記中所提及的:畫梅近三十載,未覺如此通靈,呼吸與共,固知枯榮有期。然寫至老態龍鍾,猶迸力開花,猶陳糾結於斷枝殘梗之間,雪壓風吹,搖搖欲墜。不免怦然心動,一息尚存,信念不改。此際,梅與畫者何其相似。

《梅花傳奇》集梅花生生息息的氣魄,跟畫家的剛直不阿,坎坷經歷和高尚情操密不可分,給讀者留下的是中國畫的獨特之美和人格魅力。

對家鄉有何美好記憶?

沒有想到這一問引起蔡老的傷心嘆息:伊啊,從何說起呢?我離開家鄉是兩歲多,只有精神的記憶,沒有實質的記憶。我是被程洋岡人家收養的,但北灣還是我的一條根……

最後問及創新問題,蔡老是這樣地回答的:在傳統的道路上發展,發揮自己承前啟後作用。

臨別時,蔡瑜先生還要我這位來自北灣的小老鄉捎去對我父親的問候。走出展會大廳,我攝下了蔡瑜和摯友許賢群相擁的瞬間,畫家的燦爛、童真表現無遺。

許先生告訴筆者:畫家執著畫梅畫菊,和畫家的閱歷、生平是環環相扣的。「寧可枝頭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風中」。幾十年來,他在藝術路上不願隨風飄搖,是十足的「行會外人」(無參加任何協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拾荒者!

首次採訪蔡瑜先生,我為他的藝術創作激情而不平靜,隱約覺得這個集詩詞、繪畫、書法才能於一身的老人,是天才,是稀世珍品。

二、潮州 · 再訪蔡瑜

蔡瑜,這位從民國走過來的老人,他的命運跟抗日、跟解放、跟改革開放緊緊聯繫在一起。我們很想了解他的學畫經歷,探一探他的傳奇人生。7月8日下午,我們來到了蔡瑜先生位於潮州市的家。

在客廳,蔡老向我談起了他學畫的往事:

抗戰期間,他在澄海程洋岡加合祠讀小學,遇到叔父蔡光訒回鄉任教,光訒是劉海粟學生,蔡瑜向他學習了鉛筆畫和水彩畫,1939年潮汕淪陷,小學停課,他在光訒指導下製作了一些抗日宣傳畫並參加遊行。學校複課時,蔡瑜頂替教員空缺當起小先生。

1948年,蔡瑜離母別妻,隻身乘船來到省城求學,與自己所乘同時出發的另一條船卻葬身魚腹,船上的三十多位乘客大都是赴中山大學讀書的學生,這是「鍾祥輪之難」。蔡瑜幸得插班進入廣州市藝術專科國畫系二年級學習。當時是春季招生,學校是設在海珠北路寺廟,寺廟很廣,是建於三國時期的建築。

記得當時校長是高劍父,系主任是關山月,班主任是黎雄才。蔡瑜剛從鄉下來到省城,身上還纏著潮汕水布,一身土氣,加上教學用的是廣州話,語言不通,他在課堂只呆很少的時間。蔡瑜好勝心強,決心和同學在學習上勁量一番,他當時和幾個窮學生免費借宿在一間古廟的走廊下,每餐是一片指頭大酸黃瓜就著二兩白飯,從不氣餒。

要提高繪畫水平,首先要靠眼色。雖然語言聽不懂,但老師總須動手修改學生的畫吧,蔡瑜就在旁盯著看。其次是從畫展汲取食糧,一次,他看了「黃少強遺作展」,產生了深刻影響。黃是高劍父校長的高足,可惜死得太早,蔡瑜清楚記得一幅焦悴的自畫像題著:國破家忘事堪哀,未應重為讀書來,河山一帶傷心碧,上馬匆匆遂劫灰……

蔡瑜為黃少強的愛國情懷和悲天憐人的精神所震憾,讀書學畫就要學這精神!

三是苦練。很快就到了署假,蔡瑜一下子土到家,只穿一條短褲,赤膊上陣,因為假期的素描室只存下他一人在忘我的習畫。到了開學,老師和同學對他另眼相看,他的素描水平一下子在班裡已是數一數二,有幾件作品還被系主任拿到課堂示範。後來,學校在市區開學生作品展,一些富家子弟開始忙亂了,在展覽上,蔡瑜見到自己的不少捉刀作品也很高興,這同時為他省下不少買畫紙的費用。

另外,蔡瑜隨趙少昂(被徐悲鴻稱為中國現代花鳥第一人)家中學了8個課時的技法得益非淺。一次學員們在傳閱趙少昂范畫時,調皮的他偷梁換柱換上自己的畫,競沒被人看出。蔡老對我說,他一輩子只臨過三張畫,然後就說起一件趣事來。一次,吳芳谷到家中拜訪蔡瑜,一入門就說:你怎有本事得到徐悲鴻這幅馬掛在牆上?蔡瑜大笑道:「吳老請看仔細,後面簽名落款可是我呀。」蔡瑜這幅臨徐悲鴻的馬居然騙過吳芳谷(協助過徐悲鴻義賣展)的眼睛。

1948年底,蔡瑜在香港轉道而來的澄海同學勸說下,中止了在廣州市立藝術專科學校的學習,返回潮州,加入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第四支隊。

新中國成立,蔡瑜在潮安縣軍管會工作,繪製了大量的大幅領袖油畫像及一批宣傳畫、連環畫。此後受命組建縣文化教育館,首任館長,兼影劇檢查委員會副主任。後又任教中學文學課,研習古文。

1957年被指為「潮汕文藝沙龍四黑旗」之一,錯劃為「右派」,被下放到農村監管,擱筆20餘年。80年代初期落實政策,其藝術創造力隨之迸發而不可收。

蔡瑜先生大腦超強,跟我們談起經歷很是清晰,好像是發生在昨天的事。

蔡老筆耕不綴,著有《檻外雜言》詩集多部、自傳體小說《雨——風雨餘生還說雨》等,我問蔡老現在還寫文章不?

蔡老指著手稿說:「我正在跟人家打官司呢」!這不禁嚇了我一跳,然後他笑說是跟古人「打」。原來他對唐朝王之渙的《涼州詞》的"黃河遠上白雲間」心生疑問。玉門關是涼州,黃河幾乎是沒流經涼州的,但這裡怎會出現黃河呢?這就是他近日寫下的手稿。

蔡瑜的小兒子征鴻說父親對學習傳統文化很執著,有弄不清楚的地方非要刨根問底不可。

時候不早,蔡老起身作畫。只見他筆鋒順逆往來,無拘無礙。時而信步如疾走,時而緩慢如沉思,刷刷聲畢,一副墨竹圖躍然紙上,極盡洒脫。

臨別,蔡瑜先生用毛筆在畫冊上題字並鈴印,贈予我們。

三、澄海 · 再遇蔡瑜

潮州採訪之後,我找來了蔡瑜的自傳進行閱讀,他的匹夫有責之勇氣令我激情飛揚,他的望盡天漄路之心酸令我撫書流淚。同時也萌生了到蔡瑜故居看看的念頭。

說來也巧,8月3日上午,廣東電視台珠江頻道《文化珠江》欄目組在澄海程洋岡拍攝蔡瑜記錄片,我們隨之趕到現場。

蔡成武早就待在程洋岡古村落的牌坊前,見到兄長蔡瑜到來,馬上為蔡瑜抹上清涼油防暑氣。

這裡過去是古港,載人過番的紅頭船從這裡出發。

蔡老告訴平原小編他熟知的巷道名字。

斑駁的牆壁照著耀眼的光,

長長的小巷通向夢中的家。

瀟洒的你,

為何多情看著我?

夢中的加合大院啊,

可認得「細妹」的模樣?

久別的你,珊珊來遲。

熟悉的腳步,卻聽不到呼喚的聲音。

這裡為何看不見昨天的繁華,

這裡的天空又為何不凋謝。

閉上眼睛尋找曾經的的溫馨,

東廂房昏暗的窗子,

看不清歲月的蒼茫,

卻看清什麼是世上的勇敢。

是誰讓自己在這裡與過去的自己相逢?

記憶的美好在閃爍浮現。

莫提,

庭院里的花木不懂曾經的情意。

莫說,

一磚一瓦掩蓋凄美的故事。

花前窗下,

如夢如幻。

心底傳來陣陣呼喊,

停下腳步才知青蔥歲月的遠去。

走進時光遂道,

沿著曾經的腳步,

追尋熟悉的身影,

無數往事,

刻錄著人世的陰晴圓缺。

推開加合祠的大門,

走進兒時求知的學堂,

這裡有光叔的畫,彥叔的字,

這裡有無數的往事,

故鄉啊,揮之不去的是滿滿情緣。

啖起龍眼,說不清是甜是酸。

隨紛沓腳步的離去,

加合大院東廂房回歸靜寂。

祖國大地啊,

請你記下一個人的名字:

潮汕有一位天才老人,

他用超強的丹青本領描繪他凄美的故事、傳奇的人生。

他的名字叫——蔡瑜!

蔡瑜訪談視頻

圖文: 李劍彬 周英煒

阿冰

寫於2018年8月16日

本期編輯:李一新

潮汕平原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潮汕平原 的精彩文章:

失之潮汕環線,收之南澳聯絡線,澄海人零公里上高速!

TAG:潮汕平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