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你可知曉,道教為什麼要尊奉老君爺?

你可知曉,道教為什麼要尊奉老君爺?

《雲笈七籤》引葛玄《五千文經序》稱「老君體自然而然,生乎太無之先,起乎無因,經歷天地,終始不可稱載,窮乎無窮,極乎無極也。與大道而輪化,為天地而立根,布氣於十方,抱道德之至純,浩浩蕩蕩,不可名也。」從這一段的記載中,我們可以體會到道教信仰的老君爺所具備的超越人間的妙處。

對普羅大眾來說,一提起道教,首先想到的便是太上老君。但人們只是知道老君是道教的神仙,卻不知曉其超越之處何在。如同白居易詩所說「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語吾聞於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緣何自著五千文。」眾人對大道的理解有不同,所以對大道化身之老君的認知也有偏差。根據道教經典中的記載,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認知道教的老君爺:

其一,老君與大道是一體的。

老君是大道的實體顯現,聚形為老君,散則為氣。因此,大道的輪轉也正是老君的輪化;大道化育天地也同樣是老君化育天地。但純粹的大道本身,是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摶之不得的,因此顯化為有形的老君來廣播教化。而道教的諸位仙真,包括我們人類自己,也都是大道的體現。人在道中,道不離人,這才是萬法之自然。

其二,老君是超越時空、超越生死的存在。

相對於時間空間而言,很多學者譬如康德等都認為是人的一種直觀能力。老君並不受時空束縛,至高而無極,至小而無內,生於太無之先,不可稱述,也因此生死等概念對於大道和老君是不適用的——並非說不死即是長生,而是說老君超越了我們對於生死的認識。

其三,老君是超越人類認識能力、不可思議的存在。

大道與老君是一體的。大道不是通過理性認識、通過知識學習而能夠獲得的,而是在不斷的修行實踐中逐步體悟到的。這種體悟本身是超越語言的,譬如人們對於某些雄偉壯觀景色難以言說。但當人試圖描繪其場景時,則往往會採用諸多的譬喻方式來從側面暗示,讓人去領會言外之意。老君是通過大量的譬喻來說明那不可說的「大道」,因此大道的不可稱述與老君留書之「名可名」二者並無矛盾。

但又因為大道是不可稱述的,老君也是超越人的認知能力、不可思量的,因此《雲笈七籤》稱老君「起乎無因」,是「自然而然」的,是「不可名也」的。

其四,老君是道德的根源。

世人讀《道德經》,多認為老子並不喜歡世間仁義等道德標準,這其實是對老子原意的誤解。須知道,我們現在所謂的道德標準,是隨著失天道、失本德而出現的,其在本源上早已經偏離了大道。但這並不代表仁義本身是不好的事物,如若能回歸到最原初的大道,則天地間的大仁義自然就會流露,而不必刻意去強調。在此,原初的大道即是老君,老君「抱道德之至純」,是道德教化的根本。

《雲笈七籤》中稱,老君是超越有形與無形的神明,是萬物之根本大道的自身體現。在此意義上,唯有老君及其顯化才是神而明之,是能夠起到教化意義的。道教尊奉老君,信奉的是大道生成萬物之教化,這其中包括宇宙自然觀、人生道德觀等等內容。因此而言,老君並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人,而是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有著具體指導意義的信仰。

大道與老君本是化育萬物的存在,而不是孤零零與萬物隔絕。正如老君又有無數的顯化之象,「伏羲之時,老君下為師,號曰無化子,一名郁華子,教示伏羲,推舊法,演陰陽,正八方,定八卦,作《元陽經》,以教伏羲……神農之時,老君下為師,號曰大成子,作《太微經》……燧人時,老君下為師……黃帝時,老君下為師……」老君化身眾多,教化世人,使人認知到自我存在的本然是什麼。能夠看得到自己,才是這一世修真的終極要義,才不枉費了對天地萬物大道的信仰。

道教之音原創文章,轉載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人身小天地,天地大人身」,修仙是要實現天人合一
享受生命中的一切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