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敦儒這首詞悠閑曠達,問酒尋茶愛雲霞,黃鸝無定飛誰家
悠閑是一種與世無爭、寧靜平和的心態,不爭名利、不計恩怨,獨守自己的一塊天地。悠閑的人願意捨棄、甘願放下,細細地品味生活的情調。悠閑的人願意安步當車,欣賞沿路的鳥語花香,思考人生的細水流長。宋代一位詩人晚年就心境淡然,筇杖挑月,蕭寺尋茶,快樂瀟洒。
朝中措 宋代:朱敦儒
先生筇杖是生涯,挑月更擔花。把住都無憎愛,放行總是煙霞。
飄然攜去,旗亭問酒,蕭寺尋茶。恰似黃鸝無定,不知飛到誰家?
朱敦儒是宋代的大學問家,世人尊稱他為詞俊。宋高宗得知他有大才,打算請他出山輔助,他卻一口拒絕。後來在大家勸說下來到臨安,被賜予進士出身。晚年的朱敦儒過著閑適生活,他的詞中也充滿了浮生若夢的消極思想和頹廢情調。
這首詞是朱敦儒的晚年之作,全詞表現了一種出塵曠達的悠閑境界。詞的上片寫道,我每日里攜杖雲遊、四海為家,秋夜賞月、春日品花。逢人見事不再興起憎愛之心,我把自己的身心都交付給大自然的山水雲霞。
「先生筇杖是生涯」,開頭一語是全詞意蘊的形象的總概括,「筇杖」,乃竹杖;「先生」,乃自謂。詞人把自己的晚年生活以「筇杖生涯」進行涵蓋,就表明他已無心於世事,完全寄情於自然山水之間。「挑月更擔花」寫出了山野風情之美,與身在山野的愜意。
作者用竹筇去挑月、擔花,既令人想見詞人在花前月下悠然自得的神態,也可體味出詞人吟風弄月的情趣。「把住都無憎愛,放行總是煙霞」,詞人看透了世事的雲翻雨覆,對它們已無所謂愛憎可言,同時將倚杖而行當成一種對生活的嚮往,所行之處煙霞繚繞,不啻是作者理想生涯的寄託。
詞人創造了「筇杖」這一意象,也凝聚了很多思想情感,寄寓了十分豐富的意蘊。詞的下片承接「竹筇」的意象,抒發曠達情懷。作者寫道,飄飄然來去隨心所欲,有時到酒肆里打酒,有時到蕭寺里討茶。我就像一隻黃鸝棲飛不定,不知道明天又落到了誰家。
「飄然攜去」,寫作者倚杖而行的處處蹤跡, 「旗亭問酒」, 「蕭寺尋茶」,一尋一問暗示詞人生計的清寒,神情瀟洒落拓。結尾處詞人自比是一隻飛止無定的黃鸝,任性飛行,不知會飛到誰家。
朱教懦晚年的小詞風趣詼諧,以活潑小巧的黃鸝自喻,表現出作者一顆童真的赤子之心。人生苦短,歲月悠長,可是為了生計都在四處奔忙。有多少人可以看破滾滾紅塵,又有多少人能夠衝出重重迷霧。曹雪芹說得好,「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柳永的這首詞寫出了專情與無奈
※席慕容一首詩像潺潺清溪,又似春天微冷的清風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