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杜牧一首詩抒寫悲嘆,全文不著一個悲字,卻悲情四溢

杜牧一首詩抒寫悲嘆,全文不著一個悲字,卻悲情四溢

詩人杜牧才華橫溢,但是由於工作輕鬆,每天大把時間不好打發,於是除了喝酒吟詩,就縱情玩水。當時有一座勤政樓,原本是唐玄宗用來處理朝政、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樓的南面題有「勤政務本之樓」。杜牧有一次遊玩至此,不勝感慨,寫下了一首詩。

過勤政樓 唐代:杜牧

千秋佳節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

唯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

唐玄宗為慶賀自己的生日,將這一天定為千秋節。然而由於玄宗晚年勤政務本早成空話,安史之亂爆發後,大唐王朝江河日下,千秋節也變得徒有虛名。這首詩的前兩句說,當年慶祝唐玄宗生日的千秋節而今只留空名,那賀壽的承露絲囊,世上也不再存在。作者抓住「承露囊」這個具有代表性的物件來進一步闡述,使得首句的「名空在」三字顯得更具體。

詩的後兩句移情於景,感昔傷今。只有那紫苔得意地生長著,雨水的澆灌反而使它長得很旺盛,一直爬上了門扉上的銅環。「金鋪」是勤政樓大門上的獸頭或龍頭,用以銜住門環。「紫苔」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袁枚曾有一首詩歌頌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杜牧也選用這種植物,估計也是看中了苔的自強不息這個特點,可見詩人雖然跨越時空,卻是心氣相通。

勤政樓寫的是實景,紫苔上了金鋪卻是虛寫,作者在這裡採用了一種誇張的手法。百年前威嚴可畏的龍頭獸首,此時綠銹滿身,如同長滿了青苔一般。詩人的想像力豐富,卻烘託了勤政樓被人遺忘,常年冷落的凄涼景象。

勤政樓建於唐玄宗開元年間,唐穆宗長慶二年,五十一歲的白居易也曾經到過這座勤政樓,此時已經接近百年。當時這座樓還不是非常破舊,白居易還在樓前駐馬徘徊了許久,估計也是感嘆了一番,還寫下了一首《勤政樓西老柳》,「半朽臨風樹,多情立馬人。開元一株柳,長慶二年春。」白居易在這首詩中表達了對百年歷史變遷、和人世滄桑的感傷。

而杜牧比白居易大概小了三十歲,當他來到這座歷史悠久的勤政樓時,早已是面目全非、破敗不堪。細細體味這首詩,字字都飽蘸了詩人感昔傷今的情感。可以想像,當杜牧走過這個前朝遺址時,所看到的是雜草叢生,人跡稀少,重門緊閉的一片凄涼景象。

紫苔無拘無束,隨處生長,自得其樂,深深地觸動了作者當時慘淡失意的心情。失意人遭逢得意物,詩人格外敏感,體味更加深刻。同時作者用紫苔的滋長反襯唐朝的衰落,詞淺意深,令人回味。

這首詩全文不著一個悲字,但從詩的整體看,第一句嘆息勤政樓殘垣斷壁之悲景,第二句嘲笑千秋節名存實亡的悲情。第三句對比紫苔的自得其樂,反襯詩人身世的凄慘悲哀;最後一句狀寫紫苔得到大自然的偏寵,而自己卻被上天遺忘,作者更加感到心悲。

整首詩作者用一榮一衰的對比,巧妙地以詩寫史,弔古懷今,感嘆身世。杜牧不愧是高才,白居易是他的前輩,而且也寫了一首類似的詩,他卻毫不示弱,敢於挑戰前人。杜牧不僅表現了一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自信,還有一種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氣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拿白居易當陪襯實在不過意,這位才子的詩太深刻了
讀完李白的這首詩,知道了詩仙為何穩坐古詩詞頭把金交椅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