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征戰37年不敗,坑殺45萬降卒,被唐玄宗供奉,宋太祖怒斥:他不配

征戰37年不敗,坑殺45萬降卒,被唐玄宗供奉,宋太祖怒斥:他不配

北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夏,素有優容大度之稱的趙匡胤在巡視武成王廟時突然大發雷霆。武成王廟是唐玄宗為供奉姜太公而修建的,白起、韓信等數十位名將配享於左右。趙匡胤看到白起的畫像後,赫然怒道:「起殺已降,不武之甚,何為受享於此?」言罷,遂令人將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的畫像清除出廟。

白起 劇照

此時距白起在長平之戰中坑殺趙國45萬降卒之事已有上千年,就算原籍涿州的趙匡胤追溯祖先的歷史可以查到趙國,但也沒必要發這麼大的脾氣啊!趙匡胤如此激烈的情緒失控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當年秦國能統一天下,和白起卓越的戰功分不開。代表了戰國時期對戰爭規律認識最高水平的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一生征戰37年未嘗一敗。而趙匡胤登基稱帝時,除了北方強鄰遼國和遙居西陲的大理外,環列於宋朝疆域外的割據政權多達六個,要完成掃平諸國的歷史重任,怎能不需要白起這類傑出的軍事人才?可是白起既是「戰神」又是「殺神」,其殺戮過甚引起了後人太多的負面評價。與白起同為職業軍人的趙匡胤之所以對其如此反感,根源就在於白起的殺降,更何況白起的坑殺乃是用欺騙的手段完成的!通過批判白起,趙匡胤正好藉此機會向天下臣民宣示自己與眾不同的治國理念,明確和平統一的非暴力戰略。

趙匡胤出身於戰亂時代的軍旅世家,在認識到戰爭威力的同時,也深深體會到了戰爭的殘酷和它帶給人的傷害。所以,他在追求「大一統」價值觀的同時,並沒有像五代時其他君主那樣迷信武力。陳橋兵變時,他公開向將士們宣布不得驚犯、侵擾後周皇室、公卿及城中百姓,這絕不僅僅是權宜之計,而是他為謀求國家長治久安的第一步設想。

趙匡胤 劇照

但是在率軍回首都的途中,與他關係密切的手下大將王彥升卻未經請示擅自將密謀抵抗的將領韓通及其家人誅殺。趙匡胤勃然大怒,下令立即處死王彥升。雖然王彥升後來被釋放,但終生再也未得到重用。

面對眾多阻礙宋朝統一的敵對勢力,趙匡胤在具體操作上體現出了「通權達變」的理性的寬容精神,儘可能本著仁厚的原則使其主動歸順。就在白起畫像被清出武成王廟的同一年,荊南末代君主高繼沖在宋軍壓境的情況下將只有三州的轄地交給了已擁有111個州的宋朝,標誌著趙匡胤的和平統一戰略開始收到成效。

而在公元974年北宋發起攻滅南唐的戰役時,趙匡胤一再告誡主將曹彬「切勿暴略生民,務廣威信,使自歸順,不須急擊也」,並盡最大努力迫降了才子李煜。甚至連設計收復由契丹佔據的燕雲十六州的計劃時,趙匡胤首先想到的也是建立封樁庫,用多積金銀的方式將失地和平贖買回來。儘管後來未能如願,但這絕非此理念本身的不足所致。

趙匡胤 劇照

自西晉末年五胡亂華開始,前朝的君主一旦被新王朝的皇帝取代,幾乎全都難逃被殺的宿命;而敵國的元首若是被對手所擒,更會在歷盡羞辱後被像獵物一樣殺掉,數百年間能躲過此劫的只有傻乎乎的不會對隋朝構成半點威脅的陳後主一人而已。但是,在反對殺降的趙匡胤這裡,幼小的孩童柴宗訓不僅保住了性命,還被封為鄭王,代代世襲;高繼沖等割據政權的末代君主儘管也曾遭到羞辱,但還算是得到了善終的結局。

正是在看到了這些現實後,宋太宗即位之初,南方僅存的割據政權,吳越國的國君主動入朝,將所掌握的土地歸入宋朝版圖。就連與宋朝對抗多年的北漢國君,也在宋軍的猛攻下選擇歸順。雖然此時趙匡胤已不明不白地在斧聲燭影中離開了人世,但和平統一的理想在其身後終於得到實現。試想,假若趙匡胤不表示出反對殺降的態度,這些割據一方已久的霸主們很可能存有困獸猶鬥的決心,要是真出現這樣的局面,歷史又將會沾染上多少不該有的血腥啊!

「止戈為武」是中華先祖造字時就提出的重要理念,但遺憾的是,後來包括白起在內的多少名將都沒能懂得其真正的涵義。身為武將的趙匡胤能將以人為本的非暴力思想實踐於治國平天下的事業中,這尤其值得肯定。趙宋一朝之所以能在強鄰威逼的環境中頑強挺立了319年,並創造出文采飛揚的輝煌文明,難道不是這種理念的必然結果嗎?這種曾在分裂時期提供和平統一可能性並取得成功實踐的理念,時至今日仍具有積極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007 的精彩文章:

民國女權主義多高漲?原配大膽狀告出軌老公,女會員打宋教仁耳光
功高蓋世的張居正為何身後一敗塗地?海瑞說了八個字,字字戳心

TAG:淘歷史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