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個牛人合謀想要復辟清朝,結果一個跑路,另一個成了大總統

兩個牛人合謀想要復辟清朝,結果一個跑路,另一個成了大總統

原標題:兩個牛人合謀想要復辟清朝,結果一個跑路,另一個成了大總統


1916年,袁世凱稱帝鬧劇讓許多人對民國的未來感到迷茫,民間出現了不少關於復辟清朝的言論。同年6月,袁世凱去世,原本聽命於袁世凱的北洋系首腦、督軍們很快就亂成了一鍋粥。此時,北洋系的兩位重磅人物張勳(江蘇督軍,原清朝兩江總督)和徐世昌(北洋政府國務卿,原清朝太傅、軍機大臣、大學士)開始悄悄策劃復辟清朝。


張勳在自己的大本營徐州邀請各地督軍前來開會(即第二次徐州會議),然後在會場上突然宣布要復辟清朝。他表示希望在場的督軍們都要一起支持清帝溥儀重登大寶。參會的督軍們群龍無首,再加上都處於張勳的控制之下,誰也不敢提出反對意見。所以支持復辟的決定就這樣「愉快」的決定了。為了防止督軍們事後反悔,張勳當即讓人拿來筆墨,眾人一起簽字畫押,作為證據。



另一方面,徐世昌在天津試圖通過外交手段獲得外部勢力的支持。他派原駐日全權公使陸宗輿前往日本,試探日本人對於復辟清朝有什麼看法。結果日本的內閣和軍部意見不統一,陸宗輿的外交使命以失敗告終。不過,陸宗輿搞砸的不僅僅是外交任務。他在前往日本前,特地去徐州拜訪了張勳,並把徐世昌跟日本人談判的條件全部拿給張勳看,其中有一項條件讓張勳大為惱火。原來,徐世昌希望在成功復辟後,由日本人支持他當清朝的議政王。張勳認為自己為復辟大業費盡心機,要封議政王也應該是先輪到他才對。


結果復辟行動還沒有開始,張勳、徐世昌兩人就因並不存在的議政王頭銜而鬧得分道揚鑣了。


1917年6月,張勳率一萬「辮子兵」以調停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爭」為名,進入北京。7月1日凌晨,張勳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丁巳復辟」,也稱「張勳復辟」。宣統皇帝溥儀重新登上了帝位。


張勳原本以為「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清」,只要他出來帶頭,清朝復辟就是鐵板釘釘的事情了。可是,讓他始料不及的是,全國各地反對復辟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原先答應張勳共同擁護清帝的各省督軍看到形勢不對,紛紛改變立場,由擁護復辟突然變成了「保衛共和」。在天津的段祺瑞一看機不可失,立即組織討逆軍討伐張勳。7月12日,張勳的「辮子兵」被打敗,張勳逃入東交民巷荷蘭使館,算是躲過了一劫。



「張勳復辟」的事情到此就基本告一段落了。不過,當初想要和張勳合謀復辟清朝的徐世昌卻迎來了另一種的命運。張勳剛剛復辟成功時,被封為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並授予忠勇親王的爵位,可謂是集大權於一身。不過,他卻只給徐世昌安排了弼德院院長的虛職。徐世昌在清朝的時候已經官居一品,如今為了復辟之事費盡心力,卻只得到了這麼一個不咸不淡的職務,這事擱在誰身上也不幹啊!因此,徐世昌乾脆推說自己年邁,不去上任這個院長之職。可能連徐世昌自己也沒想到,他這一推辭,卻讓自己的事業迎來了最高峰。

復辟活動失敗後,德高望重的徐世昌受到了眾人的擁護。1918年,徐世昌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和張勳的失敗跑路相比,徐世昌的人生則要幸運太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讀史書 的精彩文章:

俘虜明朝皇帝的瓦剌從哪裡來?後來又到哪裡去了?
世界大戰結束後,一位元帥預言:這是20年的休戰。後來果然應驗

TAG:夜讀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