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瑞毅原創散文:遲來秋風慢涼意,我在靜中聽雨聲
遲來秋風慢涼意,我在靜中聽雨聲
作者:諸葛瑞毅
在秋雨中入睡,於秋風中醒來,好像是秋季的固有狀態,更說明了北方秋季雨水是豐沛的。今秋的雨水也不例外,紛至沓來、連綿不斷,雖已進入農曆的七月,但涼意卻遲遲難來,伴隨人們的仍然是悶熱,潮濕和煩躁。關於秋雨,在我國曾有著許許多多古老的傳說和優美的詩句讚譽她,都賦予了她詩一般的寓意或者是更高的含義。
今晨的秋雨仍在淅淅瀝瀝地下著,這是從昨夜延續而來的過夜雨,它像一幅沒有盡頭的畫卷慢慢展現在人們的眼前,秋雨霏霏,飄飄洒洒,如絲、如絹、如霧、如煙,落在臉上、身上有著絲絲的涼意,使人如夢如痴,無聲地飄灑在空中,在人的眼前形成了巨大的水簾、霧簾,更是一幅充滿詩意的長卷……
「冷雨凄風不可聽,乍分離處最傷情。釧松怎擔重添病,腰瘦何堪再減容」——這是京韻大鼓名家閻秋霞先生傾情演唱過的《探晴雯》中的啟始句,借秋風秋雨的凄涼來比喻人們乍分別離的悲情,北方的一些老年人最喜歡這字正腔圓的京腔京韻,此時,哼唱他兩句會別有一番滋味。
是的,有人說,「秋雨的聲音是用來給人聽的」,她淅淅瀝瀝的聲音最容易讓人產生某些聯想,秋雨中更容易使人感到凄冷和憂傷,也是一些悲情劇中最容易製造出的場景,「冷雨、凄風、炎涼、世態」,無不令人產生傷感。
傘下的人們在雨中慢行,面目中不帶有任何的抱怨,只是顯示出了一些淡然,並互相的關愛著,「慢慢的走,多加小心」!這一類的話語和著人與人之間的互愛,伴隨絲絲秋雨浸潤著人們的心田。
此時的秋雨便升華成了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和溫暖。這種暖要遠遠大於秋雨的涼。(2018年8月14日)
【作者簡介】諸葛瑞毅(男),1957年1月生人,天津市燈具公司退休,大專文化,喜愛文學,曾任工會幹事、工會副主席,有詩歌散文作品見諸網路雜誌。
TAG:真言貞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