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漲完房租漲,為什麼這些東西卻好幾年不漲價?
這兩天,關於房租漲價的消息鋪天蓋地。
比如北京五環外某小區,因為房源稀缺,畢業生大規模排隊找房,房東聯合漲價10%起步。
又比如上海某房東自曝,想出租閑置的房屋,碰上兩家房屋中介打價格戰,預期收租8000元/月的房子最終被其中一中介以12000元/月高價競得,直接簽了5年。
真是魔幻啊。
關於這輪房租上漲,其實買菜大媽也分析得出來,主要是由於限購限貸後,一二線城市大量核心區域的房源產權交易的流動性被鎖死,只能交易使用權所導致的。
而不管產權還是使用權,對應的都是同一個市場需求——居住。所以,當產權交易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時,溢出的居住需求就必須找租房市場來填,加上大量房租中介的介入競爭賦予的市場溢價,房租自然水漲船高了。
於是乎,房價漲完房租漲,世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啊。
不過說實話,相比於歐美髮達國家,我們的房屋租售比還是很低的。比如歐洲的首都城市,每月房租和房屋價值的比例可以高達1:250。
目前即便是租金較高的北京和上海,也僅接近這個水平的一半,即1:500,50萬的房子,每月租金1萬——這輪房租上漲才剛開始。
看到這裡,是不是突然感覺未來生活艱難了?需要消費降級了?那麼,到底有什麼東西是不會漲價的呢?
其實,如果多去便利店裡逛逛,你會有一種感覺——有那麼些東西,好像多年都不會漲價。
最典型的便是可樂雪碧這些碳酸飲料了,挖財君依稀記得,小時候買一罐可樂2塊錢,現在呢,也就3塊錢,十幾年才漲50%,跑輸同期官方通脹率,簡直業界良心有沒有?
然而,實際情況是,國內售賣的易拉罐裝的碳酸飲料,凈含量已經從十幾年前的355毫升減少到現在的330毫升了,類似的,原來600毫升的瓶裝飲料也大都減少到了500毫升。
其實同樣的例子也會發生在國外。2017年,著名的瑞士山峰巧克力(Toblerone)的忠實粉絲集體炸毛——打開巧克力包裝後,他們發現相鄰「山峰」的間距被拉大,密集聳立的群「山」消失了,稀稀拉拉的「小山包」們顯得分外孤獨……
很明顯,生產商減少了巧克力的分量,而且手段比碳酸飲料更加明目張胆。然而,山峰巧克力的合作夥伴公司(Mondelez International)卻在臉書上辯稱:「把『山峰"做得更小、更稀是為了讓你們能買得起。」
在大多數國家,在食品的外包裝上註明凈含量是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要求,食品凈含量的減少,可以非常直觀地表現在包裝上。不過,那個數字大多字跡微小、字體單薄、顏色低調,為的就是不引起你的注意。
無獨有偶,2017年,寧波質檢部門對休閑食品凈含量進行隨機抽查,發現10%左右的休閑食品凈含量沒有達到包裝上標出的分量數額。
比如有些桶裝薯片會在裡面加上塑料易拉盒減少薯片量,有些罐裝的零食則會採用中間鏤空或者底座抬高的方式縮減成本。
了解了這些真相之後,你還別說他們雞賊,殊不知,使用這種包裝上的「障眼法」是有科學依據的:
消費者行為學專家摩恩羅和考克斯的研究表明,消費者的過往經驗是他們衡量一種商品價格是否合理的重要標尺。因此,對商家來說,在經營成本上升後,商品定價大幅超過消費者的記憶價格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那麼什麼是明智的選擇呢?答案很簡單——減量。
2014年,應用經濟學家查克爾和巴拉格塔斯的研究表明,消費者對產品價格的敏感度大概是對產品大小敏感度的4倍,相對於調價,減量更不容易被消費者發現。
並且,比起查看包裝上標出的凈含量數字,消費者更偏向於用觀察包裝的方法或者參考以往的購買經歷來判定產品的分量。
這就是我們很難察覺到身邊的一些消費品偷偷漲價的原因。
看到這裡,你還覺得房租貴嗎?
共克時艱吧,年輕人!
GIF
你對漲價有話說嗎?
TAG:挖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