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處於崩潰邊緣的 YouTube 播主們:壓力大,製作好視頻太難了

處於崩潰邊緣的 YouTube 播主們:壓力大,製作好視頻太難了

編者按:本文編譯自英國衛報原題為「Why YouTubers are feeling the burn」的文章。

不論是時尚人士,還是流行科學家,作為YouTube最頂級的視頻明星,他們都碰到一個麻煩:要為網站製作新內容,壓力太大了,而且這種壓力還是持續的。

當Lucy Moon與治療師坐下來,談論自己的問題,她的情緒有點低落,當時她已經站在世界之巔。作為一名YouTube視頻明星,她的職業處在巔峰中期:訂閱者數量不斷增長,工作機會與品牌合作源源不斷。但是也有不好的一面,她並不幸福。工作量不斷增加,在攝像機前,你必須保持完美,這種壓力讓人難以忍受。治療師感到驚訝。

Moon只有23歲,現在她已經是YouTube明星,關注美容和時尚生活,有31.9萬名用戶訂閱她的視頻。

對於YouTube的大多成功內容製作者來說,簡簡單單打開攝像頭,腦子裡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以前也許行得通,現在不行了。YouTube播客就像一名小屏幕企業家,他們要在競爭激烈、快速膨脹的市場尋求增長,獲得商品銷售,與品牌合作,還有管理好提供支持的員工。

網站以飛快的速度邁向成功,來自創作人員的支持跟不上節奏,他們孤身作戰,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成功是短暫的,一切都以快速調整的引擎作為基礎,這個引擎就是演算法。到底演算法是如何運行的?YouTube一直緘默不言,在過去這些年裡,這種不透明給播客帶來許多壓力,因為他們要猜測持續變化的演算法是如何推薦內容的。

Zoe Glatt是倫敦經濟學院的一名研究員,他曾對YouTube創作者進行調查,他說:「在挑選頻道時,YouTube演算法會看中那些經常上傳內容、但是內容關注面比較集中的頻道。如果創作者想在YouTube獲得成功,必須選擇重數量輕質量的方法。到底YouTube會推廣什麼內容?什麼被會禁止?不是很透明,這兩點給創作者帶來很大的壓力和風險。」

因為演算法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導致創作人員偏向保守,以求獲得漂亮穩定的觀看數據。Charlie McDonnell進入YouTube平台已經11年,以此作為職業,他說:「大家不願意冒險導致許多內容感覺很相似。」

創作人員總是站在攝像機前,他們向反覆無常的聽眾傾訴自己的希望和恐懼,YouTube播客也一樣,他們沒有默默忍受痛苦。McDonnell曾經告訴粉絲,說自己的精神健康出現問題,還解釋自己暫時離開網站的原因。他說:「製作內容,分享,有時很有成就感,但是我的確認為應該控制好節奏。」

有些人沒有聽從他的警告。越來越來的YouTube播客坐在攝像機前,告訴聽眾,他們對自己的精神健康感到擔憂。在網路聚光燈下,他們的幕後高壓生活是怎樣的?許多明星公開談論。

7月末,YouTube明星Felix Kjellberg(在網路上他的大名是PewDiePie)上傳一段視頻,發送給640萬訂閱用戶,他談到自己的擔憂,Felix Kjellberg準備休息一段時間,但是休息可能會影響發布計劃,招來處罰。他說:「你意識到自己不能休息,如果休息,數字就會下滑。」所謂數字,包括視頻觀看者數量,YouTube演算法會挑選視頻展示給普通觀眾看。

YouTube播客與觀看者進行「倦怠式談話」,這種談話漸漸成為一種「奇怪的榮譽」。四名前BuzzFeed員工組成一個團隊,名叫Try Guys,他們在YouTube發布視頻,介紹一些古怪而幼稚的挑戰,大獲成功,最近,四人設立了自己的企業,很快他們就發現,運營小企業的難度遠比想像的高很多。

為什麼他們選擇成為一個獨立團體?Try Guys成員之一Zach Kornfeld解釋說:「有兩個選擇,你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你可以製作很多的視頻,製作好視頻,或者成為一個健康而正常的人。」

視頻數量越來越多,要想造成轟動越來越難。Little Monster多媒體公司的Matt Gielen說:「製作內容的人越來越多,所以難度越來越高。在過去短短几年裡,YouTube平台分發內容的人呈現爆炸增長的態勢。「

所以說,如果想成功,必須做更多的事,增加頻率,做得更好。Glatt說:「創作者不得不更努力工作,相比對手製作更多更好的內容,這樣才能獲得成功並維持成功。」

Gielen說:「以前,每周發布一段3分鐘的視頻,就可以積累一定數量的觀眾。」他在研究報告中指出,現在如果想得到演算法的扶持,每周必須發布至少3段10-12分鐘的視頻。

McDonnell現年27歲,居住在家拿大,他在YouTube發布科學視頻,2017年首次進駐YouTube。McDonnell說平台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說:「當我開始做視頻時,如果視頻長度超過4分鐘,可能沒有人會看。現在上傳的視頻一般都是8分鐘、10分鐘、12分鐘。」

因為競爭更加激烈,內容也發生了變化。Emma Blackery 現年26歲,2012年開始上傳視頻,當時播客還很獨特。她說:「那時在YouTube還沒有真正的英國喜劇演員,只有我一個。現在呢?人人都是YouTube播客,如果不是,你也認識一名YouTube播客。你必須出類拔萃,正因如此,大家都會做更多極端的事情,製作更多大膽的視頻。」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YouTube鼓勵創作者與觀眾親密接觸,以一種不舒適的姿態親密接觸,這正是網站存在的理由。在攝像頭前曝光自己的靈魂,看起來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但是只有部分內容能獲得成功。在網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從長期看會造成怎樣的影響?現在還不清楚,需要進一步研究。

此時此刻,YouTube播客還在掙扎,還在分享,不知道未來會不會好轉。Blackery說:「可能會給你的生活、還有那些看你的人造成負面影響,我是樂觀主義者,但是我真的不確定。」

Lucy Moon

訂閱者:31.9萬

她是一名美容、時尚生活博主,在YouTube發布的內容涉及時尚、性和治療。

我真是幸運。當我從大學畢業,準備找工作,我就在想,我可以先做3個月,然後繼續前進,看看在YouTube能否賺到錢。訂閱的人很多,我得到鼓舞,可以將它當成工作。有人認為YouTube播客沒有職業,只知道製作視頻,這是一種誤解。

2017年,我做了兩個月,每個月製作視頻30或者31段,一邊學著如何運營業務。周一到周五,我基本上不會出現在攝像機前。我要做其它事情,比如採購商品、開會,還有其它一些事。

我從沒有想過,這件事會給我的精神健康造成如此大的傷害。睡眠不規律,吃得太少,我老是在發獃,必須努力保持清醒。你不能獃獃坐著,將自己的生活擺在桌子上,然後說:」我碰到了許多麻煩,正因如此,我現在做不了視頻。「你不能這樣干。這樣做很難,因為有人關注你,你不能不領情。YouTuber播客的心中有著很大的負疚感:「我工作不夠努力,我應該為目前的生活感到滿意。「

在我認識的YouTube播客中,幾乎人人都曾有過疲憊感,要麼是這種形式,要麼是那種形式。有些人實在不行了,乾脆退出。在網上,你告訴大家,說自己的生活很完美。你發布一些完美的圖片,看起來過得很好,但這些只是表面。

Emma Blackery

訂閱者:147萬

Emma Blackery是一名喜劇演員,一名音樂人,她製作視頻,談論互聯網文化,以及自己在Essex的生活。

每天,我都會對自己說:「你真可憐,作為一名創作者,在家裡工作,肯定是一件很難的事。」我想告訴別人,讓他們相信工作很有壓力,很艱辛,我總是努力讓他們相信,因為他們無論怎樣都不願意相信。

現在,我每周竭盡全力上傳兩段視頻,還要運營兩家公司,要錄製唱片,發布新專輯,製作音樂視頻,還要為採訪做準備,做其它一些事。事情總是排得滿滿的。沒有辦法停下來,你總是忙忙碌碌。

如果視頻真的很好,成功會讓你喜悅。如果下一段視頻出來了,但是觀看數量不多,你就會想:「我做錯了什麼?」你很快就會認為是自己搞砸了,其實可能是其它原因造成的。比如,可能你發布視頻時大家沒有上網,也許是因為演算法沒有根據訂閱數據推薦視頻。無論怎樣,你會將罪過攬在身上。

在YouTube平台,你要麼適應,要麼「死亡」,問題在於YouTube不會告訴你如何適應。有許多人辭掉全職工作,因為他們做得很好,完全可以養活自己。然後呢?演算法突然變了,原來成功的人連自己也養不活了。

你總是盯著瀏覽量,懷疑自己是否還那麼重要。你看著其它創作者,心裡默想:「他們在做什麼,而我沒有做?」

Charlie McDonnell

訂閱者:220萬

Charlie McDonnell已經在YouTube平台幹了十多年,他製作短片和視頻,涉及旅遊和科學。

大約5年前,我差些崩潰了,那是第一次。我每周只上傳一段視頻,但是投入太多精力。最終我筋疲力盡。

按一定頻率上傳視頻,這是一種巨大的壓力。我發現,每周上傳一段視頻太難了。我極力去做,但是覺得自己似乎丟掉了生活。

在最近上傳的一段視頻中,我談到自己的感受,當你一段時間沒有上傳視頻,會有許多評論這樣問:「你是不是不在人世了?」從表面上看,似乎是玩笑,但是細細深究,你會感到不舒服,觀眾可能在你的YouTube內容和實際生活之間划了等號。

我不願意過度責怪演算法。我覺得,YouTube播客會將它當成替罪羊,因為它是未知的。與此同時,照我的感覺,如果你定期上傳視頻,YouTube會對你更友好。如果製作的視頻比較長,那麼在觀看時間這個指標上,數字會比較漂亮。YouTube有眾多評估指標,觀看時間正是其中之一。我對一種現象比較擔憂:有時,製作者覺得自己今天必須製作一段視頻,但是他碰到一件糟糕的事,可是還是需要視頻內容,於是他就說:「我想,我可以談談今天碰到的壞事。」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小米因涉嫌專利侵權,累計在國內被索賠超1.3億
36氪領讀 | 薛兆豐:我為什麼支持收取高額的擁堵費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