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很多老人不願意幫兒女帶孩子了,什麼原因?看完還真是不省心……

很多老人不願意幫兒女帶孩子了,什麼原因?看完還真是不省心……

「老人帶娃」可以說是中國特色的家庭育兒現象。雖說「含飴弄孫,頤養天年」是晚年幸福的美好場景,如今「帶娃」卻將許多老人的晚年生活給「捆」住了,讓他們整天在繁瑣中忙碌,除了勞累便沒有多少自己的快樂時光。雖然也有不少老人「累並快樂著」,但更多還是希望各方面能協同解決好這一現實難題,讓他們更好地安度晚年。

從大寶到二孩 從老家到國外

暑假期間一個普通的工作日,北京市海淀區某英語培訓中心門口,下午4點半,培訓班放學時間到了,一位老人跟隨人群走進培訓中心接孩子。幾分鐘後,老人背著書包,拉著孫女的手走出大門。老人一邊走一邊用唐山口音囑咐孩子:「快點走,不然一會兒舞蹈課該遲到了。」

如今,無論是在學校門口,還是在各種培訓中心的大樓里,熙熙攘攘的接孩子大軍中,老年人佔了多數,銀髮垂髫相伴回家成了城市中最常見的場景。如果仔細觀察這些老人,就會發現他們中大多操著各地口音,顯然是從不同地方來到這個城市的。這些為了幫助子女照顧晚輩、操持家務而來到異鄉的老人被稱為「隨遷老人」或「老漂族」,成為了流動人口中的特殊一群。而他們來到城市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為了幫助生活在這裡的兒女照顧孫輩。

在培訓中心門口接孫女的老人名叫井志誠,和老伴一起從河北唐山來到北京的女兒家已經3年了。井志誠的女兒在北京一所大學任教,女婿則是國家機關的公務員,夫妻倆平時工作很忙。於是,和城市裡的很多家庭一樣,帶孩子的任務自然而然就落到了兩位老人肩上。「剛開始是老伴一個人在北京幫閨女,這不是後來生了老二,一個人忙不過來,就叫把我也叫過來了。」井志誠說,老伴10年前就到北京幫女兒照顧孩子了,自己一個人留在唐山老家,隔一段時間就去北京看看老伴和孩子。「像我這種情況的在農村很多,因為子女在城裡有了孩子,就把當媽的叫過去幫忙照顧,留老頭一個人在家。都成了兩地分居了。」

3年前,井志誠的女兒生了「二孩」,同時正趕上大孫女要上小學,女婿又被單位派往外地掛職,於是,一家人的生活不得不再次調整。「現在就是我每天早晚接送孫女上下學,老伴在家看老二。不然孩子太小,一個人真是忙不過來。而且我這兩年身體不太好,家裡人也不放心我一個人在老家,所以就跟過來了。」井志誠感嘆,這樣的生活雖然對於他和老伴兩個70多歲的老人來說並不輕鬆,但看著孫輩一天天長大,能和家人享受天倫之樂,他也覺得「累並快樂著」。「其實別的也都能適應,就是有時候覺得孤單,在這個城市和誰都不認識,平時除了自己家人,出門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沒有在老家自在。而且現在的孩子也不好帶,調皮得很,每天照顧兩個孩子睡下了,覺得比在老家收拾田地還累。」

雖然作為「老漂族」來到北京的初衷中有著無奈,但用井志誠的話說,自己就這麼一個女兒,做父母的一輩子不就盼著兒女好么?趁著自己還能發揮「餘熱」,能幫就幫吧。井志誠說,女兒不久前向學校申請了去美國訪學一年,並且準備把兩個孩子都帶過去。今年9月,他和老伴將同女兒一起出國,去異國他鄉繼續照顧孩子。「我們帶孩子不僅從農村帶到了城市,如今都要帶到國外去了。」

不想帶「二孩」 渴望擁有自己的生活

為了讓子女「負擔小一點」、讓「孫兒一代」成長得更好,很多老人全身心付出,甚至不得不放棄自己多年的習慣、愛好,日復一日地埋頭帶孩子。他們其中的不少人因此和子女產生了矛盾,並且拒絕再幫兒女帶「二孩」。還有的老人因此不同意兒女再生育。

家住北京西城區的趙晶有一個5歲的女兒,雖然平時上班時有母親在家照顧孩子,但趙晶覺得自己的生活一點也不輕鬆。「不讓我媽帶吧,家裡是雙職工,實在忙不過來;讓我媽帶吧,我和她教育理念不一樣,總是吵架,她不高興,我也不輕鬆。」趙晶說,母親平時性格活潑外向,退休後也沒閑著,最大的愛好就是參加各種社區活動,或者和朋友、同學出遊。可自從自己有了孩子後,母親的生活就被完全限制住了。「我媽老跟我抱怨,自從帶孩子後,自己去得最多的地方變成了樓下的花園和小區外的菜市場,一點自由都沒有。」

然而,讓老人帶孩子,對趙晶來說也是無奈之舉。她雖是獨生子女,可丈夫不是,公公婆婆還要在老家要幫其他兄弟帶孩子。而且趙晶覺得畢竟他們在外地老家,來北京不習慣,還不如自己母親方便。趙晶說,現在社會上各種正規托幼機構太少,自己也曾想過請保姆來帶孩子,可一是覺得不放心,二是長時間的話經濟條件也不允許。於是想來想去,還是請母親來幫著帶孩子。「剛開始我媽還覺得能勝任,可等孩子到了一歲多,能動能跑了,就明顯覺得力不從心了。」說起現在的孩子,趙晶也有些無奈,「我媽說我小時候哪有現在的孩子難帶,不僅不能磕了碰了,還得參加各種早教輔導,孩子辛苦,老人更辛苦。」

除了抱怨自己所有的時間都被帶娃佔據,趙晶的母親還總因教育理念不同和女兒爭吵。「我媽對孩子太寵了,要什麼給什麼。孩子不想自己走路,我媽就抱著。孩子養成了好多不好的習慣。有時候好不容易把孩子的壞毛病給改過來了,可等我一上班,我媽一帶孩子,就又前功盡棄了。」趙晶說,為了這些事自己沒少和母親吵架,可是最後又不得不妥協。「畢竟還得指著她幫我帶孩子啊。」

今年9月,趙晶的孩子就要上小學了。不久前,趙晶和母親商量要不要生「二孩」。沒想到以前還催著她趕緊生孩子的母親這次堅決地表示:好不容易把大寶帶大了,也更重新過回自己的生活了。生「二孩」可以,但要是生了就要想辦法自己帶。「我媽說在現在最想做的事,就是好好休息,然後和老姐妹一起出去旅遊。」

給老人「鬆綁」還得社會家庭齊發力

無論是心甘情願「帶娃」的老人,還是不得不「帶娃」的老人,不可否認,「老人帶娃」現象已經成為當今中國急需關注的社會現象。不少年輕的父母也表示:並不想看著老人「單位退休,回家上崗」,實在是因為客觀條件不允許。

「國家鼓勵生『二孩』,但是配套設施還不夠健全,父母可選擇的育兒方式太少,不得已才讓老人帶孩子。」趙晶說,現在3歲以下托幼機構很少,特別是之前出了幾起幼兒園虐童事件後,各類託兒所、幼兒園就更難找了,而且安全問題也讓家長憂心。如果國家能多辦一些具有社會福利性質的托幼機構,讓這些托幼機構「帶娃」,不僅能讓家長放心託付孩子,也能將老人從帶孩子的繁瑣中解脫出來。「當然,作為母親,我們也應該盡量克服自身存在的困難,身體力行自己『帶娃』,只讓老人們根據自己的能力適當給予一定的協助,這樣也能減輕他們的負擔。」

除了來自家庭的理解,那些離開家鄉來帶孩子的「老漂族」,最盼望的就是能更好地融入新的生活環境、增加城市歸屬感。「本來到北京就人生地不熟,加上帶娃辛苦,如果生活得再不舒心,那這日子就更難過了。」井志誠說,他最希望的是能實現老年人異地醫療便捷通道和診療費用的結轉,讓老人在外地也能不怕看病,醫療費用能夠合理報銷。同時,還希望能多參加社區的活動,和這裡的同齡人交朋友,更快地融入新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政協網 的精彩文章:

被尊稱「先生」的她,將全部財產捐給了這所大學!
窮的叮噹響的固始出的「能人」,原來是個「冒進分子」

TAG:人民政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