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椅子」出現之前,古人都是怎樣「坐」的

在「椅子」出現之前,古人都是怎樣「坐」的

如果問今天的我們,醒著的時間裡最常見的狀態是什麼,相信「坐」一定會是大多數人的答案。從日常的坐車、坐椅子,到有象徵意義的座次、坐冷板凳,「坐」與我們中國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

那麼,古代的中國人又是怎樣坐的呢?

一、坐不安席

如果採訪一下兩漢及之前的普通國人,相信他們中的大多數對「坐」的記憶並不美好。

我國房屋在上古時期便用白灰鋪地面,力求整潔美觀。然而,在這樣精心布置的屋子裡,供人坐的只有幾塊席子。根據主人財力,席子質地各有不同。一般常見的是草席,馬蘭編成的稱為藺席,售價較低;蒲葦編成席子稱為蒲席,較為珍貴,漢代宮中便鋪以青絹飾邊的蒲席,供群臣使用。無論何種質地的坐席,都必須端正擺放在合適的位置,否則是很大的不尊重,《論語鄉黨》里有所謂的「席不正不坐」。

東漢 講學畫像磚里的「坐姿」_圖

上古人無論尊卑均跪坐於席上。最常見的是「坐」,即現代的跪坐:兩膝著地,腳背向下,臀部坐在腳踵上,這算是最舒適的一種坐姿。較為莊重的是「跪」,雙膝著地且不能坐在自己腿上,古人稱之「斂膝傾腰」。最正式的則被稱為「跽」,此動作屈膝直腰,聳身向上,最為恭敬,上古君王面對直臣是常有的「長跽而謝」即此動作。

跪坐的姿勢並不舒服,坐久了往往會「腓痛、足痹、轉筋」,令人難以忍受。唐代甚至有官員以此審案:御史中丞敬羽受命審查宗正卿李遵的貪腐案件,礙於李遵的身份不方便動刑,瘦小的敬宇心生一計,派人請肥胖的李遵來談話;雙方相對危坐,敬宇啰啰嗦嗦說個沒完,李遵太胖難以長坐,撲倒多次,實在忍不下去,只得將案情全盤托出。但更多情況下,人們只能忍受這種不適感。《韓非子》中記有晉平公與大臣叔向議事,叔向說的滔滔不絕,晉平公坐久了難受的要命,但為表示尊敬,即使「腓痛、足痹、轉筋」,也不敢「壞坐」。

跪坐的坐姿_圖

那麼古人為何要採取跪坐這樣不舒適的坐姿呢?

身居高位者可否放飛自我盤膝坐在席上?採取這種坐姿,一方面是因為兩漢以前國人不穿合襠褲,兩腿之間只纏一塊被稱為「褌」的兜襠布,若是數人著此種下裳相對盤膝跌坐,畫面太美簡直不敢想像(因此荊軻刺秦失敗後,兩腿方才分開箕踞對著秦王政,這是極其侮辱對方的表現);能夠公開採取此姿勢見客人的大人物,也只有流氓出身的劉邦一人。

時間久了,古人也實在受不了這樣難受的坐姿,先秦時便已經出現了類似小課桌的竹製「憑几」,古人可以將膝蓋放在幾下,上身以肘撐在几上,可以稍微舒適一些;等到冬日,憑几上還會鋪上毛毯增加舒適度。若是私交極好的朋友相聚,富裕些的主人往往還會拿出布面軟靠「隱囊」供大家倚靠。籍此略微緩解跪坐帶來的不適。

倚靠憑几坐姿_圖

二、坐我東閣床

先秦時期,為了防潮,一種新的坐具「床」開始出現。兩漢時期,隨著長褲的逐漸流行,「床」開始普遍出現在貴人家的堂上,供唯一最尊長者跪坐,其他人則仍然坐在席上。等到了魏晉,貴族家的高級床往往在背後和左側用絹設屏,極盡奢華。

需要注意的是,直至唐代,「床」指的多是坐具,是《說文》中所謂「安身之坐者」,與當今做為寢具的床在用途和樣式上大相徑庭。古詩中木蘭歸家「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並不是躺在床上歇息,李白「床前明月光」描繪也正是坐在堂前床上仰望明月的場景。

「床」在唐代是極為正式的用具,皇帝上朝時便於殿上擺坐御床接見群臣,這也深深影響了中式寶座的造型。

參觀過故宮的朋友們常有疑問,太和殿上的龍椅十分寬大,與我們日常使用的椅子在制式上並不十分相似。實際上,龍椅正是在坐具「床」的基礎上演變而來。金鑾殿上的龍椅以床為坐具,長寬甚大,兩側吸收高傢具椅子的扶手作為裝飾,腿部採用佛教塑像中的須彌座,沉穩如山嶽;床背以透雕蟠龍為靠,極盡奢華。再配上龍椅前層層階陛,椅後七重龍紋泥金屏風,觀之帝王莊重威嚴之感油然而生。

宋式床榻_圖

三、椅子與交椅

隨著有腿傢具床的出現與褲裝逐漸流行,在魏晉時期的北方,傳統的跪坐地位逐漸動搖。

這時的中國北方處於五胡十六國的戰亂年代,入主中原的胡人普遍沒有跪坐的習慣與心理包袱。這時北方的主流宗教佛教,也並不提倡跪坐,甚至傳入中國的佛像之中,佛陀造型多是盤腿跌坐與垂足坐,敦煌莫高窟中菩薩造型便多有此類。雖然這種坐姿受到南朝正統之士抨擊,被斥為「夷俗」,甚至被罵為「狐蹲狗踞」,但始終在民間悄然蔓延。

等盛唐來臨,高傢具與垂足坐終於走向正統。唐人一改兩漢魏晉時期貴族乘車的習慣,皇室帶頭在隆重場合騎馬,全社會以騎馬為榮,甚至連長安女子「皆胡帽乘馬」,引來天下效仿。騎馬需垂足騎乘,這讓唐人從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垂足而坐。

順應垂足坐,高傢具椅子在唐代開始流行起來。椅子因供人依靠安坐,故而初始被稱為「倚子」,最早在敦煌西魏壁畫中作為菩薩的坐具出現。到了唐代,椅子走入主流社會,受到普遍歡迎。玄宗朝大宦官高力士的弟弟高元珪的墓室壁畫中,高氏便垂足坐在高背椅子上;出身世家的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據說常「立兩藤椅子相背」,然後握著椅背做上數百個俯身提拉。

韓熙載夜宴_圖

唐時軍中流行西方傳來的胡床,因胡床可扎在馬上攜帶,故又名馬扎。唐軍作戰時,將領常坐在胡床上指揮戰鬥,這種派頭也被土匪學去,盜匪頭目常坐在胡床上指揮搶劫。到了宋代,盜匪們將胡床交叉向前的腿部向後延伸,形成可以躺靠的背部,而這種改進的胡床,被世人稱為「交椅」。《水滸傳》中諸位頭領於聚義廳上所坐的交椅,正是此物。馬扎直到今天仍在使用,而其變種交椅則已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中國歷史文化的一部分。

古往今來,人類的衣食住行無不跟隨時代演進。回首過往,方才能明白我們今日生活的來之不易。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願我們的生活日益美好。

文:清涼山居士

參考文獻:《說文》《韓非子》《論語鄉黨》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菩提祖師傳了孫悟空長生不老之術,為何地府還要拘拿悟空
為什麼九子奪嫡勝出的會是雍正,而不是實力更強的「八爺黨」

TAG:歷史品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