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收入很低?專家:應提高教師待遇,讓教師安於從教
眾所周知,職稱是影響教師收入的關鍵因素。由於現行的職稱評審機制,有不少長期在一線辛勤耕耘的教師無法取得較高職稱。尤其是在鄉村小學工作的教師,有些人已有三十年左右的教齡,每月才三千元左右的收入。經濟待遇較低讓不少教師疲於應付生活,而且比較容易產生職業倦怠。
某市轄區一所初級中學新錄用了四名年輕教師。這四位剛從師範大學畢業的新人通過了筆試、面試等重重考驗,終於成功獲得了教職。市區中小學教師崗位的激勵程度並不小,他們算是過五關斬六將。然而拿到第一份工資時,他們有點懵,扣掉保險等費用,每月到手僅兩千元。看看身邊工作十幾年的同事,也就三千出頭的薪水。剛就職時的那份榮譽感蕩然無存。
近些年,國家在教育上的投入不可謂不大,各地對校園建設不可謂不重視。先進的教學設備、大氣的校園廣場,不少學校被建設成豪華學校。不過,在教師待遇的投入卻很一般般,甚至顯得有些摳門。以前我們說大學不應該只有大樓沒有大師,現在也可以套用在中小學校上。教育學者熊博士認為,再豪華的校舍、再先進的設備,離開了教師,都只是擺設。他還建議,應該重點投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待遇,讓教師安於從教。
為了讓教師們「好好教書」,各地、各校都出台了很多考核辦法,把教師待遇與顯性的教育成果捆綁在一起。比如說,寫一篇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會有獎勵、參加職業技能比賽獲得獎項會有獎勵、申請到省級或市級課題會有獎勵、學生競賽獲獎指導教師會有獎勵、班上考取了985高校大學生會有獎勵、考取211高校學生越多獎勵越多……在這種機制和評價體系下,教育的功利性越來越強,看似教科研成果很豐碩,實際上與教育初衷已嚴重背離。
教育的本質是為了育人、是為了讓學生的生活更美好,所以各種管理和考核應該引導一線教師做到認真投入、默默耕耘,而不是引導教師去追逐功利性的東西。為評職稱準備大量材料,甚至還要動用很多關係;為應對考核,做很多跟教學不相干的「功課」。這些都是在分散教師的精力。
利用各種指標考核教師,讓教育變得急功近利,教師職業榮譽感不僅沒有提高,反而被逐漸淡化。一些教師對原本追求的價值觀漸漸失去信心,教師職業倦怠感變得很嚴重。
「重成績、重分數」依然是基礎教育現狀。學校和教師看重分數,家長和學生也看重分數。有些學校想降低分數的權重,在育人上多花些功夫,卻被家長們否決。「教學成績是學校的生命線」仍然是不變的真理。一個學校名氣再大、師資再強、教育資源再優秀,學生考試成績不行,都不會被人們認為是好學校。
有一所高中,為了響應號召,減少了知識性教學時間,增加了實踐性、拓展性能力培養時間,社團活動搞得熱火朝天。每次期中檢測和期末檢測成績也不進行排名、評比,教師的教學壓力和學生的學習壓力少了很多,大家愉快的參與到學校的各種活動中去。此名曰「快樂教育」。不出所料,學生高考成績出現了大滑坡。家長們不幹了,紛紛指責學校。第二年招生,該校的生源質量大幅度下降,學校甚至出現了生存危機。
雖然人們很清楚,關注分數,就是關注很少的那群學生,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多數被忽略掉,這並不是一個好的教育,但人們還是不經意的就重視成績。而且大家還很贊同以顯性的教育成果來評價教師,他們覺得這樣會督促教師更專註教學成績,培養出更多學業成績優秀的學生。甚至有人建議對教師進行合同制管理,那些教不出成績優秀孩子的教師應該被辭退。
如果真的了解教育,他們會發現,動不動就淘汰教師的做法非常可笑。就算在特別注重效率的發達國家,都沒有說隨便淘汰教師。它們對教師實行的是年薪制加終身教職制度,從教年限決定年薪。剛入職的年輕教師會有比較嚴格的考核,經過幾年的時間,會被聘為終身教職,以後接受教師同行評價。少了很多教學以外的繁瑣,教師工作和生活變得單純,教育的初衷得以實現,教師的職業榮譽感變得很強。
當下社會對教師職業認同度不高,更別說有尊師氛圍。很多人對教師管理機制的評價也很隨性,做出的推論很不負責。此時非常有必要本著教育初衷做出一些變化,至少讓教師本人認同、肯定自己的職業!總之,激發教師職業榮譽感刻不容緩!
※這所「部屬211」實力雄厚!卻因改名損了聲望?
※五所醫藥類知名大學!有一所是「醫學最強」?
TAG:軼工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