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代古玉工藝特徵淺析

漢代古玉工藝特徵淺析

漢代器物紋飾多用陰刻線,紋飾粗獷有力,器物稜角琢磨圓滑。大件工較粗,小件工較細,細線條的刻道有毛道和跳刀的痕迹,線條不甚連貫。穿孔器物的孔洞內壁大多不夠光滑,常留有拉絲痕迹。

漢八刀:

「漢八刀」是指採用簡練的線條進行刻劃,運用推拓磨的雕琢技法,線條無絲毫崩裂狀和刀痕之跡,刀法剛勁有力。 「漢八刀」僅指漢代「葬玉」的做工,多見於玉蟬、玉豬、玉翁仲、玉舞人等陪葬品。

遊絲毛雕:

粗線的線槽邊沿規整,直線處不見崩口,僅在彎轉之處偶見歧出線紋;為多條短凹槽連接而成的陰線痕迹,每道凹槽皆作兩頭尖淺、中間寬深的棗核形,故同條長線紋的寬窄略有不同,槽底為既相連接又大致等長弧形磨砂痕迹。應由小型鐵質勾砣以濕砂為介質砣出,製作時先碾出多條短斷線,再於間隙處補砣,接短成長,從而形成了這般斷續相連的形態。

細線的線槽邊緣有鋸齒狀崩口,且出現不規則歧出的細毛刺;槽底深淺不一,有多道細絲狀劃痕。應是使用的金剛石、瑪瑙等較硬工具刻出後,再加以修磨而成。

鏤雕:

仍舊是遵守「陰線起稿——打孔定位——拉搜成形」的工藝步驟,由於拉絲工具帶動潮濕解玉砂進行作業,在鏤空截面上會出現縱向拉絲痕迹,如果後期未經仔細打磨,痕迹會出現如波浪般的視覺效果,如果精心打磨,則不甚明顯。

漢代不打多餘的孔,一般將圓孔融入造型之中,這與戰國鏤雕有所區別。戰國有一部分打孔於鏤空邊緣,漢代不再出現,我們稱漢代鏤雕特徵為「鏤空邊緣無直線,鑽孔融入造型中」。

高浮雕:

漢代開始大量採用。相比於淺浮雕,高浮雕的「地底」比淺浮雕更深,層次變化也更多一些。層次交叉豐富,立體感極強。

本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歡迎關注[飾迦]微信公眾號:shjia201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飾迦 的精彩文章:

上海震旦博物館90件精品美玉大賞
馬未都揭開末代皇族擺攤兒秘事

TAG:飾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