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有5個「大腦」

人有5個「大腦」

你能看到幾個「大腦」?如圖是世界上身價最高的藝術家達米安·赫斯特為倫敦設計的人體解剖雕塑,你能從中找出5個人體具有控制思想和情緒能力的「大腦」嗎?

在學校里我們都學過,那個主導著人體一切活動過程的器官叫做大腦,有超過860億個神經元,是人類意識、精神、語言、學習、記憶和智能等高級神經活動的物質基礎。但如今神經科學家發現,除了大腦以外,人體還存在其他幾個具有大腦功能的地方。

第二大腦:腸道

腸道怎麼會是人的第二大腦?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但其實,腸道內有著5億個神經元,它們可以通過血清素和多巴胺等神經遞質向大腦傳遞訊息,直接作用於人體免疫系統,甚至還能影響人的情緒。比如,當人在生氣時會容易感到胃痛、腹痛,在悲傷時就會明顯感到食慾下降,在受驚時還可能會出現「屁滾尿流」的情況,這些都是腸道內環境和人的情緒有著相互影響的體現。

腸道還是人體唯一一個在沒有大腦監視的情況下,也依然能獨立工作的內臟器官。腸道之所以能夠抵抗大腦權威,不用等待大腦的指令信號就可以實現消化功能,是因為腸道擁有自己的神經系統,腸道神經系統對於消化、排泄有著絕對的控制作用,所以不用大腦下達命令就能自主消化食物。這樣強大的自主性不要說其他內臟器官,即便是人體內極其重要的心臟也望塵莫及。

腸道菌群管的真多!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右圖)可以通過激活神經纖維,或是通過調節宿主機體的免疫激素、神經化學系統,來對宿主大腦產生影響。也就是說,腸道菌群影響著人們的喜怒哀樂,體內腸道細菌紊亂甚至可能引發人們出現特定的精神障礙。

第三大腦:腸道菌群

腸道菌群,是指人體腸道內的正常微生物。在人體腸道內寄生著大約10萬億個細菌,根據最新研究發現,它們不僅能影響人的消化能力、自體免疫能力,還和神經系統密切相關,對人的大腦和行為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

微生物學家馬克·魯傑羅在他的書《人的第三大腦》中寫道:「說起腸道菌群對肥胖症、糖尿病有影響,人們還能理解,畢竟腸道菌群和人體的消化、吸收、代謝功能相關。但如果說腸道菌群對人的大腦和心理健康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很多人就會覺得理解不了,因為腸道菌群和大腦是看似毫無關聯的兩樣東西。」不過事實就是如此,目前已經有多項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可通過激活神經纖維,或通過調節宿主機體的免疫激素、神經化學系統,對宿主的大腦產生影響,影響主要是在宿主大腦生物化學、神經、行為方面,而腸道細菌的存在和缺失,還會影響到宿主神經迴路對壓力、焦慮和抑鬱的控制能力。

科學家發現,在腸道菌群分泌的大量化學物質中,不僅有和代謝、免疫相關的因子,還包括了與人體神經細胞用來溝通和調節情緒相同的物質——多巴胺、血清素和γ-氨基丁酸(簡稱GABA)等等。這其中,多巴胺是一種能傳遞興奮和開心信息的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可以幫助產生愉悅情緒、增強記憶力,充足的血清素還能在老化過程中防止腦損害的發生,而血清素不足容易導致人出現抑鬱、衝動和攻擊性的暴力行為。GABA則是一種抑制性的神經遞質,能起到讓神經活動平靜下來的效果,常見的抗焦慮藥物所用的原理都是靶向GABA受體。

研究人員還在小鼠實驗中發現,腸道菌群的紊亂,可能會引發某些特定的神經精神障礙,例如焦慮症、抑鬱症和包括自閉症、多動症在內的一些兒科疾病。實驗中的母鼠在懷孕期間如果受到壓力,傳遞給幼鼠的某種腸道細菌就會變少,而這種細菌又恰好是釋放GABA的主導因素,在這種情況下,幼鼠就很容易出現自閉症等大腦早期發育中存在的問題。

同樣是在小鼠實驗中的另一項研究表明,補充益生菌,可使大腦傳遞快樂情緒的多巴胺上升大約1倍,緩解抑鬱的血清素上升20%,體內壓力激素濃度也有下降。補充短雙歧桿菌,小鼠會變得更加勇敢,而補充長雙歧桿菌,則會讓小鼠在面對壓力時應激反應有所緩解。這些發現,為將來使用微生物來診斷神經發育障礙、治療心理疾病和修復大腦中的某些問題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哈佛大腦銀行美國哈佛大學的大腦銀行目前擁有6000多個普通人的大腦標本,他們每年會向世界各國的研究人員提供2000~3000個大腦標本切片,這對於大腦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四大腦:大腦中的微RNA

微RNA是基因表達的重要調控物質,在細胞死亡和葡萄糖動態平衡等各種過程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而大腦發育的基礎,是某種複雜而協調的基因控制過程,在發育的時候,很多基因會受到微R NA等調控因子的影響,尤其是過氧化物酶體蛋白,它對大腦的發育和功能來說至關重要。當猴子大腦中具有較高水平的微R NA時,會影響產生過氧化物酶體蛋白所需的成分,從而影響大腦發育,甚至可能導致神經認知障礙、決策困難、行動遲緩等癥狀。

大腦的衰老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涉及到了DNA破壞、慢性炎症和細胞磨損等多方面的因素,科學家們目前還無法確定其中哪個因素對衰老的影響最大。但布蘭登和同事在對小鼠的下丘腦注射幹細胞後,成功地將小鼠的壽命延長了20%,使每隻小鼠平均可以多活2~4個月。該團隊發現,給小鼠下丘腦注射的幹細胞,可以分泌一種特別大量的微RNA,這種微RNA似乎可以減輕壓力和緩解炎症,使小鼠大腦在衰老過程中,肌肉質量、耐性和學習、記憶、協調能力的下降有所減慢。據布蘭登介紹,微RNA藥物治療,將有可能是未來30年里最具潛力的治療方式。

聰明的心臟

據英國《自然·通訊》上的最新研究顯示,心臟也會對大腦產生一定的影響。事實上,我們的每次心跳都會向大腦傳送強烈的信號,這些信號足以改變我們的想法。

第五大腦:心臟

儘管人們常說「用心思考」,但科學家們表示,人類真正用來思考的不是心,而是大腦。不過,已經有最新研究發現,人類的心臟確實具有一定的思考和記憶功能。

據專家統計,在世界上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實施後的40年中,平均每10例接受換心手術的病人里,就會有1人出現手術後性格改變的情況。比如,英國的一名計程車司機在接受心臟移植手術後,突然性格大變,過去並不愛好文學的他開始變得文思泉湧,每天都要寫詩。後經調查才發現,原來他移植的心臟曾經來自一名詩人。

經美國加州心臟學協會的醫學家發現,心臟中有一種具有長期記憶和短期記憶能力的神經細胞,組成了一個微小但卻極為複雜的神經系統,而且該系統允許心臟擁有某種自己的智力和記憶系統,可以不依靠大腦的指令而獨立工作。因此醫學家們相信,人類的心臟遠不止是一個向全身輸送血液的泵,而是一個具有某種思考能力的智能器官。

除了思考和記憶能力之外,還有實驗表明,心臟很可能還具有判斷能力。美國醫學專家發現,心臟可以根據人體的需要來控制其他器官,尤其是大腦的血量情況,通過鬆弛或收縮血管來影響血壓。而且在人體所有器官中,心臟的電磁場是最強的,心臟能產生比大腦強達5000倍的電磁信號。正因如此,甚至有科學家認為,相比大腦而言,心臟可能才是真正「人類思想的主宰」。不過,這種觀點目前還未獲得主流科學界的認可。

原文作者:瑪多·馬丁內斯

[譯自西班牙《真有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文摘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夢的神秘世界
「星語者」的訓練課

TAG:海外文摘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