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蓄水量力壓五大湖,貝加爾湖的超大容量究竟是怎麼來的?

蓄水量力壓五大湖,貝加爾湖的超大容量究竟是怎麼來的?

五大湖

我們知道,世界上水域面積最大的淡水湖泊是北美洲五大湖中最上游的蘇必利爾湖,面積是8萬多平方公里,差不多是貝加爾湖的2.6倍,而貝加爾湖在淡水湖泊面積中的排名也只能排到第六。

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貝加爾湖面積雖小,但確實一道狹長的「地縫」,其蓄水容量是蘇必利爾湖的20倍,比五大湖加起來的需水量還要多(貝加爾湖23萬億立方米,五大湖22萬億立方米)。那五大湖的水域總面積可是高達驚人的24萬多平方公里,比我國廣西省還大,是貝加爾湖的將近八倍。這種情況下,貝加爾湖以八分之一的面積,力壓五大湖的蓄水量,憑什麼?

從地理角度來說,貝加爾湖其實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淡水湖泊,科學家在湖底的岩層當中並未發現上古時代生物痕迹,因此它的形成不是由海陸變遷造就的,而是是由於歐亞板塊內部斷裂,從而形成一條極深的大裂谷。根據地質研究,貝加爾湖的底部深達上萬米,相當於馬里亞納海溝一樣的存在。而貝加爾湖僅有80公里不到的寬度。

這種深度是何等的恐怖?簡單說就是貝加爾湖現有的1600多米的深度,其實只有它實際深度的16%。在貝加爾湖形成之初,蓄水量可能高達上百萬億立方米,這是任何自然湖泊都無法企及的。

深度近萬米的貝加爾湖隨著時光的流逝,加上周邊河流的衝擊淤塞,逐漸的被填平。但光靠著河流的力量是無法把貝加爾湖填到現在的深度的,這一切還主要還得歸功於冰川運動以及地震。

在貝加爾湖斷裂帶形成之後,地球上又遭遇了無數次的冰期,冰川運動裹挾著大量的泥沙、碎石,甚至甚至周邊的小山,一齊湧入貝加爾湖,最終冰川融化,碎石積累在湖底,再加上地震使得兩岸陡峭的岩體崩落,日積月累,貝加爾湖的深度也隨之逐漸減小。

至於貝加爾湖的生物,他們大部分原本就是淡水生物,只是被冠以一個「海」字而已,而少數海洋生物則是在冰川消融時通過寬闊的葉尼塞河河道進入貝加爾湖的,冰川徹底消融後河道變窄,它們無法逃出,於是便生活在貝加爾湖中了。

由此可見,貝加爾湖的超大蓄水量來自於遠古地質運動形成的陡峭峽谷,這是五大湖所沒有的一個優勢,甚至在數個冰川期以前,也許貝加爾湖的容積量比現在更加龐大。所以不要被貝加爾湖現有的容量驚呆了,因為以前的它遠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強。

在古代,貝加爾湖被稱為北海,西周時期就曾有當地部落向周王朝臣服,到了漢朝時期,又有霍去病封狼居胥,飲馬瀚海,這個瀚海就是貝加爾湖。再往後,還有蘇武牧羊,以及唐、元、清對這一地區的短暫控制。不過在清朝康熙年間,被割讓給俄國。蘇聯時期,曾在此地做過核爆試驗,但僅進行了20多次,後來隨著冷戰結束,貝加爾湖逐漸恢復了昔日環境狀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草民有話說 的精彩文章:

「大清亡了」應該怪慈禧?溥儀卻喊出這個人的名字!

TAG:草民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