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記住祖國的鄉愁:滿族婚禮

記住祖國的鄉愁:滿族婚禮

記住祖國的鄉愁:滿族婚禮

記住祖國鄉愁的滿族婚禮

何曉芳  滿族文化學者

(用中國傳統大紅花新郎牽手新娘)

一場婚禮正在進行,全場場景以傳統紅色調為主題。背景牆上貼著以彩雲紋環繞的鏤空剪紙式大大紅雙喜字,彩門也同樣用紅綢緞搭建而成,印著「吳府」兩個大字。沿著迎娶新娘的走台兩側閃亮著紅燈籠。一看便知這是中國傳統式婚禮。在司儀的主持下新郎官登場,紅色的長袍馬褂;新娘姓吳,站在「吳府」彩門下,著一身類似旗袍款的紅色新衣,蒙有紅蓋頭,等著新郎走進彩門迎娶。司儀按照擬定好的流程一步一步的「指揮」新郎,新郎拿著帶朵大紅花的彩帶,一頭放在新娘手上,一頭自己拿著,牽引著紅蓋頭下的新娘在走台上緩步前行。司儀高喊:「跨馬鞍,平平安安」;新娘跨過一個彩金色的紅馬鞍;

(新娘邁火盆)

司儀再高喊:「跨火盆,紅紅火火」;

(新郎給新娘揭蓋頭)

司儀又喊:「揭蓋頭」!新郎應聲拿著一根小棍,輕輕挑起新娘蓋頭。新娘如此美麗,彎彎的眉毛,丹鳳眼,鑲嵌在橢圓白晰而盈潤的臉龐上。這種相貌一眼看上去感覺大有滿族美女的意蘊,可以在清代滿族貴族婦女畫像找到影子。司儀高喊夫妻互拜行頂頭禮,

(新郎親手給新娘喂餑餑)

然後,又讓新郎拿餑餑喂新娘,

(新娘大聲說「生」)

待新娘吃後問「生不生?」,新娘不好意思的連連回答「生!生!」

婚禮進行到此時已經明白,這是一場滿族婚禮。滿族是一個講究禮儀的民族,將本民族漁獵經濟傳統習俗柔入中國古代傳統婚禮的禮制中,形成本民族特有的婚禮儀制、儀規。當代滿族婚禮從儉,去掉繁縟,僅保留吉祥如意,祝福新人的情節。「跨馬鞍」、「邁火盆」,都是取其諧音而討吉利。馬是滿族人的親密朋友,火盆則是東北家家必備的取暖用具。「揭蓋頭」,往時,吹鼓手吹打,鞭炮齊鳴,新郞上前,以秤桿或馬鞭子將新娘「蓋頭」挑下,拋於屋頂或帳篷頂。新郎揭蓋頭後,立即用手撫發,象徵「結髮夫妻」。此時新郞新娘才能互相看到對方的模樣。現在僅用一根小棍代替,挑起新娘蓋頭即可。「合巹禮」,滿語稱「阿察布密」,俗稱「飲交杯灑」。新郎、新娘換飲交杯酒三次。當下,新郎、新娘以各種簡化的儀式代替,或者省略,或者相互敬禮。本次婚禮以頂頭替代。「餑餑」為滿語,滿族人食品。現代技術參與下,已經成為點心或者主食種類。以往,由女司儀將子孫餑餑煮熟,分給新郎、新娘吃,但不吃盡。由一小童於窗外連向屋內高聲問「生不生」,新娘、新郞需答「生」,以寓婚後能生兒育女。本次婚禮簡化為由新郎送入新娘口中,把新娘嘴裡塞個滿滿的。

(新娘父母親與新郎新娘一同站在大紅喜字前)

婚禮採取什麼樣的形式,是新人的個人選擇,體現新人的時尚和審美,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的表達。近二十幾年來,受西方文明影響,婚禮完全顛覆了中國傳統,以白色婚紗代替中國傳統紅色,以穿著緊身腰裙摻挽新郎直接面對眾人代替中國傳統新娘寬鬆穿著蒙蓋頭的含蓄。然而,隨著民族文化復興,中國傳統婚禮逐步恢復,滿族婚禮即是其中之一。隨著時代進步,滿族傳統婚禮形式得到改革,既保留原有民族特點要素又符合現代審美。由於滿漢文化長期交往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東北已經融合為被各民族所接受的代表性中國傳統婚禮,一種地域文化,被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除少數滿族文化學者尚能分清何謂滿族婚禮外,新人只取自己喜愛。現在,採用滿族婚禮的滿族人越來越多。本次婚禮的新郎與新娘是否為滿族人?筆者沒有過問,因為他們只要選擇了就一定有自己的緣由。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婚姻是人生轉折的大事,也是整個家族姓氏的大事,牽動著兩個血緣氏族。因而,古時在《禮記》中特別有一篇《昏義》,專門記載婚禮的行儀及婚姻對雙方整個家族的重大意義。《昏義》開篇即曰:「昏禮者,將行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儘管現代社會裡婚姻自由,男女擇偶自主,但一般情況下還是要徵求家長的意見,雙方家長同意為完美。同樣,婚禮形式也要徵求家長意見。本次婚禮採用滿族婚禮,一對新人的父母親想必也是很贊同。

接下來,本次婚禮新郎講話,向新娘發誓、向新娘父母表態,用以結束婚禮現場一對新人的活動。新郎講話使用的語言使在場大家都聽不懂,新娘當翻譯。讓大家感覺這新郎一定不是在中國長大的,紛紛猜測起來。再接下來進入必選項,由新娘新郎的家長登台,新郎父親講話。但是,登台的只有新娘父母,新娘的父親代表講話。他主要表達對兩位新人、自己唯一的女兒人生的祝福和父母的期望,但是說到女兒婚後即將隨新郎離開父母親出國遠嫁時,哽咽忍不住背過臉去。新娘此時隨著父親的哽咽淚奔起來,手裡緊緊的握著姥姥「臨走」時專門給她留下的婚禮大紅包,這是姥姥對外孫女人生的最後的中國式老人的祝福。中國的「80後」,在城市裡都是獨生子女,集父母和祖輩之愛於一身。他(她)們可以為所欲為獲得在家裡的一切,但永遠無法割捨父母和老一輩的疼愛。全場都為之動容,有的老人伸出手抹掉眼角的淚珠。聽說,新郎是中國人,但是爺爺輩時就去了歐洲定居。由於新郎從小在歐洲長大,因而說不好漢語。新娘在歐洲學習時與新郎相識,喜結良緣。父母親尊重他們的選擇。本次婚禮為何選擇傳統的滿族婚禮,沒有一絲洋味,這時刻,給出了圓滿答案。

用滿族婚禮記住祖國鄉愁,既簡單又樸實,雖然當事人沒有什麼高深的理論,但卻讓任何人感受到中國親情的熱乎乎溫度和千百年流淌在血液中的中華倫理基因。「婚禮」在中華文化的字典里,解讀男性和女性不同的人生價值和意義,宣誓人生新時期的開端、血緣的延續、父母對兒女的殷切期望,......。滿族和中華各民族都以自己的人生智慧創造了本民族的婚禮特色形制,使中國傳統婚禮五彩繽紛,任你選擇。

筆者衷心祝福兩位新人恩愛一生,子孫滿堂,幸福到老。

2018年8月21日

作者何曉芳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未跟隨渥巴錫東歸的那些人,現在已經成為世界性民族
滿洲1945,蘇軍以解放之名在滿洲做了什麼?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