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牽頭建膀胱癌資料庫 推動診療技術革新
信息時報訊 (記者 蔣雋 通訊員 張陽 劉文琴 於浩) 近日,由廣東省醫學會主辦、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承辦的第六屆膀胱癌高峰論壇在廣州召開。據參會的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黃健透露,由其牽頭成立的中國膀胱癌聯盟,已建立資料庫,並根據收集的數萬例病例統計出中國膀胱癌的發病特徵,推動診療技術革新。
男性膀胱癌發病率高於女性
據黃健介紹,任何疾病診療方案的制定和建議都是基於大量循證醫學證據和對經驗的總結。不過,包括膀胱癌在內的我國大部分疾病診療指南的制定,很少有基於中國患者的大數據研究結果可供參考,而國外相關研究往往可能存在人種等因素的差異使得參考價值降低。
為進一步推動中國膀胱癌診療,在中華醫學會指導下,黃健於2013年牽頭成立了中國膀胱癌聯盟,5年間,聯盟成員已涵蓋91家來自全國各地的三甲醫院。有賴於此,該聯盟收集了數萬例膀胱癌病例,成功建立起資料庫,完成中國膀胱癌現狀調查研究。
「2016年統計顯示,中國的膀胱癌發病率男性是8.65/10萬,女性是2.62/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的2%,排名第11位。男性膀胱癌發病率約為女性的4.4倍。」黃健表示,結合資料庫目前納入的44965病例分析發現,中國人的膀胱癌發病率比歐美要低,但從2000年到2011年,膀胱癌的發病率持續上升。
推進「微創+精準+免疫」治療
「膀胱癌的致病原因並不明確,目前只知道抽煙、長期接觸防腐劑、染髮劑等是高危因素。」黃健表示,「整個聯盟都在努力,一心推動中國膀胱癌疾病的診療發展,不斷推動膀胱癌診療革新。」
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微創+精準+免疫」的概念早已滲透在膀胱癌的診斷及治療過程。「對膀胱癌疑似患者,以前僅能通過膀胱鏡活檢的有創檢查方式確定診斷,而現在通過影像學與尿液檢測相結合的無創檢測方法即可以得到診斷。」黃健認為,精準的分子分型比傳統的腫瘤分級分期能夠更好地幫助醫生判斷患者預後,指導用藥。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泌尿外科副主任林天歆教授也指出,現在膀胱癌的治療已經進入精準治療階段,激光、內鏡、機器人、腹腔鏡等微創手術的精準切除既保證了腫瘤根治效果,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器官功能。如激光等新能源的應用能使原本需要切碎才能取出的膀胱腫瘤能完全切除;達芬奇機器人的裸眼3D視野以及穩定靈活的機械腕使得膀胱癌切除術中原來需要靠經驗和超高技術才能實現的性神經、性功能保留變得更加輕而易舉。
另外,隨著近年來免疫治療的發展,PD-1、PD-L1等藥物上市被批准用於各種腫瘤的治療,通過藥物調節人體免疫系統主動殺傷腫瘤細胞取得了令人震撼的效果。據了解,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組織或參與了多項此類藥物用於治療膀胱癌等尿路上皮癌的臨床試驗項目,目前多項臨床試驗項目的患者招募仍在火熱進行中。
(蔣雋 張陽 劉文琴 於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