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農曆七月半——一個被「孝化」和娛樂化的鬼節

農曆七月半——一個被「孝化」和娛樂化的鬼節

舊時杭州人有「七月十二接祖宗,西瓜老藕瞎蓮蓬」的說法,每到農曆七月十二的晚上,要接祖宗,除供茶點外,新喪之家的家人須在靈前哭泣至次日,親戚故舊皆往弔祭。而在十三、十五、十七三天都要作祭,直到十七日儀式結束後送祖……

今天已經不太看得到的河燈

舊時杭州七月半的習俗,真是隆重,可聽來自石家莊的瓶子姐說,在華北平原上生活多年的她,從未見過七月十五祭祖的儀式。

想來也是,七月半的習俗,早就淡了,早在明代,就漸漸開啟了全民狂歡的模式。

七月半的西湖

張岱在其名作《西湖七月半》里這樣描述七月半這天杭州人的「瘋狂」:

二鼓以前,人聲鼓吹,如沸如撼,如魘如囈,如聾如啞,大船小船一齊湊岸,一無所見,止見篙擊篙,舟觸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很難想像,明清時期的七月半這一天竟然成了全民狂歡的派對,以至於大多數人已經忘記了,它原本是個「鬼節」。

接引亡靈

以地支言之,夏曆七月(立秋——白露)屬申,與冬至所在的子(夏曆十一月)、清明所在的辰(夏曆三月),構成「申子辰」三合水局,水者,陰氣也,三合之水,汪洋恣肆,陰氣由申而發,居子則極,至辰乃消。

七月十五,節令在申,同時,月半太陰極盛(古時以月亮為「太陰」),故此,古人便以七月半為陰氣生髮之始,目之為鬼魂出沒的「鬼節」了。

七月半游湖

七月十五這個「鬼節」,其實是東亞文化圈共同的一個節日,日本人甚至把它當作「清明節」,祭祀的隆重程度要更甚於中國。《新概念英語Ⅱ》的最後一課《亡靈返鄉》,這樣敘述日本的「鬼節」:

A Festival for the Dead is held once a year in Japan. This festival is a cheerful occasion, for on this day, the dead are said to return to their homes and they are welcomed by the living.

明明是一個「迎接鬼魂回家」的日子,卻成了民眾的狂歡(cheerful occasion),本來在這一天會受到供養的先人的鬼魂,恐怕會有些無奈吧。

盂蘭盆會

自從西晉竺法護譯出《佛說盂蘭盆經》,七月十五這一天就開始被逐漸地「孝化」。經中有言:

願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餓鬼苦,生人天中,福樂無極。

咱們恐怕都有一個直觀的印象,祖先上推三代,便是極限了,三代以上的祖先,誰認識誰啊!可這部《佛說盂蘭盆經》*里,卻告訴大家,在七月十五這一天供佛施僧,功德可以延及七世父母,如此孝行,真是感天動地啊!

島國的盂蘭盆節

在下家中,每年七月半,奶奶都會置備魚肉、煙酒,以為逝去的先人「作饗」(招呼鬼魂來吃東西)。篩兩斤紹興酒,以滿滿一桌子菜肴相佐。

不過,此間儀式繁複、禮節隆重,在年輕一輩早已是一種「累贅」,因此,七月半這「鬼節」的祭祖,大有消亡的趨勢。而作為狂歡派對的七月半,則因為今日社會的節慶林立,毫無存在的必要了……

紙燈

注釋:

*《佛說盂蘭盆經》,歷來有學者以為,竺法護在翻譯時,為了迎合中土的孝道觀念而刻意加入了「七世父母」相關的語句,甚至有人以為此經是竺法護自製的偽經,如同《地藏菩薩本願經》。不過,由於這兩部佛經既合佛理,而又深契傳統的孝道,故此,在中土流傳極廣。


活動預告

0826 周日——跟佛系青年走讀《水滸》里的錢塘古塔

2018.08.26下午13:30-16:00

閘口白塔 - 錢塘江大橋 - 六和塔

蔡永祥紀念碑前拍攝的錢塘江大橋


參考資料:

1、【明】張岱《陶庵夢憶》;

2、《佛說盂蘭盆經》;

3、《新概念英語Ⅱ》;

4、《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彙編·華東卷》;

5、【清】范祖述《杭俗遺風》;

6、《綜考》(論文);

7、《中國鬼節與陰陽五行——從清明節和中元節說起》(論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讀梵 的精彩文章:

去卧佛寺求Offers?心靈還是得有個安放的處所

TAG:走讀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