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為何沒有生產重型坦克
原標題:二戰時日本為何沒有生產重型坦克
諾門坎戰役經典鏡頭:兩輛彈藥耗盡的日本89式「輕型」坦克想俘虜一輛陷在沼澤里的bt-7中型坦克,就拼全力把bt-7拽了出來,結果,bt-7剛爬出沼澤,就把兩輛日本坦克拽著往蘇軍方向而去。兩輛日本坦克全力後退,居然沒拉過bt7。那麼二戰日本為何沒有生產重型坦克呢?
二戰時包括二戰爆發以前,日本也有所謂的重型坦克,如91式95式重型坦克。只是以日本的標準衡量,91式重型坦克的戰鬥全重只有18噸,拿今天的標準看,只能算是輕型坦克。95式坦克僅生產4輛,95式重型坦克的戰鬥全重為26噸,比91式重型坦克增加了8噸。按照世界上通常的劃分方法,它只能算是中型坦克,而按照日本軍隊當時的劃分方法,戰鬥全重在20噸以上,甚至接近20噸的,都算作是「重戰車」。這種坦克與德美蘇英等國相比,無論是裝甲防護還是車輛的噸位,連這些國家的中型坦克也無法相比,也就相當於輕型坦克的水平。
91式
二戰期間日本沒有研製和裝備真正意義上的重型坦克的原因有三個方面。
一是受其本國軍事理論的影響。二戰期間,日本軍隊通常以戰車中隊或者聯隊的形式編製在各作戰師(旅)團的編成內,一直把坦克做為步兵進攻的支援武器使用,執行反步兵任務,而並非像蘇德那樣把坦克作為獨立的突擊力量而單獨編組,並重點用於與敵方坦克進行作戰,因此,坦克的裝甲防護僅以能夠抵禦步兵武器為標準,同時,其火炮多為膛壓較低的短射管炮,而炮彈則以反步兵和土木工事的榴彈為主。
95式坦克
二是受作戰對象反坦克能力的影響。二戰前期,由於日本的作戰對象與德國完全不同。日本軍隊主要是以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軍隊為作戰對象,這些國家由於比較落後,不僅缺乏甚至沒有裝甲部隊,甚至這些國家的陸軍連最基本的反坦克武器都非常缺乏,這一方面使日本僅使用輕型坦克就能做到所向披靡,另一方面,也由於沒有作戰需求從而限制了日本對研製重型坦克的重視,直到太平洋戰爭後期,日本與美國進行島嶼爭奪戰時,才頓感自己的坦克根本無法與美軍的坦克抗衡,轉而加強了重型坦克的研製,但已經為時已晚。
三是受資源因素的影響。重型坦克與輕型坦克相比一方面要消耗更多的鋼材,另一方面,在作戰使用中要消耗更多的油料。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本土資源極其有限,加之戰爭初期輕型坦克已經能夠滿足日本陸軍作戰的需要,因此日本將做為重要戰爭資源的鋼鐵和燃油,重點保障給日本的海空軍,從而使重型坦克的研究和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直到戰爭後期研製的三式、四式/五式中型坦克則是為了「本土決戰」用的,三式中型坦克的戰鬥全重只有18.8噸,1945年初才研製成功。四式中型坦克由著名的三菱重工業公司生產。四式中型坦克的戰鬥全重為30.8噸,五式中型坦克是四式中型坦克的改進型,其戰鬥全重達到了約35噸,那時日本已是「秋後的螞蚱」,四式坦克僅造出幾輛,五式坦克僅造出樣車,還未來得及在戰場上「露臉」,日本就戰敗投降了。
五式坦克
可以說,日本裝甲部隊的發展是由於其戰爭能力和決策層對戰爭形式把握不當造成的,根源是戰略上的問題。
※中國第一個被罵祖宗十八代的是誰?為什麼是十八代,而不是十九代
※小腳趾是雙指甲的人,你厲害了,你的祖上發明個詞,現在還在用
TAG:歷史人物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