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的快速興起與秦朝的迅速滅亡,都源於商鞅思想,這個說話你認可嗎?
原標題:秦國的快速興起與秦朝的迅速滅亡,都源於商鞅思想,這個說話你認可嗎?
戰國末年,秦國自秦孝公起開始了統一華夏的大業,總共歷時一百五十多年時間對六國攻城略地,到了嬴政執掌政權後,先後滅掉了六國,完成了中國的統一。
秦國所以能夠順利地兼并六國統一天下,得益於兩個重要原因。第一個是原先弱勢的秦國按照商鞅的思想實行變法,秦國的國力變得強大起來了。第二個是兼并六國的謀略得當,採取的是與遠國結為友邦,與近鄰為敵的謀略,這就是遠交近攻。當秦國為了擴大疆土與鄰國交戰時,由於地處遠方的國家是秦國的友邦,自然就不會去幫助秦國的敵國去抵禦秦國的攻擊。
遠交近攻只是秦國使用軍事手段統一天下的謀略,這個謀略雖然是成功的,但確保統一天下能夠成功的根本原因還是秦國按照商鞅的思想實行變法,商鞅所著的《商君書》反映出商鞅改革變法的一整套思想。
商鞅認為,要使一個國家變得強大起來,搞好生產糧食和軍隊作戰是其根本。朝廷必須對糧食的生產、軍隊作戰以及對人民的統治進行全面變法。作為最重要的戰略物資的糧食,要有充足的儲備,就要制定法律促使人民拓荒種地進行糧食生產。商鞅實施的變法是從朝廷的官員一直到民間的老百姓,是全方位的,參照網路對《商君書》的譯文,取其重點做一番簡要的介紹。
土地收歸朝廷所有,朝廷鼓勵農民去墾荒,並按照糧食產量的多少朝廷收取田賦。建立老百姓在官府中登記入冊的制度,生者入冊,死者除名,未經官府許可不得自由遷徙。
對民間的旅舍加以取締,以限制人口的流動。那些不安心務農的、私下到處結交遊覽的以及不願意務農的就不會到外面閑逛周遊,開設旅館的無以謀生就只能去開荒種地。沒有了旅館,老百姓的活動空間只限於家與土地之間,限制住了人口的流動,人民就不會有許多經歷,在社會上沒有廣泛經歷的人就會缺少見識,缺少了見識的人就會變得愚昧無知和遲鈍,愚昧無知和遲鈍的老百姓才不會想這想那,就會安下心來一心一意地在家耕種土地。
限制百姓經商,加大對經商者的徭役和加重對他們的稅收,下令商人不準賣糧,做農民的也不能買糧。商人買不到農民的糧食就沒有的賣,就是私下買了農民的糧食也不能出售,不能賣糧食也就無利可圖,沒有了生活來源只能去務農種地,農民不能買糧食吃就只能去種地以收穫糧食。大幅提高酒肉等奢侈品的賦稅,讓賦稅高處成本的十倍,這樣,賣酒肉的商人就會減少,農民就不可能盡情地飲酒作樂,農業生產就不會耽誤,官員們也就不會大吃大喝。朝廷的政事就不會拖延。
禁止富有者僱傭勞工,靠給他人做工而生活的人就沒有地方混飯吃,這樣一來,他們就只能去務農,以養家糊口。
禁止一切娛樂行業和奇裝異服的存在,這樣一來,農民在務農時就看不到奇裝異服,在家休息時就聽不到樂聲,農民就不會想入非非,精神就不會渙散。沒有了奇裝異服和樂聲,農民的心思就會全部放在農業生產上。
按照商鞅思想對秦國的糧食生產進行了變法以後,與其它六國相比,秦國的糧食儲備很快就充足起來了,戰爭所需的最重要的物資有了,秦國接下來就是要發動對外戰爭以擴張領土,再看看商鞅對軍事方面的變法。
在跟敵國作戰時,將、屯長這些軍官如果沒能割取敵國官兵的頭顱,按照新實行的軍法,將、屯長的頭都要被殺。對外作戰時割取敵人的頭顱三十三顆以上,就達到了朝廷規定的數目,可以升爵一級。軍隊圍攻敵國城邑,能夠割取敵人頭顱八千顆以上的、或在野外作戰中能夠割取敵人頭顱兩千顆以上的,就達到了朝廷規定的數目,各級將吏都能得到賞賜,都可以升爵一級。底層的士兵五人為伍,一人違法犯罪其餘四人連坐處罰,並連坐其家屬。
秦國按照商鞅思想對農業的變法使秦國有了糧食,又按照商鞅思想對秦國軍隊在作戰時,變出了與其它六國完全不一樣的軍事法規,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這種軍隊的戰力該有多麼強大,其它六國的軍隊根本就不是秦國軍隊的對手,秦國滅六國統一天下已經不存在疑問,只是何時能統一的問題。
軍隊打了勝仗朝廷是會對官兵進行的獎勵的,但是,以官兵割取對方頭顱的數量多少論功行賞,戰爭就變成了純粹的屠殺。秦國軍隊對外作戰必須得戰勝對方,如果是戰敗,自己將要被朝廷以軍法殺頭論處。秦國官兵在戰場與對手作戰不只是要取得勝利,而是必須要殺死對方並割取對方的頭顱,而且還要達到朝廷規定的殺頭數量,秦國軍隊戰力強悍的秘密就在於此。
因戰敗而投降的官兵不得虐待和殺害是現代戰爭的法則,即使是沒有形成這個戰爭法則的春秋戰國時代,一般來說兩國交戰的目的也只是為了戰勝對方,使對方屈服,並不大肆屠殺放下武器投降的官兵,滅國的戰爭也大致如此,這就有了孫武關於戰爭「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上策的經典論述。可是,秦國按照商鞅變出來的軍法把戰爭的「規則」給改變了,就是投降的官兵也一律割頭論處。六國人稱秦國軍隊為虎狼之師,指的就是秦國官兵在戰場上拼殺時的兇狠程度,腰裡栓著剛剛割下的血淋淋的人頭,還要大聲嗷嗷叫喊著向前勇猛搏殺。採用這種與其它六國完全不同的軍事法規作戰的軍隊幾乎是攻無不取、戰無不勝。
秦國吞併六國的軍隊是兇殘屠殺的割取人頭的大軍,在吞併六國的過程中總共殺戮六國官兵有一百五十萬至一百八十萬之多,再加上戰死的五十多萬秦國官兵,軍人總計死亡有二百多萬,當時的中國人口也就兩千萬左右,僅秦國發動吞併六國的戰爭中致死人數占當時中國人口的十分之一還要多,商鞅變出來的軍隊作戰的法則讓六國的軍隊和百姓聞風喪膽。
商鞅對秦國軍事方面的變法使秦國變成了七國當中唯一的以軍事事務為主的國家,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軍國,朝廷的主要辦的大事兒就是徵招百姓青壯年入伍以支援前線官兵參戰。商鞅改變的軍法給了秦國百姓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這就是上戰場努力殺敵建立軍功,有幸活下來的建立軍功者能受到獎勵與進爵。
秦國吞併了六國以後天下歸一,對外擴張的戰爭沒有了,老百姓也就沒有了上戰場殺敵以立軍功改變命運的機會,社會階層從此被固化了,草民社會地位的上升渠道被堵死,草民只能永遠當被統治者統治的草民。
商鞅對農業和軍事實行了變法,商鞅思想里又是怎樣統治人民的呢?他又變更了什麼樣統治人民的法規呢?
商鞅主張禁止朝廷的大臣、以及諸大夫做發表見聞、辯論和到外地居住遊說之類的事兒,為的就是讓老百姓什麼見聞都聽不到,這樣老百姓就會變得愚昧無知,使朝廷統治下的國民變得愚昧無知是商鞅思想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秦國的人也不準接受外國給予的封官進爵,這樣老百姓就不會看重學問,不看重學問的人就會愚昧。
商鞅說了,人民弱了,國家(朝廷)才能強大。人民強了,國家就會弱小。要想使國家(朝廷)強大起來,就必須設法讓人民變得軟弱下去,能讓人民變得軟弱的就是有本事的朝廷,就是有道之國。商鞅統治人民實行的是貧民、辱民、弱民的策略。貧民就是想辦法讓老百姓生活的貧窮,不能讓他們過上富裕舒心的好日子。辱民就是讓人民在強大的朝廷面前處處感覺到屈辱沒有尊嚴,只有生活貧窮、沒有了尊嚴、屈辱、愚昧、無知、遲鈍的人民才會變得軟弱,軟弱的人民才便朝廷於統治,才能顯示出國家力量的強大。國家是什麼呢?這裡的國家絕對不是指行政區域,而是指的朝廷。中國的封建統治者很會混淆朝廷與國家的概念,殊不知他們把國當成了自己的家,他們是以國為家的統治者。對秦國的老百姓來說,國家的強大就是官府的強大,官府越強大,黎民百姓就會越弱小、越遭殃。
朝廷統治人民不能實行善政,所謂善政就是善待自己國家的國民,不能善待他們,善待國民社會上出現的奸民就會多起來。朝廷任用什麼樣的人做官員來統治秦國的人民呢?商鞅認為,用善良的好人統治邪惡的奸民與善民就會對對國家產生不利,到最後必然要使國家生亂,以至於削弱國家(朝廷)的力量。用奸民做官員來統治好人和善人,社會就會變得有秩序,就會加強朝廷的力量。
用好人(善人)當政,民眾就只愛他們的親人,用壞人(奸人)當政,民眾就會親近朝廷遵守朝廷法令。
商鞅所謂的奸人是什麼人呢?我們無從得知,我看過的譯文注釋里也沒有明確的解釋。但從用「奸」這個字組成的詞中我們可以找到一些答案,比如漢奸、姦細、通姦、奸詐、姦邪、奸佞、狼狽為奸等等等等,從這些詞里不難看出,與「奸」字沾邊兒的人可不是什麼好東西,絕對是品行惡略、行為不軌的壞人。
商鞅對犯輕微罪行的人也要使用重刑,只有這樣才能減少犯罪,並首創了中國的連坐制度,一人犯法全家都要株連,鄰居不揭發檢舉犯罪的人同樣有罪。商鞅開創的是一個全新的人人都自卑和自危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裡,每個人都在監視著周圍的人,每個人也都在被周圍的人所監視。
商鞅容不下讀《詩》《書》做學問的人,他認為,凡是讀《詩》《書》的人都巧言善辯,最容易產生奸人,對農耕作戰型的社會為害不淺。商鞅一方面把奸人看成是國家的財富,用奸人來統治國家,另一方面卻又要防止社會上產生奸人,實在讓人鬧不明白。商鞅寫道,禮、樂、《詩》、《書》、仁善、賢良、敬父母、敬兄長、廉潔、智慧這些東西和現象不能存在,存在這些東西和現象的國家,就是國君不讓老百姓去打仗,國家也一定會削弱以至於會滅亡,禁止了這些東西和現象的國家才會興盛並能稱雄天下。
以上只是選摘部分《商君書》的譯文,《商君書》的內容遠不止這些。僅就以上內容分析一下商鞅,他這個人心裡想的,是不是跟天下正常人想的不一樣呢?但也不完全是這樣,商鞅有時也會表現出熱愛人民的一面。他告誡秦國的國君,要熱愛自己的國民,只有這樣老百姓才會為國君賣命。國君不熱愛自己的國民,老百姓也不會為國君賣命。但是,話又說回來了,用奸人管理秦國的老百姓,要讓他們去貧民、愚民、辱民和弱民,讓他們沒有了尊嚴,老百姓再愚昧、再呆傻、再臭不要臉,也感覺不到秦國的國君對他們的愛,商鞅所說的國君對老百姓的愛就顯得太荒謬了,是這樣吧?
膨脹和趨利是行政權力具有的兩個特性,不存在人民監督的封建社會的行政權力更是如此,更何況按照商鞅的主張朝廷要使用奸人來統治國家,還能為老百姓幹什麼好事呢?商鞅想的是讓老百姓生活的貧困、屈辱與軟弱,不敢抗爭奸人掌管的官府,官府的奸人則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對付天下的老百姓,社會在官府的高壓狀態下實現了穩定,作為個體的人是對抗不了官府的,這個讓人一想就能明白的淺顯道理商鞅心裡最清楚。但是,秦國和後來的秦朝統治者卻忽略了商鞅統治人民的思想埋下的禍根,軟弱的人民對秦國的邪惡統治充滿了恐懼,恐懼的背後則是內心深處對秦國官府的怨恨,只不過秦國對外發動的兼并戰爭掩蓋了朝廷與老百姓之間的大部分矛盾,一旦兼并戰爭結束,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矛盾就突顯出來。怨恨化解不了就會越積越深,越積越深的矛盾遲早會有大爆發的時候,只是爆發的起點在哪裡以及是什麼時間都不確定。
歷史上由反朝廷的武裝推翻前朝之後新建立起來的新朝代大都實行開明統治。秦國吞併六國統一天下建立了秦朝,對它吞併的六國來說是新的朝代的開始,但對秦國的國君來說卻不是這樣,秦朝是秦國統治的延續,只是它統治的版圖擴大了。秦國的末代國君嬴政當上秦朝的第一個皇帝,他能夠最後統一六國建立秦朝得益於商鞅變出來的新法,商鞅的新法使秦國的統治者嘗到了甜頭兒,嘗到了甜頭兒的秦朝統治者,也絕對不會放棄商鞅變出來的新法,朝廷必然會使用武力維護商鞅的新法並加強對人民的統治。
商鞅一向被國人標榜成為戰國時代的法家、改革家和思想家,對中國社會的進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是個值得肯定的歷史人物。但商鞅為秦國實行的都是什麼法?都在哪些方面進行了改革?作為思想家商鞅頭腦里思考的又是什麼?教科書里只是泛泛一談,我們找不到具體的答案,為什麼?這裡面有兩個不能讓世人知道的原因。第一,《商君書》是專門為封建帝王寫的一本書,是封建帝王如何治理國家統治人民的秘藏經典,只有最高統治者才可以看到,在網路還沒有出現的年代不可能傳到民間。第二,凡是看過《商君書》的、頭腦里有是非觀念的人,絕對能感覺到商鞅的思想有些不對頭,而且不對頭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這就需要對法家、改革家、思想家的商鞅重新認識,並作出對他正確的評價。
從《商君書》里我們可以看到法家商鞅對秦國進行的改革以及他的思想。說商鞅是法家、改革家不可否認,因為他制定出了許多新法,也的確對秦國的舊制進行了改革。說商鞅是思想家卻欠缺了絕對不能少的兩個字,這兩個字就是缺德或邪惡,他是邪惡的思想家,而且不是一般人能想像出來的邪惡。這麼一個邪惡的思想家卻能促進了中國社會的進步,這叫什麼邏輯?
商鞅不僅是戰國時代的奇才,也是天下古今中外少有的奇才。商鞅滿腦子裝的都是一般人想像不出來的壞水兒。有朋友網路發文說商鞅陰毒損壞,這話還說錯了,商鞅不是個陰險人物,他不會當面說好話背後下毒手,他一點兒也不隱瞞自己的邪惡觀點,商鞅來的全是陽的,是光明正大的毒、損、壞,是華夏出現的第一個陽謀家,他的陽謀堂堂正正,他思想出來的一整套嚴厲統治人民的惡法一筆一划地寫在他的《商君書》里。《商君書》對中國歷代封建統治者都造成了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商鞅愚化人民的思想,數千年以來的統治者都樂此不疲地實行著這一招數。商鞅禁止人民識字接受教育,後來的統治者是用文字來愚化人民,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從歷史書籍中看得到、也感覺得到。
商鞅早先被魏國的相國公叔痤推薦給魏惠王,魏惠王不肯用商鞅,為什麼不用呢?我們無從得知,最有可能的就是魏惠王對商鞅治理國家的壞主意聽不進去、也接受不了,雖說都是站在統治階級的層面上,但魏惠王跟商鞅心裡想的不一樣,他不是個壞人,至少沒有商鞅那麼壞。贊成商鞅邪惡思想的統治者必須是跟商鞅一樣的壞人,兼并六國的秦國幾代國君能夠接受商鞅思想變法,腦子裡裝的絕對也是跟商鞅腦子裡一模一樣的壞水兒,更得包括最後完成統一大業的秦始大皇帝。
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商鞅的愚民思想對民間所藏的書籍來一次收集焚燒,對做學問的、聚集在一起辯論爭論的、寫詩寫書的這些能讓人民變得聰明的有知識的人進行一次徹底的剿殺,這就是發生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焚書坑儒,一定要徹底剷除對朝廷統治造成隱患的儒,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令殘暴的統治者時時都感到頭疼的大難題。儒就是現在所說的知識分子,在秦始皇的眼裡,知識分子都是反動的,會威脅到他的統治,必須徹底肅清。現在有的人還在為秦始皇是否真的對知識分子下過毒手持懷疑態度,甚至為秦始皇的燒書進行辯解,似乎秦始皇沒仔細看過《商君書》,似乎秦始皇對商鞅愚民思想理解的不深也不透,似乎秦始皇是一個開明皇帝,是幾代國君的導師商鞅思想熏陶下出來的一個特別不合格的弟子,這種認識太荒謬了吧。
焚書坑儒有作用嗎?秦朝前前後後的那段歷史我們知道的不多,秦朝統治人民的暴行也見不到古人詳細的記載,書燒沒了,寫書的儒坑殺的也差不多了,當然是起了作用,但想用焚書坑儒的辦法保住秦朝血染的萬代江山不變顏色起不了作用。人類的知識和歷史需要由文字來承載,可老百姓內心深處對秦朝統治者的仇恨卻無需文字來表達,秦王朝的暴戾統治老百姓時時刻刻都能夠感覺到。
秦國在吞併六國的戰爭中採取殺人割頭立功受獎的方式統一了中國,傷害到的人太多太多了,中國的家庭大都是以老少不分家的三代組成,可以這麼說,因戰爭死亡了二百多萬人,幾乎每個家庭都是戰爭的嚴重傷害者。古往今來所有的戰爭從來沒有使這麼大比例的家庭受到傷害。事情明擺在那裡,僅秦國發動的統一中國的戰爭就足以使普天之下的老百姓對秦王朝恨之入骨。
後來的秦王嬴政統一了中國,對他個人來說是完成了統一大業,對包括秦國在內的六國黎民百姓來說卻是另一個巨大災難的開始。戰爭過去之後老百姓等來的不是恢復戰爭遺留下來的創傷,不是休養生息發展生產,被戰爭嚴重傷害的老百姓又開始了他舉傾國之力大興土木建設,修馳道、建阿房宮、在北方各國原有長城的基礎上連接長城,為自己建造規模宏大的皇陵,使用的巨大財力、人力和物力只能是來自對黎民百姓的橫徵暴斂。修建始皇陵役使人夫五十多萬,歷時漫長的三十多年,皇陵建成以後,參加此項工程的五十多萬民夫悉數被坑殺(從對秦始皇陵的保密效果來看,監工的兵士也應該一個不留地被屠殺)。連接長城有多少人死亡誰也說不清,歷史只給我們留下了孟姜女哭長城的一段凄慘的故事,再加上北伐匈奴的官兵又死亡了多少人都是未知數。秦國幾代國君發動的統一天下的戰爭和始皇帝嬴政建立秦朝之後因各種原因致死的老百姓的人數加在一起恐怕不會低於三百萬,這是中國第一次這麼大規模的人口非正常死亡,秦王朝嬴政把孽作到了極點,老百姓對秦王朝的仇恨先前是銘記在心,再加上新的仇恨又來了一個刻骨,舊恨新仇累積在一起,生吞了統治者的心都有。秦王朝統治者已經成為了天下老百姓的公敵,這樣作惡多端的朝代註定要滅亡,天下百姓等待的反秦到來的時機不會太遠了。
公元前二零九年歷史出現了重大的轉機,陳勝、吳廣被朝廷徵兵戍守邊疆,途中因大雨被困在了大澤鄉,耽誤了報到的日期,按秦朝混不講理的惡法這些人應該被斬首,與其無辜被殺頭不如反秦,或許還有出頭之日,天下反秦的第一把大火就這樣讓陳勝、吳廣給點起來了。
天下統一之後到陳勝、吳廣起兵反抗秦朝官府,官府的軍人走向戰場斬殺敵國士兵的頭顱建立軍功的事兒早就沒有了,自然廢除了。秦朝軍士缺少了秦國時代殺人割頭建立軍功的動力,官府的軍隊面對的反抗力量又不是敵國的官兵,軍隊的底層士兵又都是來自普通的老百姓,其戰力大打折扣,秦皇朝疲於應對,嬴政當初建立起來的皇朝離滅亡不遠了。
秦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嚴密統治的一個朝代,朝廷有著無比強大的力量,人間任何零星反抗都很容易被朝廷輕而易舉地鎮壓下去。但秦王朝無比強大的力量的基礎卻是建立在天下老百姓對它的刻骨仇恨上。陳勝、吳廣發起的反抗秦朝官府的行動是一條引燃火藥桶的導火索,天下的老百姓紛紛揭竿響應,反抗官府的行動一下子席捲了華夏大地。有意思了吧,天下老百姓奮起反抗秦朝官府是不是有點兒像哈夫·張費盡心思地去尋找的人民戰爭?秦王朝從此走上了一條順當的下坡路,而且這個下坡路的坡度還不小,嬴政使用殘暴手段好不容易經營起來的幻想著延續萬代的朝廷短短兩年時間就滅亡了。
秦朝的幾代國君都是商鞅的學業有成的忠實弟子,邪惡的商鞅思想被秦國的國君繼承下來,他們根本不把治下的老百姓當人來看。商鞅思想向秦國的國君表明,他們統治的那些東西根本就不是人,而是會說人話又會幹活的像牛和馬一樣的畜生,可以由他們隨意地役使和殺戮。
欣賞秦始皇的人當然要使勁地誇誇他所創下的豐功偉績了,說他是順應歷史潮流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大業,統一之後又修了馳道,連接了長城,順便捎帶著把度量衡也統一了一下,卻閉口不談秦始皇按照商鞅思想進行的邪惡統治和殺人如麻的罪惡。按照秦始皇順應歷史潮流統一中國的說法,現代與之相比的希特勒,不也是在「順應」歷史潮流用戰爭來統一歐洲嗎?最好不要往特別殘暴的君主秦始皇臉上塗脂抹粉,那真的不是一件好事,因為讚美他和欣賞他的人,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壞水兒商鞅,跟壞水兒商鞅站在同一個立場上一點兒也不光彩。
?
最後還是要說到商鞅,無論是秦國的快速興起和秦朝的迅速滅亡都不能不提到商鞅所著的《商君書》,《商君書》反映出來的是商鞅一整套邪惡治理國家的思想。秦國的幾代國君都奉商鞅思想為治國的法寶,商鞅邪惡的治農治軍思想是使秦國快速興起統一六國的重要原因,商鞅邪惡的統治人民的思想也是秦朝迅速滅亡的重要原因。
※秦始皇遲死二十年或者扶蘇繼位,陳勝項羽劉邦還會不會造反成功?
※為何南方發展這麼快?最大的功臣是誰?是秦始皇
TAG:一條尋秦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