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景德鎮:多彩的「窯變」 改革開放40年·產城之變

景德鎮:多彩的「窯變」 改革開放40年·產城之變

科技日報記者 寇勇

40年,在歷史長河中不過是短短一瞬;40年,卻又是造就閃光歷史的寶貴時光。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城鄉面貌煥然一新。那些具有豐厚歷史積澱,因一產而興、一業而旺的城市,在改革和開放的雙輪驅動下,老城市、老產業煥發了勃勃生機;在科技與創新的有力支撐中,不僅誕生了新的機遇,也讓傳統優勢產業走得更遠,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科技日報從即日起推出《改革開放40年·產城之變》系列報道,從一批特色城市的產業、城市之變,折射改革開放給古老神州帶來的嶄新變化。

7月1日,景德鎮陶瓷集團正式掛牌,集團整合了景德鎮紅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陶瓷進出口公司、國瓷館陶瓷有限公司、金品陶陶瓷有限公司和國家用瓷辦公室、景德鎮陶瓷協會等多個國有企業單位,業內人士稱之為助力景德鎮陶瓷產業駛向新藍海的「瓷都號航母」。

時間回溯10個月,2017年10月18日,擁有全球上萬名設計師體量的洛客共享設計平台,在景德鎮布局成立佔地7萬平方米的「洛客·景德鎮陶瓷設計中心」。洛客共享設計平台創始人賈偉說,時代的變革給了設計師無限的想像,從農業時代到互聯網時代,下一個將是想像力的時代,洛客在景德鎮構建的全球性陶瓷設計平台,要把有想像力的人帶到景德鎮。

從宋朝景德元年皇帝賜名開始,景德鎮有著太多的傳奇和故事。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座具有工業雛形的城市,千百年來景德鎮熊熊燃燒的御窯爐火,在烘焙出無數精美瓷器的同時,也映照出這座城市跌宕起伏的歷史軌跡。而改革開放40年,正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景德鎮,是一座可以與世界對話的文化名城。」景德鎮市委書記鍾志生如是說。

窯變:起於瓷,展於色

窯變,是瓷器燒制過程中的一個專有名詞,主要是指瓷器在燒制過程中,由於窯內溫度發生變化導致其表面釉色發生的不確定性自然變化。

窯變的結果,或廢(病)或寶,全在於窯工對經驗的把握,而現代科技的介入,使窯變的密碼得以科學地詮釋。鄧希平,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為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之一,高溫色釉瓷又稱「人造寶石」,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從1984年擔任建國瓷廠副廠長、總工程師開始,及至瓷廠改制後成立的「鄧希平工作室」,30多年來,鄧希平在解密恢復一系列失傳工藝的基礎上,創新了40多種顏色釉,複製出可生產的傳統顏色釉瓷器品種達1000多個,其研究的「窯變釉里藏花」生產工藝,創造出了「鳳凰衣釉」「羽毛絲釉」「翎羽釉」等一系列全新的窯變釉,使景德鎮的窯變生產技術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

鄧希平作品

今年76歲的鄧希平,被譽為景德鎮陶瓷顏色釉「女王」,也是景德鎮唯一高溫色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她創作的許多顏色釉作品被國內外著名博物館收藏,其價格比肩於景德鎮頂尖的國家級陶瓷藝術大師,其中代表作品「300件郎紅釉美人肩花瓶」多次被選作國家主席出訪禮品。

在科技與藝術之間,鄧希平用辛勤的汗水,搭建了一座多彩的橋樑。這座橋樑使她獲得了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獎和中國陶瓷藝術設計終身成就獎等無數大獎。既是科學家,又是藝術家,這是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的鄧希平始料未及的。「沒有改革開放的好時代,眼前的一切都無從談起!」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她由衷地說。

藝術:善於器,利於技

「陶舍重重倚岸開,舟帆日日蔽江來。」在歷史的長河中,景德鎮曾經以開放包容的胸襟塑造了「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的城市形象,這一形象,有興旺、有衰敗,但從工匠的趨同到藝術家的聚集,則是改革開放以來,景德鎮展現給世人的一道靚麗的風景。

如果說,鄧希平經歷了從科研創新到藝術創新的歷練,而方衛國則走了一條從藝術創作到技術升華的互補之路。

今年54歲的方衛國,早年就讀於上海戲劇學院,後分配到國家話劇院工作,作為國內知名的舞台美術設計師,他曾參與策劃數十個重要活動的舞美設計,在業內有著廣泛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方衛國曾長期從事宣紙油畫的全新嘗試,將西方的形式技法、東方的題材內容融合在一起,尋求一種全新的審美認知。2004年方衛國開始介入陶瓷藝術創作,對自然紋理的鐘愛和利用,使他在石與火的涅槃中找到了藝術創新的靈感源泉。

方衛國作品

十多年來,方衛國離開繁華的北京,一頭扎進景德鎮、扎進藝術創作與陶瓷技法與溫度控制的探索中。從郊區的茅舍小屋到城中寬敞的個人工作室,通過對色釉、色料等不同材料的千百次試驗和積累,方衛國的陶瓷繪畫終有所成,無論是青花、新彩、粉彩或顏色釉,其筆下的形象都遠離傳統窠臼,尤其是那些因窯變而自然生成的釉斑,使作品極具張力和靈動。近年來,方衛國的作品遠播海內外,成為3萬多名「景漂藝術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見微知著,嘗鼎一臠,從景德鎮的客居者到瓷都大家庭的忠實成員,方衛國們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與這座千古名城共同走過了一段由陌生而融合共生共贏的時代旅途。

發展:始於民生,成於民心

上世紀80年代,到過景德鎮的人,無不為其煙塵瀰漫的惡劣環境掩鼻。站在高處俯瞰,整座城市猶如被一口黑鍋倒扣,古時「俯看全境如焚火,三千爐灶一齊熏」的繁華景象,在新時代城市發展中卻成為生態環境改善的攔路虎。當時曾有人質疑,景德鎮如何宜居?千年窯火能燒出乾淨的城市嗎?

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對此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今年7月23日,景德鎮新昌南湖拆除圍擋後迎來了第一批市民。但見碧水藍天交相輝映,曲徑花木互為襯托,許多人的朋友圈都被眼前的美麗景緻刷屏。今年48歲的私營陶瓷業主熊文海徜徉其中感慨良多,30年前曾經是宇宙瓷廠學徒小工的他,見證了這座城市的變遷。「過去因為環境不好,有過多次外出闖蕩的經歷,現在家鄉的天清了、水綠了,創業的氛圍也更好了,還去外面幹什麼?」他說。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十大國有瓷廠的關停改制,到大型煤窯、重油窯陸續被中小型燃氣窯、電窯取代,從灰磚泥瓦的工業廠房到陶溪川、名坊園、瓷立方和國家級高新區等等多姿多彩的產業園區,在砥礪奮進的征途上,景德鎮一系列利民生、聚民心的改革舉措,帶來的變化著實顯著。與位列中國氧吧城市50強相對應的是,2017年,景德鎮生產總值剔除價格因素影響,比1978年增長68.2倍。

「浴火斑斕終入世,從此春秋更從容。」祭起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兩大法寶的景德鎮,在多元化融合發展提升城市品位的同時,承載中華文明精髓的陶瓷文化正在閃耀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來源:科技日報 圖片除註明外均由作者提供

編輯:岳靚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緊急擴散!這些都是傳銷
從保護區到海洋館,江豚「搬家」,為繁育還是為利益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