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10年項目選拔到來之際 美國科學界發現自己沒錢了
(圖片來源於Nature)
每隔10年,美國天文學界就會為接下來的10年設定研究重點。目前,選擇本世紀20年代重點項目的程序剛剛開始。今年7月,美國國家科學院(NAS)發起了第7次10年天文觀測(Astro2020)活動,呼籲業內為未來的望遠鏡和太空任務踴躍提出建議。在未來1年中,這些建議將在公開會議上收集、評估和討論。項目排名將於2021年公布。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優先項目將在未來幾十年內建立起來。
一直以來,為期2年的討論程序被視為達成共識的黃金標準——從地球科學到固體物理學,許多其他領域都採用了這一標準。但隨著天文學進入「大科學」時代,部分科學家認為,這套沿用了幾十年的撥款程序,需要重新討論和修改。
當前,科學給人帶來的興奮程度前所偉業。人們知道類地行星正圍繞其他恆星運行,宇宙學家正在具化「暗物質」和「暗能量」。得益於智利的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和路易斯安那州的激光干涉儀引力波天文台(LIGO)等設施,人類對宇宙的觀測進入了全新領域。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但凡能夠探索這些前沿領域的大型設施,無一不需耗資數十億美元,且設計、建造和運營還需數十年時間。例如,ALMA於1990年提出,2013年才投入使用;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於2000年獲得批准,預計到2021年才能發射;2010年立項的智利大型天氣觀測望遠鏡,將在2023年開始繪製天空。換句話說,下個10年的重點項目,要到2030年才能看到曙光。
因此,美國科學界面臨著一項艱巨的任務。每一代的設施都變得越來越昂貴和難以建造,運營成本越來越高。與此同時,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研究預算基本持平。因此,可以同時進行項目越來越少。
人們之前已經做出了艱難的決定,關閉雖老舊,但仍在運作的哈勃望遠鏡。然而事實證明,省下哈勃望遠鏡的維護費用,也不足以添補新望遠鏡的虧空。隨著更多的大項目上線,這些壓力只會變得更大。
與此同時,國際競爭正越來越激烈。歐洲航天局已經規劃好了到2044年的項目,其中包括一個先進的太空X射線觀測器;歐洲南方天文台已經為其位於智利的超大望遠鏡(ELT)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從20年代中期開始,它直徑39米的鏡面將會收集到10倍於今天最大光學望遠鏡的光。同一時期,2016年,我國在貴州省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並計劃發射一架可與哈勃太空望遠鏡匹敵的望遠鏡。
如果不搭別人的便車,美國科學家在2030年將缺少類似設備,進入面臨一個無法接受的兩難境地:要麼支持現有的項目,放棄美國在先進領域的領導地位,要麼放棄對現有研究領域的資助,轉而支持一些世界領先的設施。
太空活動高昂的費用一直由聯邦政府負擔,JWST的總賬單已經超過了90億美元,擬議中的廣角紅外巡天望遠鏡(WFIRST)將耗資至少30億美元,該望遠鏡將用於探測本世紀20年代末發射的系外行星和暗能量。
但是,這2個項目都因成本問題而飽受批評。今年2月,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曾提議取消後一個項目,儘管國會還是批准了對該仙姑的資金支持。此外,即將上任的NASA局長布里登斯汀(Jim Bridenstine)質疑任何大型科學任務的必要性。他在5月6日表示:「如果我們能夠利用多顆衛星完成較小的任務,那麼其中任何一顆衛星的運行時間都不會超過10年,不僅是現在,以後也是如此。」
其實考慮到通貨膨脹,JWST的成本與哈勃望遠鏡相當:1990年的30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90億美元。即便是在2014年的撥款高峰期,JWST也只消耗了NASA 176億美元總預算的不到4%,幾乎相當於當年NASA科學預算的13%。
即便如此,已經在實施的大型項目的成本仍在侵蝕著現有預算,這個問題在國家科學基金會尤其嚴重。在那裡,地面設施的資金和運營成本來自不同的賬戶。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每次設立建造新望遠鏡的項目時,運行成本必須從現有設施維護和研究經費中摳出來。其他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資助的領域,如生態學,也面臨著同樣的挑戰。
另外還要考慮到,國家科學基金會能拿得出錢,還是建立在封存舊設備,預算會增加的基礎上的。例如,位於亞利桑那州南部的McMath Pierce太陽望遠鏡,馬上將成為Kitt山頂遊客中心的一部分。
※普華永道ICO報告:ICO交易方興未艾 今年前5個月融資規模已超往年
※微軟用AI繪製高解析度地圖 及時給地球「診病」以預防自然災害
TAG:前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