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提升效率的深度工作法

提升效率的深度工作法

如果你也曾遇到工作效率不高的難題,推薦你閱讀一本書:深度工作。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卡爾.紐波特,他是一位理論計算機科學家,通過深度工作方法,作者在大學畢業後的10年里出版了4本書,並在MIT獲得博士學位。

作者在書中定義了兩個基本概念:深度工作和浮淺工作。

深度工作(Deep Work): 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註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複製。

浮淺工作(Shallow Work):對認知要求不高的事務性任務,往往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新價值,且容易複製。

作者列舉了大量浮淺工作方式的例子:

這些行為都是效率殺手

將電子郵件設置為自動刷新

在此條件下,一旦收到新郵件你就獲得自動推送,如果你去閱讀郵件,原有工作任務就中斷了,但是又不可能完全開展新任務而不念及舊任務,念及舊任務就形成「注意力殘留」,從而不能百分百投入新任務。

中斷得越多,注意力殘留越多,總體上的工作效率就越低。

即時回復郵件/頻繁的項目例會/不停地刷微信等社交軟體

很多人習慣了一收到新郵件就回復,以及很多公司安排了繁多的各種項目例會,不斷地將員工時間切成碎片。

哈佛商學院教授萊斯利· 佩 羅( Leslie Perlow)說明波士頓諮詢公司檢驗了一個之前人人視之為真理的假設:持續保持聯結狀態是否真正有助於工作?檢驗方式是強迫每個員工在工作日中選一整天不上班,與公司內外都斷開聯繫。

結果出人意料!

這個團隊沒有失去客戶,反而因為能夠深度工作從而提高工作質量。

當下,微信、釘釘、企業微信等社交工具侵入職場,有些公司要求員工在社交軟體上必須限時回復上級

殊不知,這是對員工工作狀態非常大的摧殘,對公司整體績效也沒有好處。

記得一條:重要的事一定要當面說,實在不能見面要直接打電話。

忙碌代表生產力

忙碌代表生產力有很多種表現形式。

比如: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所以不求有功,只求有勞。一個企業里如果只有花架子,員工假裝在勞苦,老闆也只能假裝給你發工資了。個人和企業都很難大發展。

再比如有些團隊流行的加班文化,如果真因為業務繁重而一時加班,這可以理解;如果長時間加班,說明組織的人力資源規划出了問題;如果本不用加班而加班,只能說明這個組織的管理出了重大問題,人們只能通過把自己搞成很忙的樣子來凸顯價值。

社交軟體綜合症

微信的普及,很多組織開通了公眾號,官微上每周甚至每天發一些不疼不癢的文章,可恨的是有些領導要求成員必須轉發。

公眾號文章的組織、社區的運營是個專業的活,讓專業的人去干,給這些專業的人定目標、定考核就好,幹嘛讓不精於此道的人不斷被打攪而喪失效率!

高質量產出公式

作者在書中從神經學、心理學和哲學角度論述了深度工作的意義,並提出了一個高質量工作產出的公式:

高質量工作產出 = 時間 * 專註度

作者通過多位親歷者提倡通過提高工作專註度,使單位時間裡的工作產出最大化。

落實深度工作的準則

怎樣做才能落實深度工作習慣呢?作者提出了四條建議:

第一、拆解工作任務,逐段深度工作

不要夢想一口氣減肥,就像天上不會掉餡餅一樣,深度工作也不可能速成。

我們可以拆分一定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內專註做一件事,做好了這件事再擴展到其它時間段、其它的事情上。

第二、擁抱無聊

世界很精彩,每個人都很寂寞!於是不停地刷微信、微博,生怕錯過什麼。

能經常從日常生活工作中抽離出來,只面對自己,保持無聊的狀態,是一種難得的體驗。

體驗了無聊,不害怕無聊,就容易轉到自己該專註的事情上。

作者建議我們學習冥想,冥想確實有效,功夫熊貓也是冥想愛好者,我有親身體驗。

第三、遠離社交媒體

免費的社交媒體軟體,普通的用戶有一個通用的名字:流量。你以為佔了免費軟體的便宜,它收穫的是你的注意力。

把各種沒用的微信群退了吧,實在不能退的設置成信息通知免打擾。

把工作郵件設置成自動回復:我已收到你的郵件,這是自動回復,如果您的郵件中涉及重大問題,請立即拔打我的電話:1xx xxxx xxxx,謝謝!

第四、做好規劃和測量

作者提倡定時下班、不要加班,要爭取在此狀態下保持高產出,自然需要提高工作效率。

很多工作任務和方法是否管用,光憑感覺是不行的,我們需要規劃好時間並多做測量,以分出優劣。

希望這篇短文能幫你了解《深度工作》方法,祝你有更深厚的產出!

我是功夫熊貓,微信公眾號『進化記』(ID:study-note),進寸得喜、得失知心,感謝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功夫熊貓進化記 的精彩文章:

只會發幣out了,聽區塊鏈落地的聲音

TAG:功夫熊貓進化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