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政權算不算明朝?看看顧炎武是怎麼說的?
作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申向洋
在明中央王朝被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推翻、清軍入關後大舉南下時,江南各地擁有實力不甘易主、受降的軍政官僚們,紛紛擁立皇裔組建政權,以明王朝的旗號組織抗清鬥爭。由明皇裔諸王建立的弘光、紹興、隆武、永曆、紹武、定武等政權,合稱為「南明」或「南明王朝」。
明朝疆域圖
幾個南明朝廷對明統的延續給明朝遺民們保留著最後的希望,但事實上,除了少數理想主義者以外,掌握實權的軍閥大都主要關注眼前利益的爭奪,很少真正以復國為出發點。明王朝在它腐朽衰敗的過程中已經完全失去了凝聚力,無法重振人們的信心;大多數人的家國理想都敵不過現實利害的考慮,很難有人相信這個王朝能重新崛起並帶給他們保障。
南明疆域圖
明末清初的顧炎武就是其中之一。他青少年時便遭遇蠻夷入侵、國破家亡的悲慘境遇。因此,正值風華正茂、展示自己宏圖大業之志的顧炎武不得不放棄一切,投入到反清復明的鬥爭中去。面對強暴,他不僅積極為南明王朝獻計獻策,投筆從戎,而且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閃亮口號,鼓勵南明遺民參與匡複故明、將清軍趕出國家的鬥爭。
1644 年 4 月,清兵在明叛將吳三桂的協助下,拿下山海關,擊潰李自成起義軍,直入北京。顧炎武出於對南京弘光小朝廷的信任及復仇心理,便接受崑山縣令楊永言之薦,投入南明朝廷,任兵部司務。然而,當順治二年( 1645) 五月,顧炎武取道鎮江赴南京任職時,聞聽南京被清軍所攻陷,弘光帝被俘,故馬上決定與摯友歸庄、吳其沆等人結夥投筆從戎,參與反清復明鬥爭。南明弘光政權及閩浙沿海的隆武政權的先後瓦解之後,使顧炎武親自參與的反清復明鬥爭進入了「死胡同」。但是,顧炎武並未因此而頹喪。他在順治七年( 1650) 之後的五年中,不時地奔波於吳、會之間,仍時時關注著閩浙沿海一帶的抗清鬥爭,並希望再有一次建功立業的機會,但這些願望終未實現。
清朝疆域圖
明遺民以救亡為己任,投身復明運動本為其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但是,明王朝在它腐朽衰敗的過程中已經失去了凝聚力,南明各朝廷實為名利爭奪之地。無論是自負有能力經營政局的張岱,還是對君臣倫理原則持絕對信仰的王夫之,抑或懷抱熱切進取之志的錢秉鐙,都不得不帶著失落最終退出政治參與。
「南明」即可視為明王朝殘存勢力的延續,又與已亡的原明中央王朝相區別。「南明」歷時共達18年。諸政權的存在期長短不一:弘光1年,紹興約8年,隆武年余,紹武僅41天,永曆則近15年。其中,以紹武為時最短,永曆為時最長。為期15年的永曆王朝,依清軍南下軍事攻勢而進退,其駐蹕地於順治三年十月至九年二月輾轉流移於粵、桂、湘之肇慶、梧州、桂林、全州、靖州、南寧各地。順治九年二月移駐貴州安隆後直至順治十二年三月方遷往雲南昆明,在安隆為期三年余。在滇達 4 年後,於順治十六年二月入緬流亡至順治十八年底被吳三桂俘獲。是見,「南明王朝」與清王朝中的順治朝相始終。
參考文獻:
1、 陶謙:《從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看南明遺民的家國情懷》
2、 翁家烈:《對南明永曆政權之考量》
3、 李瑄:《南明抗清運動中明遺民的失落》
4、 劉麗:《甲申之際明朝士人心態與選擇》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桂強
※宗藩體系具體是怎樣的?又是如何走向解體的?
※享譽學界的甲骨文研究「甲骨四堂」各自厲害之處在哪?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