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末最強的4支軍隊,關寧軍墊底,八旗雖強,但這支軍隊才是第一

明末最強的4支軍隊,關寧軍墊底,八旗雖強,但這支軍隊才是第一

原標題:明末最強的4支軍隊,關寧軍墊底,八旗雖強,但這支軍隊才是第一



應該說,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當中,明末這一時期是軍隊戰鬥力最弱的時候。將領大量吃空餉也就罷了,剩下的軍隊中9成都成了將領的農奴,他們基本上平時沒有任何時間訓練,而是給將領種地或做工,只有區區1成家將還能維持基本的訓練。以關寧軍為例,號稱二十萬的關寧軍實際有15萬就不錯了,而這15萬軍隊里只有1.5萬家將有點戰力,但又分散給幾十個將領,能打贏幾萬八旗加蒙古兵才是怪事。所以八旗能打贏這些兵其實依靠的是以多打少,而不是八旗戰鬥力有多強。


4:關寧軍


「關寧軍」這個稱呼真正出現是袁崇煥下獄後,說的是祖大壽的軍隊,當時祖寬和祖大樂帶領幾千家兵入關剿滅農民軍一戰成名。往上追溯的話源頭應該是孫承宗,天啟年的時候關寧軍定額是士兵十萬七千,崇禎年時10萬蒙古人歸順明朝,遼東很多將領吸收了這些蒙古人做家丁,祖大壽就吸收了3000人。應該說,在崇禎初期關寧軍還是能打的,要不在崇禎2年時也不可能以9000關寧軍抵擋住幾萬八旗8個小時的進攻,雖然說身後有北京城牆和守城士兵幫忙,而且當時的八旗也無心久戰。


3:浙兵


說起明末浙兵大家肯定能想到戚繼光,戚繼光是明清時期最偉大的軍事家,他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是當時中國最先進軍事著作。戚家軍在抗倭時期的表現眾所周知,往往以幾人或幾十人的傷亡便能全殲數千倭寇,鎮守北疆時數次擊敗蒙古騎兵的入侵。但戚繼光1585年就去世了,1621年的浙兵不但數量比戚繼光時減少大半,戰鬥力也大不如前。即使如此,渾河血戰時戚家軍還是綻放了最後的餘暉。在後金軍隊已經攻下瀋陽時,3000浙兵在平原地帶面對數萬八旗軍的進攻奮勇抵抗,一開始後金軍根本無法攻破浙兵的防禦,還是等到浙兵火藥耗盡後用白刃戰將浙兵打垮的。此戰雖然浙兵慘敗,但用3000步兵面對十幾倍後金軍在平原地帶戰鬥到這種程度已經很不錯了。相比之下上面的關寧軍有9000騎兵,背靠北京城,還有守城士兵援助,其它勤王軍隊也在趕來,所以後金軍只攻打8個小時打不下就走了。



2:八旗軍


有人說八旗部隊是冷兵器時代騎兵最後的輝煌,還有種說法認為八旗軍隊滿萬不可敵,這些都證明了八旗軍隊的強大。看八旗以區區二十幾萬族人入主中原就可知一二了,雖然後金能入主更多是因為明朝後期軍隊夠爛,還有幾十年的小冰河紀讓北方糧食減產幾省農民動亂,而且後金入關時明廷中樞已經被李自成軍隊消滅了,當時整個北方都是群龍無首的狀態,李自成又沒時間穩定消化。八旗的強大是對手的爛襯托出來的,幾萬滿八旗加上蒙古軍隊輔助並不算厲害,能獲勝更多的是因為八旗能合力以多打少。每次面對的都是明軍分散開的力量,像關寧軍那一萬多家丁如果能集中起來運用再加上其它十萬農奴兵其實並不弱於八旗。只是這些家丁是分散在幾十個將領手中的,每個將領都有私心不想損失自己的力量,所以根本無法形成合力,被八旗打敗理所當然。


1:四川白桿兵


上面說到渾河血戰,其實渾河血戰不僅僅只有3000浙兵,還有10000白桿兵,這兩支軍隊都是來救援瀋陽的。但浙兵和白桿兵沒到瀋陽前便起了內杠,兩軍先是械鬥,打出火氣後浙兵甚至拿火炮轟擊白桿兵,白桿兵駐地旁邊的民房都被轟倒不少。他們在內鬥時瀋陽已經被後金軍隊攻破了,得知救援對象沒了兩軍開始撤退,在撤退的路上被八旗軍追上。八旗軍先是攻打白桿兵,然後浙兵圍觀不救,裝備簡陋的1萬川軍步兵給予八旗軍大量殺傷,先是紅巴甲喇軍被白桿兵大敗,努爾哈赤的後軍增援後也數次被川軍擊退。八旗軍參領西佛先、佐領席爾泰、格朗和三千八旗兵被殺,清史記載:「明之步兵,皆系精銳兵,驍勇善戰,戰之不退,我參將一人、游擊二人被擒。」清朝谷應泰寫的《明史記事本末》記載道:「諸將奮勇迎擊,敗白標兵(即白旗),又敗黃標兵(即黃旗),擊斬落馬者二三千人」。



川軍本來千里趕來就已經精疲力盡了,後勤沒有保障又孤立無援,面對八旗的連續進攻才敗下陣來,要是白桿兵和八旗軍一樣多又有騎兵相助的話後金軍根本贏不了。白桿兵被滅後八旗軍再次集中力量打3000浙兵,又是一次典型的各個擊破。其實這裡也能看出來,要是白桿兵和浙兵不內杠儘快趕到瀋陽,有瀋陽城做後盾不擔心補給的話八旗根本打不贏的。渾河血戰是1621年發生的,到了1630年皇太極入關時秦良玉率領白桿兵勤王,剛到連休息都沒有就進攻後金軍獲勝並收復灤州、永平、遷安、遵化四城。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說明言 的精彩文章:

抗戰時期在華日軍死亡數量有多少?偽軍真的是日軍的幾倍?
剛毅血勇的儒家大復仇主義思想

TAG:明說明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