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同胞競爭,怎麼辦?進階版2.0

同胞競爭,怎麼辦?進階版2.0

Photo by Hidde Rensink on Unsplash

有次在公司開會,我正「侃侃」而談的當口,手機震動,一看是仔仔同學學校打來的。學校可是從來不給我打電話,只好向大家致歉,這個電話必須接。接起電話,年近六旬的老師開頭就說:He has an emergency at school today.後面的話一概沒有聽見,可能還能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

How"s Ethan doing now?

Oh, he is totally fine.

心中一塊石頭落地。原來是從滑梯的台階上掉了下來,撞到了臉。

當天在公司碰到一個非洲同事,告訴他我幾乎被學校嚇出心臟病。他跟我說,學校電話接多了就習慣了,我跟自己孩子們的學校說了,除非是要進醫院,不要給我打電話。這個同事有三個孩子。孩子多了,大大小小的「事故」經歷過了,自然心就大了。

邊鬥爭,邊成長

過去的一年,從豆豆同學開始會說話會走路,兩兄弟之間的衝突/事故不斷,家裡大人經常要扮演「仲裁者」的角色。去年豆豆不到兩歲的時候,我還寫了一篇關於解決手足相爭的文章。現在兩兄弟的戰鬥經驗增加了,我作為二寶媽媽的心也大了很多。今天分享解決手足之爭的進階版。

兩兄弟的衝突到目前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哥哥認為家裡的玩具和小孩子的東西都是自己的,除非是專門給弟弟買的。他不想跟弟弟分享自己的東西。(看起來似乎是這麼回事,沒有弟弟之前,家裡的東西好像都是他的。)

第二階段,除了哥哥的書和其他上學的東西之外,弟弟認為他碰過的東西都屬於自己。哥哥有什麼,他也要什麼。哥哥繪聲繪色講個故事,他也講同一個主題。哥哥碰了「他的東西」,他就要「告狀」。更多時候豆豆反而是挑起事端的那個。哥哥在中國過了一個月,受盡了爺爺奶奶無限的寵愛,愛的銀行存得滿滿的,大多數時候根本就不懈跟豆豆爭了,自己該幹嘛幹嘛。

根據我過去一年的「仲裁」經驗,退一步冷靜看這倆人的衝突:

面對的問題:搶東西引起的衝突

衝突背後的原因:求證或者爭取家人對自己的愛。或許你會覺得不是為了搶到東西嗎?被邀請「主持正義」的大人,只要把東西判給一方,「失敗方」很大可能認為父母更愛「勝利方」。所以表面是搶東西,實際搶的是大人的愛。

大人的目標:讓孩子學會避免衝突,和解決衝突。

怎麼辦?「袖手旁觀(是不是聽起來很難?怎麼能看到自己的孩子打架袖手旁觀呢?默默看著,確保不發生流血事件是必要的。)去年寫的那篇文章還有個分級版,什麼情況下該怎麼做。

孩子怎麼學會避免衝突:如果衝突只是讓自己不高興,或者受傷了,從衝突中自己沒有得到任何好處。以後孩子會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當然不長記性的情況也會發生。起起伏伏。

處理衝突的方法和產生的結果

第一種:根據自己的直覺,要一個立竿見影的結果。

媽媽的直覺,一聽到孩子哭,就立刻跑過去。來不及明辨是非,小的自然是眼淚一把。要麼就想讓他別哭了,抱起來。更加極端一點的,把玩具搶過來,給小的。「不是跟你說過了嗎?要讓著弟弟。「

孩子的內心戲:

小娃:我一哭,媽媽就來了,玩具也是我的了。媽媽更愛我。

大娃:媽媽不愛我,只愛弟弟。玩具明明是我先拿的。我也得干點啥,引起媽媽的注意。

媽媽1:老大怎麼一點都不懂事呢,不知道讓著弟弟!

媽媽2:哎,我太著急了,其實也未必是老大的錯。可是小寶貝哭成那樣(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我得向老大表示一下:擁抱,做點好吃的,買新玩具,新書?

這齣戲每天可以上演很多次,每一次孩子都會加深對自我的「錯誤」認知。弟弟因為自己的「幼小」被呵護,助長了他用這個做「武器」,更加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哥哥會覺得弟弟搶去了家人對自己的愛,自己總是成為那個「壞蛋「,他們都沒有學習到解決衝突。

一個明證:豆豆有時候無端端得說:媽媽,說說哥哥吧。就是我無意識「主持正義「的後遺症。

第二種,大人保持冷靜和不介入。

房子沒塌,廚房沒起火,原來只是老二哭了。自己先深呼吸一口,看到現場並沒有人受傷。

第一次:

媽媽,哥哥搶豆豆玩具了。

什麼!明明是我先開始玩的。

是豆豆的。表情極度委屈,淚珠成線。(戲精)

豆豆,你跟哥哥說,一起玩吧。

哥哥一起玩吧。

不要跟豆豆一起玩。

好吧,既然玩不好,那我先把玩具收起來吧,你們商量好了,來找我。

哥哥不玩了,給你吧。

第二次:

媽媽,哥哥搶豆豆玩具了。

媽媽跟你說過,怎麼跟哥哥說?

。。。。。

第三次:

不要再來找我了,再來找我就把玩具直接收走。

第四次:

什麼話也不說,靜靜的把玩具收走。

我希望給孩子傳遞的信息是:

媽媽並沒有偏心誰

有問題自己解決

還是不搶了吧,(反正我也搶不過哥哥),玩點別的吧。

大人的介入,可能很快讓事情就平息,但是同樣的事情還是會繼續發生。如果讓孩子自己解決衝突,他們會學會合作和妥協。有時候解決不了,當然還是會找大人幫忙,但是給他們機會,他們解決衝突的能力會慢慢增長。

幫孩子做的越多,他們越是依賴父母,失去了自己獨立成長的機會。上周仔仔去上騎馬課,忘了穿騎馬的鞋。本來想給夏令營打電話,要不要給他送。後來一想:就讓他自己體會這件事情的後果吧,自作自受吧。

現在P.E.T和正面管教很流行,好像我們中國人以前都不會養孩子。寫了這麼多,老祖宗一句話就總結了: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

Sophie寫在後面:

今天開車的時候聽到正面管教中的關於解決孩子之間衝突的一節,跟我上面的方法以及理念基本一致。還提到一個方法我也打算試一下:說一個特別幽默有智慧的爸爸,如果孩子過來找他「拉架」,他就豎起大拇指,當作麥克風,「我是CBC電視台的記者,請問誰先願意陳述一下事情的經過呢,blablabla,好,感謝這些聰明的孩子給我們分享自己解決衝突的好方法。歡迎明天繼續收看。」不妨一試,試了告訴我效果如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ophie育兒筆記 的精彩文章:

TAG:Sophie育兒筆記 |